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數天就是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的節日--聯合國糖尿病日(11月14號)。想到我國糖尿病的嚴峻程度,廣大的糖尿病患者仍然飽受糖尿病併發症的折磨,心中很是不安,特奉上親身感受一篇,希望能帶給大家啟示及幫助,更希望大家能更好管理好自己。武漢協和醫院內分泌科陳璐璐
糖尿病高發,危害之廣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儘管每天各大醫院糖尿病科人滿為患,但統計學資料仍然顯示我國半數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並沒有得到有效和規範治療,僅僅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血糖控制基本達標。縱觀糖尿病的治療可以發現存在諸多誤區。
一、盲目樂觀,拒絕用藥
誤區1:王女士今年48歲,因為口渴、多飲、消瘦到醫院就診,發現血糖異常而診斷為糖尿病。醫生建議其進行飲食、運動及藥物治療,但是王女士認為糖尿病就是吃出來的疾病,只要控制飲食,就能降低血糖,因此拒絕服藥。半年過後,王女士症狀非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消瘦。
專家建議:應對糖尿病應該採取綜合治療,飲食控制是降糖的基礎,且需長久維持。但是即便是病情較輕的患者,單純飲食控制也不能長程有效地降低血糖,需要適當的運動干預和配合針對性的降糖藥物才能使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的結果告訴我們,單純生活方式的干預並不能遏制糖尿病進展。
誤區2:陳先生今年51歲,診斷2型糖尿病5年,當時醫生建議其使用藥物治療控制血糖。但他聽說降糖藥物必須終身服用,覺得非常不便,同時也擔心藥物副作用;故自認為如果不開始使用藥物降糖,也就不會對藥物產生“依賴”,所以拒絕服藥。直到今年陳先生檢查發現患有糖尿病腎病等併發症,才開始使用藥物治療,此時病情已相當嚴重。
專家建議:糖尿病是慢性進展性疾病,其主要發病機理為胰島素分泌障礙和(或)胰島素作用障礙,如果糖尿病患者沒有進行規範化治療,則體內負責產生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將會緩慢破壞直至完全衰竭,就像蓄電池本身壞了,其蓄電量就會逐漸減少一樣。所以說糖尿病需要終身服藥來降低血糖是由於其本身發病機制決定的,並不存在所謂“藥物依賴”問題。相反,許多藥物有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的作用,例如吡格列酮、GLP-1類似物、DPP-4抑制劑等,研究證明這些藥物能延緩2型糖尿病的進展及併發症的發生發展,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患者應及時使用藥物治療,以免釀成後患。
二、盲目悲觀,一蹶不振
誤區3:劉女士今年56歲,一年前她開始出現多尿、體重減輕、乏力等症狀,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當她聽說自己患了糖尿病時,非常緊張和焦慮。她覺得糖尿病就像絕症,不可能治癒,一輩子都要與病魔糾纏,還不能隨意吃美食。儘管聽取了醫生建議進行藥物治療,但是剛開始降糖效果並不理想,這使得她更加覺得自己身處絕境,整日憂心忡忡,血糖效果時好時壞。
專家建議:雖然說糖尿病是慢性終身性疾病,根據現有科學手段尚不能完全治癒該病,但是糖尿病是可控的,它不像某些絕症沒有合適的治療手段。只要血糖控制良好,糖尿病患者的最終壽命與健康人群是無差異的。所以患了糖尿病也不要過度悲觀。相反,保持良好的心態有利於控制血糖,這樣形成良性迴圈,患者對糖尿病就不再充滿恐懼。
三、盲目吃藥,不管血糖
誤區4:蘭先生,45歲,患2型糖尿病十餘年。由於經營一家公司工作繁忙,加之平時身體狀況尚可,十年來他斷斷續續去過幾次醫院。每次都是在覺得身體狀況很糟糕的情況下才就醫,平時也極少查血糖。他認為只要自己服用降糖藥物就相當於控制好了糖尿病。直到一次工作到深夜突發心絞痛,送到醫院檢查發現已有冠心病,且心臟血管需要上支架。
專家建議:由於糖尿病往往不像許多其他疾病使患者產生較嚴重症狀,故有些患者不把糖尿病當嚴重疾病對待。其實,糖尿病危害的表現之一就是其病程的隱匿性。如果血糖控制不達標,高糖毒性會緩慢破壞患者各組織器官,血糖控制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後5~10年內可能發生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等。這些疾病並非突然發生,而是在高血糖狀況下緩慢隱匿發生發展,等到患者出現臨床症狀,往往已錯過了阻止病程進展的最佳時機。所以,糖尿病患者切記不可忽視定期檢查血糖及併發症,以免釀成嚴重後果。
四、盲信廣告,胡亂用藥
誤區5:張女士患2型糖尿病5年。由於她一直擔心降糖的西藥有副作用,且“治標不治本”,所以多年來,她從未曾規律使用正規醫院的處方降糖藥, 而是聽信小廣告上的“中成保健藥”,以期達到控制血糖並最終“治癒”的目的,結果一天出現右眼失明,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眼底出血,查糖化血紅蛋白10.6%, 醫生告訴她眼底出血是長期血糖控制不好惹的禍。
