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真菌性肺炎


真菌性肺炎(mycotic pneumonia)是指由真菌及放線菌引起的肺部感染。真菌侵犯肺臟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肺炎,嚴重者有肺組織壞死,甚至還經血行播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它占所有內臟真菌感染的首位,雖然比較少見,但常在許多全身性疾患基礎上發生,可使診斷及治療發生困難,故在臨床工作中有一定重要意義。真菌性肺炎不是常見病,近10~20年來由於廣泛應用廣譜抗生素、細胞毒藥物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其發病率及臨床重要性正不斷增加,並日益受到重視。

小兒真菌性肺炎的病因

(一)發病原因

1. 病原菌 主要的深部真菌病有念珠菌病、麴菌病、組織胞漿菌病、球孢子菌病、孢子絲菌病、毛菌病、著色真菌病、隱球菌病及芽生菌病等,目前我國尚無肺部真菌感染發病率的統計資料,但從文獻上看,我國肺部真菌感染中大多數為條件致病性真菌,以念珠菌和麴黴菌最為常見,其次為新型隱球菌和毛霉菌。

肺白色念珠菌病:致病力最強。常繼發於嬰幼兒肺炎、腹瀉、肺結核及血液病等。應用抗菌素和激素等是主要誘因。這是因為青黴素有刺激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的作用;廣譜抗生素抑制體內細菌,使念珠菌失去細菌的制約;皮質激素可抑制體內的免疫功能。

肺麴黴菌病:在肺部慢性原發空洞性病變存在和某些誘因基礎上,麴黴菌繼發性感染、寄生引起肺麴黴菌病。慢性寄生性肺麴黴菌病,即麴黴菌寄生於肺空洞性病變內,形成團塊狀肉芽腫性麴黴菌球,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類型。

肺隱球菌病:可發生於健康人,但重症隱球菌病僅見於原有免疫系統疾病如艾滋病的患者。在免疫功能受損的病人,隱球菌能夠進展活動,引起肺炎並經血行播散至全身。

肺毛黴菌病: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時可侵入支氣管和肺,產生急性炎症,並經血行累及腦和全身各臟器,也可通過吸入孢子而致病。

組織胞漿菌病:主要分布在美國密西西比河和俄亥俄河流域。在中國十分罕見。常見於免疫功能低下或缺損者,如惡性病,使用大量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常見於嬰兒或T細胞介導的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球孢子菌病:主要發生於半乾旱氣候的地區。吸入真菌後,可無癥狀,或引起急性和慢性肺炎。多見於男性,尤其是菲律賓人和黑人,以及艾滋病和其他免疫系統受損者。採集痰液標本或其他感染部位標本進行真菌檢查或血液抗體檢查可確定診斷。

芽生菌病:主要發生於美國的東南、中南和中西部地區,以及北美洲大湖周圍地區。被吸入後,真菌主要引起肺部感染;但是感染後一般不出現癥狀。有些患者出現流感樣癥狀。少數情況下,慢性肺部感染的癥狀可持續數月。病變可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以皮膚、骨、關節和前列腺為多見。通常其診斷依靠痰中檢出真菌。

2.促發因素 真菌對呼吸道的感染途徑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原發的吸入感染;另一種是條件致病。促使念珠菌病發生的因素有:

(1)特殊人群:早產兒、新生兒、營養不良兒及虛弱患兒。長期應用靜脈高營養病人。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者。

(2)繼發於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惡性腫瘤。影響免疫功能的網狀內皮系統疾患及血液病如白血病、粒細胞缺乏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代謝紊亂性疾病如糖尿病及腎功能衰竭。獲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全身播散性念珠菌病過去罕見。慢性黏膜念珠菌病可單獨發生或見於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或艾迪生病人。

(3)藥物因素:長期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其他免疫抑製藥,引起機體免疫功能低下。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抑制了腸道內製止念珠菌繁殖的微生物,使菌群平衡失調。目前由於臨床應用免疫抑製藥和靜脈高營養日益增多而較前常見。

(4)醫院內因污染的器械(如較長期留置的各種導管)而感染。

(二)發病機制

1.真菌在肺內的感染途徑可分為三種類型:

(1)內源性感染,即從正常人口腔和上呼吸道寄生的真菌進入下呼吸道導致感染。原發病灶多在口腔(如鵝口瘡),感染可自氣管向下蔓延而引起呼吸道疾病,或可經血行播散而波及肺部;

