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


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CM1 gangliosidosis)是由β-半乳糖苷酶缺乏而引起的一種遺傳性溶酶體疾病。其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臨床特徵為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障礙及類似黏多糖貯積症Ⅰ型的骨骼異常。

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遺傳基因缺陷,病人體內3種酸性β-半乳糖酶同工酶A、B和C在身體各組織中明顯缺乏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二)發病機制

組織化學和生物化學研究證明,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是由3種酸性β-半乳糖酶同工酶A、B和C在身體各組織中明顯缺乏而引起,可分為Ⅰ、Ⅱ、Ⅲ、Ⅳ型,其發病機制和病理變化以Ⅰ型和Ⅱ型為主。Ⅰ型患兒β-半乳糖苷酶顯著缺乏。該酶活性降低時,CM1神經節苷脂即沉積於體內各器官中,特別是腦灰質內。此外,該酶還參與某些酸性黏多糖的降解,故也可有部分降解的酸性黏多糖沉積於組織細胞內,其中以肝細胞內最明顯。體內沉積的神經節苷脂可能來自各種細胞的細胞膜,因為該種結構中有大量神經節苷脂存在。Ⅱ型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雖然也是β-半乳糖苷酶缺乏,但其pH活性曲線和同工酶類型與Ⅰ型有所不同。

病理:在顯微鏡下,Ⅰ型的病理改變是所有器官的組織細胞都有氣球樣空泡,以網狀內皮系統細胞和神經元內最明顯。細胞質包涵體組織化學染色顯示溶酶體內有糖脂沉積,神經元內沉積的物質為強嗜蘇丹性及PAS弱陽性,而膠質細胞和內臟細胞的組織化學染色主要顯示為多糖的特徵。在肝實質細胞、庫普弗細胞、腎小球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組織細胞、造血組織的網織紅細胞、心肌細胞、上皮細胞、肺和腸道的結締組織細胞內,都可見有大的溶酶體。用電子顯微鏡檢查,有膜的空泡內含有細小的無定形、輕度親水性物質,偶爾含有成層的膜性結構。

在腦、小腦、腦幹、脊髓及自主神經節細胞內,神經元在顯微鏡下呈氣球樣,這是由於大量具有膜性結構的溶酶體所造成的。此外,腦組織內尚有膠質反應和脫髓鞘性改變。同樣,在周圍血液中的單核細胞、培養的皮膚成纖維細胞,在顯微鏡下可有細胞質包涵體,該種包涵體,甲苯丁藍染色呈異染色。在電子顯微鏡下,這兩種細胞顯示溶酶體增大,其內含有透明的顆粒物質。

生化分析神經元包涵體內沉積的物質,主要由CM1神經節苷脂及單涎酸衍生物、膽固醇、少量磷脂和葡萄糖神經鞘磷脂所組成。內臟器官包涵體沉積物主要由糖蛋白和單涎酸黏多糖及少量CM1神經節苷脂所組成。

Ⅱ型的病理改變與Ⅰ型相似,但程度較輕。內臟器官可以無CM1神經節苷脂沉積,而有黏多糖沉積。尿中也可排出過多的黏多糖。腦內神經元沉積物CM1腦苷脂也較Ⅰ型低。

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的癥狀

1.Ⅰ型又稱全身性神經節苷脂貯積症,亦稱嬰兒型。其特點是:

(1)嚴重的腦變性,多於2歲內死亡。

(2)神經元、肝、脾和其他組織細胞及腎小球上皮細胞中神經節糖苷貯積。

(3)表現有Hurler病的骨骼畸形。

本病起病早,通常在出生時就可出現精神和運動障礙癥狀。患兒外貌嚴重異常,呈Hurler綜合征樣粗笨面容,前額突出,鼻樑扁平,眼間距增寬,齒齦肥厚,伸舌、短頸和多毛症。多數病例無角膜渾濁,但所有病人均有腰椎改變和眼底黃斑部有櫻桃紅斑點。還有肝脾腫大及多發性骨發育不良畸形,皮膚增厚。有時可出現毛細血管擴張。新生兒期呈蛙形體態。智力發育低下,至6~7個月時,反應遲鈍。不能隨物注視。甚至對外界無任何反應。肌張力減低,自主運動少,腱反射活躍。抽風發作是其突出癥狀,而且出現較早,用解痙藥物治療無效。抽風、反覆呼吸道感染和陣發性心動過速,是病兒於2歲前死亡的主要原因。