專家建議:由於我國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個別商家為了謀取利益,不顧患者安危,打著中藥、保健藥、偏方藥的旗號,混淆視聽,使患者誤認為現階段糖尿病是可以治癒的,於是拋棄正規藥物,轉而使用廣告上宣傳的“特效藥”治療。其實,正規降糖藥物都是經過大量試驗,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後才能上市的,其療效較有保障。而廣告上的“特效藥”,常常成分不明,生產廠家含糊不清,這樣的藥物連安全性都不能保證,更不用說降低血糖了。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到有資質的醫院就診,接受正規的降糖治療,才可能有效降糖。
五、盲目限食,營養不良
誤區6:郭先生患2型糖尿病七年餘,七年來他一直使用降糖藥物治療,血糖控制尚可。半年前他聽說一位糖尿病病友因為血糖控制差,不慎患上糖尿病足最後截肢,郭先生極為震驚。於是他開始非常重視降糖治療,同時嚴格限制飲食,三餐的主食都是雜糧,肉食蛋禽也很少吃,。半年下來,郭先生體重下降15斤,原本就較瘦的他變得疲乏無力。近來極易感冒,最近因肺炎住院治療。
專家建議:飲食干預是治療糖尿病的基礎,但是過分限制飲食不但可能發生低血糖等不良反應,不利於平穩降糖,反而可能會使機體發生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等,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所以糖尿病患者既要適當限制飲食,又要保證每日有充足的營養攝入。可以少吃多餐,每次正餐進食七至八成飽,餐間搭配低糖蔬果或其他低糖食品,保證每日攝入適量蛋白質及一定量蔬菜,尤其是綠色蔬菜。只要患者多加註意,就能既降糖,又保證飲食。
六、忙於工作,不識疾病
誤區7:22歲的嚴女士懷孕34周,幾天前因著涼出現咳嗽等感冒症狀。她聽說孕期不能隨便吃藥,再加上自覺感冒不重,於是沒有治療。一天前她突然覺得腹痛且逐漸加重,並出現噁心、嘔吐,隨即被家人送到醫院。入院時張女士已經神志模糊,但胎心尚可聞及。醫生對她進行了急診處置,發現不僅血糖高達27mmol/L, 尿酮強陽性,診斷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於是緊急對其進行降糖輸液等治療,待病情稍穩定後查產科B超,但張女士的寶寶被發現已經夭折腹中,這令她及家屬痛心不已。
專家建議:許多人誤認為,糖尿病的症狀就是“三多一少”,所以如果沒有“三多一少”症狀,就不會是患上糖尿病。其實糖尿病的起病形式是多樣的,有些人甚至毫無預兆地發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上述嚴女士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由於缺乏典型症狀,她直到發生糖尿病急性併發症才知道患病,於是釀成悲劇。所以,大家應該重視體檢,及時地發現和診斷糖尿病,才能及時的控制血糖。
七、盲目抗拒,絕不打針
誤區8:蔡先生今年60歲,患糖尿病3年。3年來一直使用口服降糖藥物治療,血糖控制欠佳。最近血糖持續惡化,醫生建議其改用胰島素治療。蔡先生一聽要打針,堅決不肯。他認為胰島素是疾病終末期的治療方法,一旦開始使用就不能停用,病情會越來越重,就像給自己判了死刑。固執的他血糖始終沒有降至理想範圍。
專家建議:正常機體每日會產生適量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由於體內自身胰島素量或其作用不足而需要外源性補充胰島素來降糖,這種降糖治療是最直接的。雖然胰島素也有一定副作用,但其副作用較小,患者不必對胰島素充滿恐懼,只要在醫生建議下合理使用胰島素,同時避免發生低血糖,就能安全的應用胰島素治療,達到血糖良好控制的效果。
八、盲目降糖,追求速度
誤區9:馬爹爹今年78歲,患糖尿病十餘年。最近由於結腸癌行手術治療,術後隨機血糖19.3mmol/L。其兒女焦急萬分,希望醫生儘快降低血糖,在一天內將血糖調至正常範圍。
專家建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如果血糖降低過快,可能誘發低血糖、心腦血管病等危險。所以患者切不可盲目追求快速降糖,尤其是平衡能力差的老年患者。在非急性狀態下,應該穩步將血糖調節至正常範圍,使機體逐漸適應血糖變化,同時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得了糖尿病,病情可輕可重,關鍵是自己如何對待疾病。廣大病友只有瞭解糖尿病治療的誤區,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也才能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希望大家都能從容地對待和治療疾病,也能從容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