(2)外源性感染,疫力低下患兒吸入大量菌絲及孢子時或是吸入孢子數超出人體防禦系統的極限時,可致原發性肺真菌病;

(3)繼發性感染,主要繼發於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膿、肺炎、肺囊腫或肺癌的基礎上,嬰兒及兒童少見。

2.正常情況下,自然界各個角落存在著大量真菌,人體與外界相通的肺臟內亦隱藏著無數真菌,一般不致病。但在下列情況下就可發病。

(1)吸人帶有真菌孢的粉塵,而肺部防禦系統又不能及時將其清除,常見於在陰濕地方作業的農民、林區工人等。

(2)在我國,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主要是長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劑、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和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主要見於下列情況:①長期大量使用廣譜抗生素,使體內敏感性細菌受抑制,而真菌得以大量繁殖致病。②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代謝拮抗劑、抗癌藥物或進行放射治療等,引起身體防禦系統的破壞及功能失調。③發生在某些基礎疾病,如肺結核、惡性腫瘤、糖尿病酸中毒、營養不良、尿毒症、燒傷、導管插入、皮膚粘膜損傷等,機體抵抗力下降,使得體內真菌大量繁殖、發病。

(3)身體其他部位的真菌病變經血行、淋巴系統或直接蔓延播散到肺部,此類情況少見。

小兒真菌性肺炎的癥狀

臨床表現:

多數起病急,常有受涼淋雨、勞累、病毒感染等誘因。臨床癥狀主要為咳嗽、咳痰,痰液較粘而致「拉絲」,發燒,氣急甚至咳血,胸片表現多樣,沒有特異性。使用抗生素,病勢惡化;用抗真菌藥物治療顯效。

常同時有其他念珠菌感染的病灶,如鵝口瘡為最多見,個別可有皮膚或消化道等部位的真菌病。

感染可導致急性肺炎,或發展為慢性肺炎,患病者可有咳嗽、發熱、肌肉疼痛和胸痛。病情嚴重時影響氣體交換,使動脈血氧飽和度下降而出現紫紺。

極少數情況下,感染可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尤其是骨髓、肝、脾和胃腸道。少數有噁心、嘔吐、腹脹或腹瀉等胃腸道癥狀。嚴重感染者可出現神志模糊、煩躁、嗜睡、昏迷等。

最常見的四種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肺炎:臨床表現為低熱、咳嗽、氣促、發紺,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年長兒可咳出無色膠凍樣痰液,偶帶血絲。

胸部體征包括叩診濁音和聽診呼吸音增強,可有管狀呼吸音和中小水泡音。X線檢查有點狀陰影,可似粟粒性結核,並有大片實變灶,少數有胸腔積液及心包積液,同時可有口腔鵝口瘡,皮膚或消化道等部位的真菌病。在肺內此菌還可以與耐藥性葡萄球菌或大腸埃希桿菌同時存在。

血管侵襲性麴黴菌病:最初有發熱、咳嗽及進行性呼吸困難。在CT上的典型徵象是毛玻璃狀的光暈環,該暈影在病理上為出血性壞死。而氣道侵襲性麴黴菌病則沒有特異性,類似於細菌性、支原體性、病毒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應予鑒別。血管侵襲性肺麴黴菌病可有肺不張表現。

肺隱球菌病:感染初期,多數病人可無癥狀。少數病人出現低熱、輕咳,咳黏液痰,偶有胸膜炎癥狀。在艾滋病人中隱球菌感染經常是廣泛播散的。在免疫功能重度受損的病人中可以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X線表現為多形性,輕者僅表現為雙肺下部紋理增加或孤立的結節狀陰影,偶有空洞形成。

肺毛黴菌病:開始為急性支氣管炎癥狀,累及肺時引起肺實變及肺膿腫,並伴有血栓形成和梗塞的徵象。突然發病時,嚴重者出現發熱、咳嗽、痰中帶血、胸悶、氣急、呼吸困難、胸痛等,當累及肺動脈時,可引起致命性大咯血。兩肺有廣泛濕性羅音及胸膜摩擦音。

診斷:

