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


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是發生於心房內的、衝動頻率較房性心動過速更快的心律失常。當心房異位起搏點的頻率達250-350次/分,心房收縮快而協調為心房撲動。若頻率>350次/分且不規則時,則為心房顫動。兩者均可有陣發性和慢性持續型兩種類型。本病是心內科門診常見的心律失常,多發生於風心病、冠心病、甲亢、心肌病、高血壓等病人,也可發生於無器質性心臟病者(特發性房顫)。

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的病因

心房撲動與顫動的病因基本相同,最常見者為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其次是冠心病、甲亢性心臟病、心肌病(包括克山病)、心肌炎、高血壓性心臟病。其它還有縮窄性心包炎、病態竇房結綜合征等。少數陣發性房顫找不到明顯病因,稱特發性房顫。近年來有人認為可能與病毒感染或傳導組織退行性變或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等因素有關。

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的癥狀

(一)病史、癥狀:臨床癥狀取決於房撲、房顫發作的頻率、發作時心室率的快慢及有否基礎心臟病。輕者可無癥狀或輕度心慌氣短,重者有明顯心功能不全、心絞痛表現。病史應注意詢問房撲、房顫發生的頻率和已經發生的時間,每次發作時藥物的應用,現在正應用的藥物,有無血栓栓塞史。

(二)體檢發現:除原由基礎心臟病的臨床表現外,房撲者聽診心律可規整,亦可不規整(取決於心房與心室傳導比率),房顫時心臟聽診心律絕對不規則,心音強弱不等,脈搏次數明顯少於心搏數。需檢測血壓以排除高血壓,應觀察有無眼球突出和雙手細震顫以排除甲亢。

(三)輔助檢查:心電圖除可以明確診斷外,還能了解房撲、房顫時心室率的快慢,對治療有指導意義,房撲者P波消失,代之以鋸齒樣的心房撲動波(F波),房室傳導比率可呈2:1、3:1或4:1,QRS呈室上性,房顫時P波消失,代之以形態、間距及振幅均絕對不規則的心房顫動波(f波),QRS間距絕對不規則。24小時動態心電圖檢查對陣發性房撲、房顫的診斷有幫助,並能了解發作時最高和最低心室率。心臟超聲檢查除能發現心臟結構的變化外,還能了解心房內有無附壁血栓存在。

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的診斷

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的檢查化驗

最主要的檢查方法是心電圖檢查:

心房顫動主要體征是心律絕對不規則,心音強弱不等,患者脈搏次數顯著少於心搏數,稱為脈搏短礎。心房撲動時心律可規則或不規則、視心房與心室傳導比例而定,若規則地按比例傳導如3:1或6:1等。則心室律規則。

一、心房撲動。①P波消失、代以形態、間距及振幅絕對規則,呈鋸齒樣的心房撲動波(F波)。頻率每分鐘250-350次。②最常見的房室傳導比例為2:1,產生每分鐘150次左右快而規則的心室律,其次是4:1的房室傳導比例,形成每分鐘70-80次的心室率。有時房室傳導比例不恆定,引起不規則的心室律。③QRS波群形態多與竇性心律相同,也可有心室內差異性傳導.

二、心房顫動。①P波消失,代以形態,間距及振幅均絕對不規則的心房顫動波(f波),頻率每分鐘350-600次;②QRS波群間距絕對不規則,其形態和振幅可常有不等。

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的鑒別診斷

當房撲、房顫合并室內傳導阻滯或衝動沿預激綜合征旁道前傳時應與室速及室顫相鑒。

(一)房撲應與其他規則的心動過速進行鑒別 心室率150次/min左右的房撲需與竇性心動過速和室上性心動過速鑒別。仔細尋找心房活動的波形、及其與QRS波群的關係,輔以減慢房室傳導以暴露撲動波的措施,不難作出鑒別。房撲與心房率在250次/min左右且伴有2∶1房室傳導阻滯的房速有時難以鑒別。

(二)房顫應與其他不規則的心律失常鑒別 如頻發早搏、室上性心動過速或房撲伴有不規則房室傳導阻滯等。心電圖檢查可以作出診斷。房顫伴完全性束支傳導阻滯或預激綜合征時,心電圖表現酷似心室性心動過速。仔細辨認房顫波、以及R-R間距的明顯不規則性,有利於確診房顫。

(三)房顫伴頻率依賴性心室內傳導改變與室性異位搏動的鑒別 個別QRS波群畸形有時難以作出鑒別。下列各點有利於室性異位搏動的診斷:畸形的QRS波群與前一次心搏有固定配對間距,其後且有較長間歇;V1單相或雙相型QRS(非rSR′型)波群,V5S或rS型QRS波群。以下各點有利於頻率依賴性心室內傳導改變的診斷:心室率偏快,畸形的QRS波群與前一次心搏無固定間距,大多為一個較長的R-R間距後第一個提早的QRS波群,其後無長間歇;V1rSR′型QRS波群,V6中有小Q波;同一導聯上可見不同程度的QRS波群增寬。

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的併發症

房撲或房顫發生後還易引起房內血栓形成,部份血栓脫落可引起體循環動脈栓塞,臨床上以腦栓塞最為常見,常導致死亡或病殘。

腦栓塞是指腦外其它部位的脂肪、血凝塊、壁栓、氣體等栓子經血流進入顱內動脈,引起腦動脈阻塞及相應供血區的腦功能障礙。栓子的來源以心源性多見。突然發病,無先兆,常見癥狀為偏癱或單癱、癲癇發作、感覺障礙和失語,有時可迅速昏迷和出現急性顱內壓增高癥狀。體檢可發現患者常有失語、偏癱或單癱、感覺障礙、昏迷等局灶性神經體征。依栓塞血管的不同,可出現其它局灶性神經系統體征和身體其它部位血管栓塞以及原發病的體征。

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除對病因和誘因的治療外,重點是盡量減輕病人的癥狀,減少和防止複發,預防血栓和栓塞的發生。減輕癥狀是有效控制發作時的心室率,首選西地蘭0.2-0.4mg稀釋後緩慢靜推,低血鉀和藥物中毒時禁用。亦可選用胺碘酮150mg或心律平70mg稀釋後緩慢靜推。慢性房撲或房顫時可口服地高辛0.125-0.25mg/d,或胺碘酮200-600mg/d,控制心室率在70-90次/分。新近發生的房撲或房顫(<3個月)或風心病換瓣術後3個月內者,可行藥物或/和直流電復律,方法是口服胺碘酮200mg,3次/d,3天後未恢復竇性心律時以100-200焦耳直流電復律,慢性房顫、疑有病竇綜合征或心房內有附壁血栓者不宜復律。預防房撲房顫複發目前尚無有效的藥物和方法,可試用胺碘酮、心律平等。預防血栓和栓塞可用腸溶阿司匹林100-300mg/d,或華法令,服用華法令時應監測凝血酶原時間使之為正常值的1.5倍。極少數病人服用上述藥物可發生致命性出血。

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的護理

本病主要是要預防複發:房撲與房顫反覆發作,用藥物或電轉復後,需長期口服奎尼丁、普羅帕酮、胺碘酮等藥物維持。病因未去除者複發率較高。

其次是要預防血栓栓塞:持續房顫,伴心功能不全和(或)二尖瓣病、心肌病者,宜長期口服華法林抗凝預防血栓形成。

參看

  • 心血管內科疾病
  • 《心臟病學》- 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心房心肌梗死 下一个: 心房撲動>>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