新生兒膿皰瘡


新生兒膿皰瘡為新生兒常見的,主要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多發生於炎夏季節。成人雖然偶爾會發生,但大多流傳於小孩身上,主要癥狀為膿皰,好發於孩童的頭面、手臂及前臂露出部位,也可迅速蔓延全身。

新生兒膿皰瘡的病因

(一) 發病原因

新生兒膿皰瘡的病原菌與其它年齡組的膿皰瘡患者相同,但由於新生兒皮膚嬌嫩及功能不健全的特點,因而形成本症特有的臨床表現。再者,因新生兒初次接觸細菌,故對細菌特別敏感,可能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此外,營養不良,氣候濕熱,用塑料布包裹以及其它促使皮膚易發生浸漬等因素,對造成本症也起著一定的作用。其傳染源主要來自醫護人員或母親。在本症流行時,不僅在醫護人員身上可分離出葡萄球菌,而且在衣、被、空氣及塵埃中亦可培養到此種細菌。由凝固酶陽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或)溶血性鏈球菌接觸傳染所致。由於新生兒皮膚嬌嫩及免疫功能不健全,故對細菌特別敏感特別是營養不良氣候濕熱、過度保暖、皮膚多汗浸漬等因素可誘發本病多由帶菌醫護人員或患兒母親所傳染。

(二)發病機制

1.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各種毒素 其中表皮剝脫松解毒素先行其道,它能松解表皮細胞間的連接,使其他毒素更易入侵。部分毒素進入血液循環後可引起畏寒、發熱;甚至金葡菌燙傷樣皮膚綜合征(SSSS)的發生。

2.薄弱的皮膚屏障 新生兒皮膚薄嫩,分泌功能尚未充分發育,表皮寄生的「常駐菌群」尚未完全形成而易於感染,感染後通過自家接種易泛發全身,或互相傳染而造成在新生兒室內的流行。

3.微弱的體液免疫 新生兒血清的IgG低於正常,而且通過胎盤的母體IgG也缺乏天然的免疫力,因此,患兒難以抵擋細菌的感染和再感染,尤其見於早產兒和營養不良的新生兒。

4.異常的變態反應

(1)Ⅱ型變態反應:從繼發急性腎炎的膿皰瘡患兒中,分離到的致病菌株和腎小球基底膜間具有共同抗原,機體所產生的相應抗體與腎小球基底膜結合,引起Ⅱ型變態反應造成腎臟的免疫損傷。

(2)Ⅲ型變態反應:致病菌株的M蛋白所形成的抗原抗體複合物,沉積於腎小球基底膜引起免疫損傷。真皮上部血管擴張、充血,有中度中性白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為角層下水皰,皰內含有大量中性粒細胞、球菌、纖維蛋白。皰底棘細胞海綿形成,或見少量棘層松解細胞,中性白細胞滲入棘細胞之間。

新生兒膿皰瘡的癥狀

癥狀表現:

1.發病急驟,傳染性強,可在嬰兒室、哺乳室中造成流行。

2.皮損廣泛嚴重初起在面部、軀幹或四肢突然發生大皰,皰液開始澄清,後渾濁化膿,四周繞以紅暈。皰壁薄,易於破裂,破後露出鮮紅濕潤的糜爛面。病變在數小時或1~2日即可波及大部分皮膚,粘膜亦可受損。

3.全身癥狀明顯可有發熱、綠色泡沫便。有的可並發敗血症、肺炎、腎炎或腦膜炎而死亡。

新生兒膿皰瘡的診斷

新生兒膿皰瘡的檢查化驗

1.對單純膿皰患者檢查以血液常規檢查為主;

2.對伴有高熱全身中毒癥狀患者檢查可包括「血液常規檢查」、「心電圖,血培養+葯敏試驗」檢查。

新生兒膿皰瘡的鑒別診斷

根據臨床特點及患兒年齡,不難診斷。但需與下列疾病鑒別:

1、水痘:基本損害為散在向心分布的綠豆至黃豆大水皰,繞以紅暈部分水皰可有臍凹,化膿與結痂現象甚輕可侵及黏膜,部分患兒有發熱等全身癥狀。

2、遺傳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大皰內容澄清,水皰多發生於手、足等易受外傷及摩擦的部位。常有家族史。

3、新生兒剝脫性皮炎可能是本症的嚴重類型。常發生於出生後1~5周的嬰兒,皮損特點為瀰漫性潮紅,在紅斑基礎上發生鬆弛性大皰。迅速擴張,Nikolsky征陽性,口腔及眼結膜常被累及,全身癥狀嚴重。

4、急性全身發疹性膿皰病:為一過性的無菌性膿皰病,患兒多有服藥或感染史。基本損害為全身紅斑基礎上出現密集的表淺小膿皰,皰液稀成批出現,後期似剝脫性皮炎,表現可有發熱38~39℃,但病程短,病情有自限性,經對症處理後可自然痊癒。