除根據有以上致病因素外,出現肺部感染癥狀體征或在真菌流行地區出現肺部感染,經抗細菌治療無效者,應考慮該病的可能,診斷主要依據病原學檢查。其中痰、尿、糞便、分泌物、胸腔積液、血液、腦積液、膿液等的塗片、培養、組織檢查找到真菌孢子及(或)菌絲是診斷的重要依據,結合臨床資料可作出診斷。要根據多次痰培養結果方能確定真菌性肺炎的診斷。另外真菌抗原皮膚試驗、血清學檢查、動物接種等可協助診斷。組織學檢查見到典型的菌絲及真菌培養陽性,真菌培養基的真菌產出率,比標準的細菌培養基高。

小兒真菌性肺炎的診斷

小兒真菌性肺炎的檢查化驗

1.病原學檢查

(1)培養及塗片:約10%~20%正常人的痰液也可查得此菌。必須區別是寄生菌抑或為致病菌。

肺白色念珠菌病:

在侵入黏膜致病可形成假菌絲,故痰直接塗片發現念珠菌孢子及假菌絲則有助於診斷。

以沙保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作痰念珠菌分離培養,於37℃溫箱或室溫下培養3~5天,可見乳白色濕潤光澤圓或卵圓形菌落,具特殊酵母香味,如菌落數目超過50%則有診斷意義。當移種在玉蜀黍培養基上時,則可見到分枝狀菌絲及厚膜孢子等本菌的特徵。

肺隱球菌病:

按標準方法留取痰或腦脊液,經離心沉澱後置於玻片上,加1滴細墨汁染色,覆蓋蓋玻片,在顯微鏡下可以找到直徑4~20μm的圓形厚壁孢子,內有大小不等的反光顆粒,外有寬闊折光的莢膜。有時可見出芽現象。50%隱球菌腦膜炎患者腦脊液中可用墨汁染色檢出隱球菌。

在葡萄糖瓊脂培養基上,37℃或室溫下孵育可得乳黃色或褐黃色菌落。動物實驗證實隱球菌對小白鼠致病。痰或支氣管分泌物中找到隱球菌,結合臨床可作出肺隱球菌病的診斷。

肺麴黴菌病:

取痰液的標本作直接塗片或培養,塗片可見菌絲或麴黴菌孢子。

分離培養一般選擇薩布羅培養基。培養見麴黴菌生長。麴黴菌是實驗室常見的污染菌,必須反覆塗片或培養,多次陽性且為同一菌種才有診斷價值。

肺毛黴菌病:

標本來自上鼻甲刮片、鼻竇吸出物、痰液及活檢標本等,用20%氫氧化鉀製成濕片直接鏡檢,可見典型的厚壁具折光性的菌絲,直徑6~15μm,亦可見膨大細胞及彎麴菌絲。孢囊梗直接由菌絲長出,菌絲可分支,呈直角。

將臨床標本接種於不含放線菌酮的麥芽糖培養基、馬鈴薯培養基及普通沙氏培養基中,37℃或25℃培養,生長較快,初起菌落表面呈棉花樣、白色,漸變為灰褐色或其他顏色。肺毛霉病發病兇險,而毛霉又常污染痰及環境,故直接鏡檢往往較培養更有意義。

(2)血培養:特別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血培養多次獲得真菌者有助於播散型隱球菌病的診斷。一般血培養較少獲得陽性,如為陽性則提示為嚴重感染。對身體淺表部位發生白色念珠菌感染或念珠菌腸炎者,應早期、反覆送檢血培養。培養時間不應少於4周。陽性結果有診斷價值。

(3)肺活檢:亦有助於確診。遇危重病例肺部有大塊融合病變者,可作肺穿刺,取肺穿刺液作培養及直接塗片,發現病原菌有確診意義。採用合適的染色方法是提高診斷率的關鍵。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嗜銀染色法、Gridly染色法、姬姆薩氏染色法、革蘭氏染色法、蘇木素-伊紅(H-E)染色法和過碘酸雪夫氏(PAS) 染色法。