2.Ⅱ型亦稱少年型,起病較晚,新生兒期大致正常,在1歲時即出現精神、運動障礙和神經系統癥狀,如共濟失調,步態不穩,運動不協調,抽風,語言障礙,表情淡漠,眼神獃滯及腱反射亢進等,並可隨著病情的發展而逐漸惡化。Ⅱ型除起病較晚外,尚有病程較長,存活年齡較大,臨床上無骨骼異常,無Hurler綜合征樣面容,無肝脾腫大,眼底黃斑部無櫻桃紅斑點等特徵。視力和聽覺通常不受損害,多在3~5歲夭折,常死於反覆抽風及呼吸道感染。

3.Ⅲ型亦稱成人型,Reuser等將Ⅳ型也歸類於成人型。本型發病較晚,年幼時部分患者可有較輕的全身性神經節苷脂貯積症癥狀,20歲後出現進行性智力低下,口齒不清,小腦功能失調及視力減退,輕微的脊柱改變,無肝脾腫大和眼底黃斑部的櫻桃紅斑點。部分患者可有瀰漫性血管角質瘤,全身肌張力減低,當病人躺下來或坐著鬆弛時,肌張力異常姿勢和肌張力異常運動並不消失。磁共振顯示豆狀核有雙側對稱性的高密度病變。

根據臨床癥狀、病理特點和實驗室檢查即可獲得診斷。

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的診斷

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的檢查化驗

Ⅰ型病人周圍血液中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培養的皮膚成纖維細胞,均可見有細胞內空泡,但Ⅱ型病人的陽性率低。Ⅰ型病人尿中可能有過多的糖蛋白。Ⅱ型病人尿中可排出過多的酸性黏多糖。皮膚成纖維細胞和肝組織生化分析,可見CMl神經節苷脂及硫酸角質素沉積。

Ⅰ型最早的X線表現為長管狀骨、肋骨骨膜新骨形成,繼之出現椎體發育不良,並呈鳥嘴狀。胸腰部脊柱側彎,肋骨在椎體端變細,其餘部分呈船槳狀。還可有「乙」狀形蝶鞍、髂骨翼向外張開、掌骨畸形、爪狀手、關節僵直、肘關節和膝關節屈曲攣縮等。骨骼畸形在新生兒期不明顯,到5~6個月時才較顯著。Ⅱ型病人大多數無骨骼異常,即使出現骨骼異常癥狀也較輕。

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的鑒別診斷

Ⅰ型需與某些黏多糖貯積症鑒別,但後者病程較長。Ⅱ和Ⅲ型應與CM2神經節苷脂貯積症的嬰兒型相鑒別,後者內臟不受累,必要時可通過酶的測定來進一步確診。

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的併發症

Ⅰ型病人可並發腰椎改變,眼底黃斑部有櫻桃紅斑點。還有肝脾腫大及多發性骨發育不良畸形,皮膚增厚。有時可出現毛細血管擴張。Ⅱ型常死於反覆抽風及呼吸道感染。Ⅲ型部分患者可並發瀰漫性血管角質瘤,全身肌張力減低。

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預防:1.開展婚姻和生育指導、努力降低人群中遺傳病發生率、提高人口素質。

2.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避免遺傳病後代的出生(即實行優生)和遺傳變異的發生,通常採取的措施包括:婚前檢查、遺傳諮詢、產前檢查和遺傳病的早期治療。

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的西醫治療

治療:

無特效療法,主要以對症治療為主。

預後:Ⅰ型預後較差,嚴重的腦變性,多數在2歲以前死亡。Ⅱ型預後較差,多在3~5歲夭折,常死於反覆抽風及呼吸道感染。Ⅲ型預後較前者都好,可活到40~50歲。

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的護理

本病多見於嬰幼兒及少年。也有成人。

遺傳基因缺陷,病人體內3種酸性β-半乳糖酶同工酶A、B和C在身體各組織中明顯缺乏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CM1神經節苷脂貯積症吃什麼好?

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特殊的飲食,半乳糖來源於飲食中的奶製品,需要禁食。

參看

  • 風濕科疾病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Creutzfeldt-Jakob病 下一个: Chance骨折>>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