本病應注意和大皰性表皮鬆解症及新生兒剝脫性皮炎鑒別。

新生兒膿皰瘡的併發症

發生低位性腸梗阻(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它的特點是腸內容物不能順利通過腸道,從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和臨床癥狀。低位腸梗阻是指迴腸末端和結直腸梗阻。),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嚴重影響患兒生命。

常合并瘺管形成,無肛未伴瘺管形成發生率僅占整個病例5%左右。據統計,新生兒男性除會陰瘺外以直腸尿道瘺為多見,而女性除會陰瘺外直腸舟狀窩瘺為主。

新生兒膿皰瘡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預防措施(來源:好孩子育兒網父母公社 )

1、常幫寶寶洗手且勤剪寶寶指甲,避免因搔癢抓破皮而感染。

2、應與已傳染的患者隔離,避免接觸性感染。

3、保持適當睡眠或補充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可增強抵抗力。

4、加強對居家環境衛生管理,發現患者時,應立即適當隔離且及早診治。

5、患有濕疹、痱子等其它搔癢性皮膚病患者,應及時診治。

6、夏秋季,可使用新鮮絲瓜汁塗抹感染部位。

7、應加強寶寶的免疫力,可使用成熟蜂膠滴於牛奶中(約60毫升的牛奶,滴1滴蜂膠),由於沒有特殊味道,寶寶接受度高。(完畢)

潮濕易致新生兒膿皰瘡

新生兒皮膚柔軟,表層角質很薄且易脫落,局部防禦能力差,稍有微小損傷,極易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膿皰瘡。

新生兒皮膚膿皰瘡是新生兒期的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與局部悶熱潮濕導致細菌繼發感染有密切關係。

新生兒皮膚柔軟,表層角質很薄且易脫落,局部防禦能力差,稍有微小損傷,極易受到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膿皰瘡。新生兒膿皰瘡好發於頸部、耳後,尤以腋下最為多見,這是與新生兒娩出後就被立即包裹於襁褓內,上臂內側與胸側臂緊貼,局部易出汗,潮濕,加之汗液等分泌物刺激有關,如若合并細菌感染就會發生皮膚膿皰瘡。夏秋天熱時尤其好發膿皰瘡。

因此,預防新生兒膿皰瘡,如下幾點是必須引起注意的:

一是新生兒娩出後,如果體表胎脂過多過厚,應當用棉球蘸石蠟油將其輕輕擦去,特別是腋下要擦掉,以免脂類氧化成脂肪酸刺激皮膚。

二是應給新生兒穿著寬鬆的棉布睡衣,不要裸身直接包裹在襁褓里,以避免皮膚與皮膚緊貼,造成局部潮濕而導致細菌侵入繼發感染。

三是要給新生兒勤洗澡和勤換內衣,每次洗澡後要注意拭乾頸部、耳後和腋下等部位,既保持新生兒皮膚乾淨又保持相對乾燥。

四是天熱時不要包得過嚴,扎得過緊,以免出汗多、潮濕而誘發膿皰瘡,同時可避免新生兒悶熱綜合症。

(二)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經局部和全身及時正確治療都能痊癒。頑固難治者應做細菌培養和葯敏試驗,選用敏感抗生素。

經治療後一般7~10天可痊癒。部分患兒未及時治療者,重者可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甚至死亡;或病程可綿延數周乃至數月之久。年長兒童2%的患兒可繼發急性腎炎。

新生兒膿皰瘡的西醫治療

新生兒膿皰瘡一經發現應立即隔離和就醫。病情輕者可以肌注青黴素或口服抗菌素;病情重者可靜脈滴入抗菌素並配合全身支持療法,局部常外敷1~3%黃連素或0.5%的新黴素軟膏,或1%龍膽紫溶液,並在患處四周正常皮膚每隔二至三小時塗50%酒精,以減少自然接觸傳染的機會。

較重的膿皰瘡,大多在頭面、胸背有四肢皮膚上,有豌豆大小的皰疹,內含微渾液體,皰疹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可自行潰破,稱為天皰瘡。

處理時除局部皮膚患處塗藥外,還應肌肉注射青黴素,並給予充分的營養和水分。這種情況,一般都要到醫院去醫治,臨床需要1~2周才會痊癒。若未及時處理,或治療不當,可發展成新生兒膿毒血症,那就危險了。

為了防止膿皰瘡的發生,平時宜避免損傷皮膚,勤洗澡、勤換衣褲。出汗多的要隨時用干毛巾或手帕吸干,使皮膚保持乾燥清潔。

有人主張用0.5%新黴素油膏或桿菌肽油膏(每克內含400~500單位)敷於新生兒臍周圍,可以預防皮膚感染。媽媽抱孩子前必須洗手,洗手時可採用含3%六氯酚肥皂。

新生兒膿皰瘡的護理

膿皰瘡屬於接觸性傳染,常和發癢的皮膚病合并發生,尤其常見於濕疹與痱子。膿痂疹又稱「黃水瘡」,水流到哪裡,哪裡即引起水皰且傳染迅速,一旦發現寶寶生有膿皰瘡時,爸媽應立即帶寶寶就醫診治。

參看

  • 兒科疾病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新生兒嘔吐 下一个: 新生兒膿皰病>>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