(4)皮試和動物試驗:真菌抗原皮膚試驗血清學檢查、動物接種等可協助診斷。

(5)PCR檢測:PCR檢測真菌高度保守特異性rDNA片段的敏感性比乳甘露糖測定及乳膠凝集試驗都高。另外,有人將發光劑Calcofluor white,Blankophor和IJvitex等二苯乙烯類化合物用於體液、組織切片、塗片及皮屑毛髮進行真菌染色,使標本在紫外線下發出藍白或黃白色的光,能夠提高鏡檢的敏感性,提高檢出率(達95%)。採用該實驗檢查假陽性率偏高。但隨著近年來分子生物學技術的提高,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於臨床,如生物晶元技術,會進一步提高臨床診斷率和縮短檢查周期。

(6)X線檢查

肺白色念珠菌病:有點狀陰影,可似粟粒性結核,並有大片實變灶,少數有胸腔積液及心包積液,肺部病變主要分布在中、下野,尤以下部為多,一般不侵犯肺尖。少數患兒可並發滲出性胸膜炎。陰影在短期內變化很大,一處肺野陰影減退,另一處陰影又可增多。急性血行播散性炎真菌性時,X線檢查可見粟粒狀陰影、彌散性結節狀陰影或多發性小膿腫。

肺隱球菌病:X線表現為多形性,輕者僅表現為雙肺下部紋理增加或孤立的結節狀陰影,偶有空洞形成。急性間質性炎症可表現為瀰漫性浸潤或粟粒樣病灶。

肺麴黴菌病:麴黴菌支氣管肺炎:肺紋理增多,肺部可見瀰漫性斑片狀模糊陰影、團塊狀陰影。球型肺麴黴菌病:可見圓形麴黴球懸在空洞內,形成一個新月體透亮區,有重要診斷價值。

肺毛黴菌病:大多呈迅速進展的大片肺實變陰影,可形成空洞,或為肺梗塞陰影。少數呈小結節狀陰影。

小兒真菌性肺炎的鑒別診斷

肺部真菌病的臨床及X線表現多無特異性,易與肺部常見疾病如肺結核、肺炎、寄生蟲病、肺腫瘤、慢性支氣管炎等混淆。氣道侵襲性麴黴菌病沒有特異性,類似於細菌性、支原體性、病毒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肺炎,應予鑒別。

1.細菌性肺炎:在兒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極高。常有受寒、勞累等誘因或伴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等基礎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多數起病較急。發熱常見,多為持續高熱,抗生素治療後熱型可不典型。可做痰培養分離致病菌來明確診斷。

2.支原體、衣原體肺炎:可無明顯癥狀。常有聲音嘶啞、乾咳、有時發熱、咽痛等咽炎、喉炎、鼻竇炎、中耳炎和支氣管炎等癥狀,且可持續數周之久,發生肺炎通常為輕型。可進行呼吸道分泌物或灌洗液培養、核酸雜交技術、免疫印跡法明確診斷。另外,衣原體、支原體肺炎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有效,有助於鑒別診斷。

3.卡肺孢子蟲肺炎:常發生於免疫低下者,病變局限於肺內。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和進行性氣促、紫紺。肺功能示肺容量減少、CO2彌散量及運動後氧分壓下降。可做下呼吸道分泌物或BALF塗片哥氏銀染色或吉姆薩染色發現特異性囊內結構而確診。亦可用PCR技術檢測卡氏肺孢子蟲特異性DNA而明確診斷。

4.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大多見於冬春季節,可暴發或散發流行。臨床主要表現位發熱、頭痛、全身酸痛、乾咳及肺浸潤等。病毒性肺炎的發生與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徑以及宿主的年齡、免疫功能狀態等有關。一般小兒發病率高於成人。

小兒真菌性肺炎的併發症

皮膚:鵝口瘡、真菌性皮膚感染。

呼吸系統:可有肺不張,可並發滲出性胸膜炎,可發生呼吸衰竭等。

神經系統:可發生中毒性腦病和腦水腫;

心血管系統:功能紊亂,出現休克,易並發心肌炎、心包炎;常可並發Reye綜合征;並

泌尿系統:表現為血尿、蛋白尿;

並發細菌感染: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嗜血流感桿菌及溶血性鏈球菌等。其病變可為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或肺膿腫。

小兒真菌性肺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反覆發作呼吸道感染的兒童和成年人;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如心臟病、肺部疾病、腎病、肝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的患者;長期住院或卧床在家的傷殘病患者;何杰金氏病患者等。這些人往往免疫力較低,機體抵禦外界有害病菌侵害的能力較弱,是預防的重點。增強體質,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預防肺炎的有效途徑。

