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埃博拉病毒持續在非洲西部蔓延,兩位感染的美國醫生已經抵達亞特蘭大埃默裡大學醫院接受治療。現在最重要的是,所有的醫務人員都要了解此次逐漸惡化的疫情。
過去非洲西部的埃博拉病毒爆發都是區域性的,而且得到很好的控制。今年3月份開始的這起疫情範圍更大,嚴重性史無前例。上週,一個旅行者乘坐航班從賴比瑞亞到拉各斯(奈及利亞),在航班上他已經出現病毒感染的症狀,並在著陸後5天死亡。這讓大家不禁擔心疫情可能會進一步擴散。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對相關地區的旅遊警報為3級,即所有非必要的旅行都應該被禁止。遏制病毒傳播的努力目前沒有得到有效的成果,這就要求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和CDC的國際社會,和聯合國一起努力。
一位美國CDC官員表示,在農村地區需要更多的醫療衛生專業人員,控制病毒的現代化裝置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埃博拉病毒的相關知識埃博拉病毒感染後,患者的病死率最高達90%。當前的疫情主要集中在幾內亞,獅子山,和賴比瑞亞。已經造成1353多人確認感染,729人死亡,目前的死亡率大約相當於53%。
埃博拉病毒屬於絲狀病毒科,於1976年首次分離。目前公認的有5種亞型的埃博拉病毒,其中4種可以對人類致病。萊斯頓亞型(Reston)只感染靈長類動物。最致命的是扎伊爾(Zaire)亞型,其天然宿主是果蝠。該病毒也曾在在豪豬,靈長類動物,和野生羚羊中分離到。
埃博拉病毒感染人類後的潛伏期為2-21天,大多數患者在感染8-9天后病情危重。一旦被感染,患者在1-2天內出現症狀。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症狀包括:
1、突然發熱,經常為高達103?-105?F(39、4-40、5℃);2、極度虛弱,喉嚨痛,頭痛;3、大量嘔吐和腹瀉(上述症狀發生1-2天后)。
更嚴重的症狀,如凝血功能障礙與血小板減少症,可在24-48小時內發生。從而導致鼻腔或口腔內出血,伴隨面板出血性水泡。在3-5天內,出現腎功能衰竭,並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瀰漫性血管內凝血,伴隨著明顯的體液流失。
患者通常在發病後8-9天內死亡。存活超過2周的患者,生存預後較好。
三、埃博拉病毒的診斷較困難診斷埃博拉病毒的困難在於病毒感染早期,其症狀與其他型別的傳染病相似,如瘧疾、拉沙熱、傷寒、霍亂,甚至腦膜炎。只有在3-5天后(或更晚的時間),隨著內出血,該疾病的特徵―出血性水泡才變得明顯。
埃博拉病毒不能通過飛沫傳播,其傳染性沒有麻疹或流感那麼強。麻疹或流感患者在出現症狀之前就可以傳播病毒,埃博拉病毒與此相反,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只在出現症狀後才具有傳染性。
此外,與感染者分泌物的直接接觸,如唾液,是埃博拉病毒傳播的基本途徑。但埃博拉病毒不能通過咳嗽或打噴嚏傳播,也不會通過偶然的接觸傳播。
相反,它通過患者的分泌物如嘔吐物,腹瀉物或血液傳播的,也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傳播。它還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唾液,汗液和眼淚傳播。
其他的傳播途徑包括與患者的面板傷口或癒合傷口接觸,或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或觸控患者的眼睛,鼻子,嘴巴。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那些有症狀的患者才具有傳染性。被病毒傳染的主要是負責照顧患者的醫護人員,以及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家庭成員。另一種感染的方式是那些處理屍體時的家庭成員,還有那些吃果蝠,羚羊,或其他可能感染病毒動物的人。
研究表明,與唾液,汗液和眼淚相比,該病毒在血液和嘔吐物,腹瀉物中具有更高的濃度。對公共場所如廁所進行消毒可以遏制病毒的傳播。
在美國生活和工作的公民感染病毒的實際風險相當低。公眾應該知道美國的急症部門(EDs)和重症監護單位裝備精良,有條件接收從西非旅行回來,並出現流感和胃腸道症狀的患者。
急診科往往是眾所周知的醫院“前站”。通用的預防措施,以及檢疫和隔離病人,現在是每個急診科優先考慮的事情。這一計劃需要醫護人員穿戴個人防護裝置,包括眼鏡或護目鏡,口罩,手套和防護服。
對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包括蒸汽滅菌、化學消毒、焚燒。
四、埃博拉病毒的治療手段有限盡管人類疫苗試驗可能是有希望的,但現在埃博拉病毒的治療手段只有對症支援治療(靜脈輸液,血液和血小板輸注)。
根據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AnthonyFauci博士所述,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將於2014年9月開始進行疫苗的人體試驗。在本世紀初,曾試進行過人體試驗的疫苗,但並不成功。
目前的疫苗是由NIAID疫苗研究中心研發,其不含有感染性埃博拉病毒。其實際上是黑猩猩腺病毒載體疫苗,整合了2個埃博拉病毒基因。
腺病毒載體常用於攜帶目的基因,由於該病毒易於操縱。作為一個非複製性的病毒載體,該疫苗將新的遺傳物質送到細胞內。新的基因表達形成蛋白,從而在體內產生免疫反應。據NIAID的研究表明,該疫苗在靈長類動物模型中的效果喜人。
另一種方法包括輸注恢復健康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血漿。這種方法的前提是康復患者的血漿中含有救命的中和抗體。根據此次疫情期間的最新報道,這種試驗性的治療手段已經在臨床運用,雖然該療法的療效未知。
還有一種曾在2014年4月的自然雜誌上發表,被稱為BCX4430試驗性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希望。該化合物為RNA依賴的RNA聚合酶抑制劑。其在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上應用是成功的,18只獼猴在暴露埃博拉病毒後使用BCX4430,只有一隻死亡。該化合物還尚未見進行人體試驗的報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