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勞損性頸背部筋膜纖維織炎


除慢性外傷性因素外,凡因某種原因(寒冷、潮濕、慢性勞損等)致頸背部筋膜及肌組織出現水腫、滲出及纖維性變,並伴有一系列臨床癥狀者稱為頸背筋膜纖維織炎。此種不易被重視的疾患在我國東北、西北及華北等寒冷地區及沿海氣候潮濕地區較為多見,尤其是在長期野外作業的各類人員中,其發病率隨著滯留時間的延長和慢性勞損等而成倍增長,因此必須加以重視。預防本病的發生,降低發病率。對穩定群體工作情緒、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慢性勞損性頸背部筋膜纖維織炎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纖維織炎的病因不明。目前認為與免疫機制、血管炎症、受寒和創傷等因素有關。

(二)發病機制

引起本病的發病機制較為複雜,與多種因素有關,現選擇其中常見的列述如下。

1.寒冷 為諸原因中最為多見的。患者因曾於寒冷地面、風口等處睡眠,或是在某一寒冷地區停留較久,而又無足夠防寒衣物而發病,尤以深秋、冬季及早春為多見。由於寒冷,特別是在睡眠時,如果頸肩部長時間暴露在外,或受寒風吹襲,則首先引起頸背部血循環改變,包括血管收縮、缺血、淤血及水腫等,以致局部纖維滲出,形成纖維織炎。因這種原因發病者,對氣候改變十分敏感,尤其是在季節變換時。

2.潮濕 為本病另一多見的原因,尤其與寒冷並存時更易發病。在空氣潮濕的環境中,不僅精神情緒受到影響,且由於皮膚代謝功能失調(尤其是排汗功能),以致皮下及筋膜處血循環易因血流減緩而發生微血管的充血、淤血、滲出增加,並形成纖維織炎的又一機轉。當然,與大氣壓的高低亦有關係。

3.慢性損傷及不良體位 除各種較嚴重的損傷引起頸背部筋膜、肌肉等纖維化改變致使末梢神經受卡壓出現癥狀外,臨床上多見的是由於各種慢性勞損性因素,尤其是屈頸位時(包括高枕),不僅引起椎間隙內壓升高,且可引起頸背部軟組織的高張力狀態,漸而出現微小的撕裂樣損傷。這種「內源性損傷」最終將因纖維樣組織增多,並隨著其後期的收縮作用,致使局部的毛細血管及末梢神經受擠壓而出現癥狀。這種損傷與職業關係較大,多見於頸背部里前屈位工作者,如機關辦公人員、製圖人員、設計人員、會計、流水線操作工人及紡織工人等。

4.其他因素 包括某些病毒的感染、風濕病的變態反應對頸背筋膜的影響等。均表明頸背筋膜可受多種因素影響而出現無菌性炎症狀態。更進一步的病因學尚有待今後繼續探索。

慢性勞損性頸背部筋膜纖維織炎的癥狀

1.瀰漫性疼痛 患者多主訴頸背部(有時包括胸背部)瀰漫性疼痛,以雙肩內側及頸胸交界處為明顯。其特點是晨起時劇痛,活動數分鐘或半小時後即緩解,但至傍晚時似乎因活動過多而疼痛復又出現,且休息後又好轉,此與肥大性脊柱炎相似。

2.多有誘發因素 患者發病多有明確的誘發因素。其中以受涼、受潮及過累為多見,且其既往病史中多有類似情況。

3.點狀壓痛及皮下結節 患者多能用手指明確指出其痛點(一點或數點);壓之除局部疼痛外,尚可沿該痛點處所分布的神經纖維末梢傳導,反射性地出現該處鄰近部位痛感。皮膚較薄者,尚可在痛點處深部觸及結節樣硬塊,大小多在5mm×5mm以下,有時亦可觸及直徑1cm左右的「脂肪瘤」樣結節(多伴有放射痛)。

4.雙上肢活動受牽感 由於筋膜纖維織炎致使深部的肌肉舒縮活動受限,當向上或向前抬舉上肢時,患者有受牽拉的僵硬感。尤以寒冷季節為明顯。

1.病史 多有風寒、潮濕或慢性勞損史。

2.癥狀和體征 一般均有臨床表現中所述的典型癥狀與體征。

3.X線平片 可顯示頸椎生理曲線消失,尤其是在發作期,但無其他特異性所見。

4.實驗室檢查 臨床上主要檢測紅細胞沉降率、抗鏈球菌溶血素O及類風濕性因子等,陽性結果表明其病因屬風濕性或類風濕病變;陰性結果則用於其他類型的診斷或鑒別診斷。

5.其他 一般勿需MR等複雜檢查。

慢性勞損性頸背部筋膜纖維織炎的診斷

慢性勞損性頸背部筋膜纖維織炎的檢查化驗

臨床上主要檢測紅細胞沉降率、抗鏈球菌溶血素O及類風濕性因子等,陽性結果表明其病因屬風濕性或類風濕病變;陰性結果則用於其他類型的診斷或鑒別診斷。

X線平片:可顯示頸椎生理曲線消失,尤其是在發作期,但無其他特異性所見。

慢性勞損性頸背部筋膜纖維織炎的鑒別診斷

根據本病的特點,一般易與頸部其他疾患相鑒別,但其常和頸型頸椎病相混淆。後者起病較快,對頸部制動及牽引療法反應佳。有時兩者亦可並存,因其治療原則一致,因此對鑒別困難者不妨在治療中觀察判定。

慢性勞損性頸背部筋膜纖維織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治療

1.基本原則

(1)以非手術療法為主。

(2)針對病因採取有效措施,防、治結合。

(3)加強科普教育,使患者認識本病的規律,以配合治療。

2.非手術療法

(1)消除病因:即設法改善生活、工作及學習的基本條件,注意防潮、保溫,避免引起頸背部慢性勞損的體位。對野外工作者應給予醫學保健指導。

(2)理療:可根據病情選用各種物理療法,以促進局部的纖維性炎症逆轉或消退。

(3)胎盤組織液注射:對消除纖維粘連及軟化瘢痕組織療效較佳。一般每天1支,肌內注射,30天為1療程。其中以未提取過R球蛋白等的原液為佳。

(4)封閉療法:用於痛點封閉。以0.5%~1%普魯卡因5~10ml局部封閉,亦可加入氫化可的松0.5m1.每5~7天注射1次,4次為1療程。

(5)中藥外敷:以風寒砂(加醋)敷患處,每包連用3天,每天外敷2次,4~6包1療程。使用過程中防止燙傷。

(6)針灸療法:除阿是穴外,可加用曲池、合谷、腎俞等穴位。耳針不宜選用,因一旦感染,後果嚴重。

3.手術療法

(1)對有明確壓痛點、疑有末梢神經卡壓者,可行局部(小刀口)松解術。

(2)對有局部脂肪脫垂症者可行手術探查及脂肪摘除或筋膜松解術。

(3)中醫手術割治療法亦有療效,但切割範圍不宜過廣,並注意外科無菌技術。

(二)預後

一般預後良好。

參看

  • 骨科疾病

炎症分類常見炎症消炎抗生素對症用藥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慢性淚囊炎 下一个: 慢性闌尾炎>>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