近年來由於廣譜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長期應用激素、抗腫瘤藥物等可導致人體內正常菌群紊亂,免疫功能低下,引起真菌感染,一旦發生應及早治療。病情較輕的病人在消除誘因(停用廣譜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後,病情常能漸漸好轉,病情較重的病人應及時應用抗真菌藥物。由於抗真菌藥物多有一些副反應,所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疫苗預防:注射於上臂外側皮下,只需注射一次(0 .5毫升),保護期可達5年以上。疫苗接種後,少數人可在注射局部有輕微腫痛,極少數人(少於1%)可出現低熱,均可在2~3天內恢復。

小兒真菌性肺炎的中醫治療

中草藥:黃連、黃柏、黃芩、黃精、山豆根、一支黃花、土大黃、土荊皮等有抗真菌作用。

小兒真菌性肺炎的西醫治療

(一)治療

1.抗真菌治療 必須早期、足量、足療程治療。由於各種真菌對於藥物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異,有條件時應做藥物敏感試驗。根據試驗結果選擇抗真菌類藥物。小兒要根據醫生診斷後,適當減量。

常用的抗真菌葯有:

(1)兩性黴素B(AmB):為廣譜第一線抗真菌藥物,口服不能吸收,必須由靜脈滴入。初為每天0.1mg/kg逐天增加0.1mg/kg,直至每天或隔天1mg/kg,療程6~12周。對於肺毛黴菌病及肺麴菌病劑量可達1.5mg/kg。滴注前首先以注射用水10ml溶解所需藥量,再以5%~10%葡萄糖液稀釋成0.1mg/ml的濃度,避光滴注,4~8h滴完,每15~30分鐘搖動滴瓶以防沉澱。可先肌注異丙嗪或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預防反應,或同時滴注氫化可的松(每次~1mg/kg)或地塞米松(0.5~1mg/次) 常見的副作用為寒戰、高熱、噁心、嘔吐,其次為低鉀血症、肝腎損害等。輸注量過大、過快可引起心率失常。停葯1周以上者宜重新從小劑量開始。

(2)兩性黴素B脂質體:用於無法耐受傳統兩性黴素B製劑的患者、腎功能嚴重損害、不能使用傳統兩性黴素B製劑的患者。起始劑量為每天1mg/kg,經驗治療的推薦劑量為每天3mg/kg,確診治療為每天3或5mg/kg,靜脈輸注的時間不應少於1h。該葯腎毒性顯著降低,輸液反應也大大減少,但仍需監測腎功能。

(3)氟胞嘧啶(5Fc):對念珠菌、隱球菌及麴菌的少數菌株有效。療效比兩性黴素差,臨床常二者聯合應用。本品易產生耐藥性,口服吸收良好,劑量為每天50~150mg/kg,每6小時給葯1次,療程為1~3個月。少數患者有厭食、噁心、腹瀉、皮疹、發熱、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及肝腎損害等副作用。故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血象、肝、腎功能。

(4)克霉唑:對念珠菌、隱球菌、麴菌及莢膜組織胞漿菌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不易產生耐藥性,口服吸收快,4h左右達血葯濃度高峰,並廣泛分布至心、肺、腎等組織。劑量為每天50~100mg/kg,每8小時1次。副作用輕,主要為噁心、食欲不振、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少數有白細胞減少、轉氨酶升高等。

(5)對氯苯咪唑:具有廣譜抗真菌及廣譜抗細菌作用。與AmB聯用有協同作用。一般靜脈用藥劑量為每天20~40mg/kg,副作用為噁心、嘔吐、皮疹、靜脈炎、肝功能損害等。

(6)酮康唑:對念珠菌、新型隱球菌、莢膜組織胞漿菌、球孢子菌有抗菌作用。口服吸收好,毒性小,療效好,不損害腎功能,與AmB合用能增加殺菌能力。本葯不能通過血腦屏障。劑量成人200mg,1~2次/d口服。內臟真菌病用2~4周。組織胞漿菌病用2~4個月。副作用少,偶有噁心、嘔吐、食慾減低、頭暈、神經質、皮疹、瘙癢、腹瀉、便秘、轉氨酶增高等。

(7)伊曲康唑:用於麴黴菌、念珠菌屬、隱球菌屬和組織胞漿菌等感染的預防治療。第1~2天,200mg,靜脈注射,每天2次;第3~14天,200mg,靜脈注射,每天1次;每次輸注時間不得少於1h;之後序貫使用口服液,200mg,每天2次,直至具有臨床意義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症消除。長期治療時應注意對肝功能的監護,不得與其他肝毒性藥物合用,靜脈給葯不得與其他藥物採用同一通道。應注意伊曲康唑與某些經肝P450酶系代謝的藥物合用時發生的藥物之間相互作用。

(8)氟康唑:用於非粒細胞減少患者的深部念珠菌病; 200~400mg/d,若氟康唑治療5天後,患者仍不能退熱,或出現其他癥狀的緩解,則應改用伊曲康唑等其他藥物。最常見的不良事件來自胃腸道,長期治療者亦需監測肝功能,存在藥物相互作用的可能。

(9)卡泊芬凈:用於侵襲性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及侵襲性麴黴菌病。第1天70mg,之後50mg/d,輸注時間不得少於1h,療程依患者病情而定。對嚴重肝功能受損的患者應避免用藥。

(10)球紅霉素:療效類似AmB,但毒性較AmB低。口服不能吸收,必須由靜脈滴注。開始0.2mg/kg,逐漸增加劑量每次增加0.2~0.4mg/kg,直至每天2~4mg/kg,滴速宜慢,注意點和反應,處理方法同AmB。該葯對腎等器官副作用低於AmB。

(11)大蒜素:目前多採用人工合成品。副作用小,劑量小兒10~40ml/d,靜滴時應以5%葡萄糖稀釋4倍以上,以減少其對血管壁的刺激性。療程一般為2~4個月。

2.輔助治療 治療原發病,增加營養,適量多種維生素。輸血或血漿、免疫球蛋白、轉移因子、胸腺素等,根據病情應用。在應用抗真菌藥物的同時,應積極治療可能存在的基礎疾病,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3.手術切除 肺空洞型麴菌球病且有反覆咯血者,可行外科手術切除。手術方式以肺葉切除術為宜,盡量避免全肺切除術。

(二)預後

根據感染的細菌類型和感染的嚴重程度,預後不同。院內感染或合并呼吸衰竭者病死率較高。

小兒真菌性肺炎的護理

如果孩子患上肺炎之後,除了藥物治療外,家庭護理對疾病的預後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應做好以下護理工作:

要保持安靜、整潔的環境,保證患兒休息。室內人員不要太多,探視者逗留時間不要太長,室內要經常定時通風換氣,使空氣流通。

加強皮膚及口腔護理,尤其是汗多的患兒要及時更換潮濕的衣服,並用熱毛巾把汗液擦乾,這對皮膚散熱及抵抗病菌有好處。對痰多的患兒應盡量讓痰液咳出,防止痰液排出不暢而影響肺炎恢復。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家長應經常將小兒抱起,輕輕拍打背部,卧床不起的患兒應勤翻身,這樣也可使痰液容易咳出,有助於康復。

保持呼吸道通暢,小兒患肺炎時,肺泡內氣體交換受到限制,體內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如果鼻腔阻塞或氣管、支氣管內有大量痰液,會影響空氣的吸入,加重缺氧。因此,家長要及時為患兒清除鼻分泌物並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避免空氣乾燥,有利於痰液咳出。

按時服藥、打針,以免影響療效。由於小兒抗病能力較差,尤其是小嬰兒病情容易反覆,當家長發現小兒呼吸快,呼吸困難,口唇四周發青,面色蒼白或發紺時,說明患兒已缺氧,必須及早搶救。

小兒真菌性肺炎吃什麼好?

應注意合理的營養及補充足夠的水分。肺炎患兒常伴有高熱、胃口較差、不願進食,所以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時保證一定的優質蛋白。伴有發熱者,給予流質飲食(如人乳、牛乳、米湯、蛋花湯、牛肉湯、菜湯、果汁等),退熱後可加半流質食物(如稀飯、麵條、蛋糕之類的食品),因為肺炎患兒水分的蒸發比平時多,故必須補充適量的糖鹽水。

參看

  • 兒科疾病

炎症分類常見炎症消炎抗生素對症用藥

注:僅供參考,身體疾病請咨詢專業醫生。

<< 上一个: 小兒支氣管肺炎 下一个: 小兒真菌感染性口炎>>

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