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喉科 副主任醫師 樑耕田

  鼻竇炎治療“新”概念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以及氣候劇烈變化,慢性鼻炎和鼻竇炎的患者呈不斷上升的趨勢,隨之各類相應的治療方式也層出不窮,但在臨床上取得的效果參差不齊,下面我們就鐳射、微波及冷凍等區域性治療的方式談一談自己看法。

  鼻腔為一不規則的腔隙,且狹小而結構複雜,具有通氣、過濾、清潔、加溫、加溼、嗅覺等功能,鼻腔主要是通過鼻粘膜粘液纖毛清除系統來維護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而達到清潔作用,各種原因所致纖毛運動的功能障礙均可使鼻腔及鼻竇易於感染,增加鼻炎及鼻竇炎的患病概率,所以維護鼻粘液纖毛清除系統是保證鼻腔正常功能的前提。

  鐳射是利用鐳射器凝聚發生的熱量直接燒灼於鼻腔病變部位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微波、等離子的作用原理大體相似,至於冷凍則是通過凝固或氣化肥厚的組織而使其變小,讓鼻腔通暢。縱觀這幾種治療方式主要是以破壞鼻粘膜,使腫大的鼻粘膜組織萎縮,從而解決鼻腔通氣及鼻竇引流的作用,但是這些治療方法極易損傷鼻腔粘膜纖毛清除系統的正常功能,降低鼻腔區域性抵抗力,只能暫時的緩解症狀,容易復發且多需重新治療,如果長期過多的使用此類療法,反而使症狀愈發嚴重。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鼻腔內窺鏡下“冷器械”手術治療已成為治療鼻炎及鼻竇炎的最新手段,該方法藉助攝像和監視系統,將鼻腔及鼻竇的病灶部位適當放大在電視螢幕上。

  手術者能通過螢幕較精準地清除病灶組織,而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鼻腔粘膜,也保證了其正常鼻腔纖毛生理功能,手術效果好,且損傷及副作用也少,能較好地解決鼻腔通氣及鼻竇引流的問題,減輕甚至消除患者的臨床症狀,臨床開展鼻內鏡鼻竇開放手術和鼻甲粘膜下骨矯正手術是目前治療各種慢性鼻炎及鼻竇炎的主流治療方式,它能在治癒疾病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正常鼻腔功能,為廣大鼻炎鼻竇炎患者解除鼻塞、流涕、頭痛等短暫痛苦,更加註重鼻腔正常防禦功能的長期維護,從而達到根治部分鼻炎、鼻竇炎目的。

  耳廓假性囊腫治療“新”方法

  耳廓假性囊腫是耳鼻咽喉科較常見的疾病,因生長於耳廓部位且病理上發現囊壁無上皮襯裡而得名,發病可能與機械性損傷、耳廓先天性發育不良以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但尚無定論,因此目前針對病因進行有目的治療亦無從談起,迄今為止所有治療方法均可視作對症治療的嘗試。

  從最先施行的囊腫穿刺抽液後加壓包紮或區域性壓迫、囊腔內注射藥物、手術切除部分囊腫前壁到近年來鐳射打穿囊壁放液等不下十幾種,一般認為手術切除部分囊壁進行“開窗”式引流療效最確切,由此衍生的微波、鐳射打孔均可視為對手術“開窗”方法在具體操作步驟上的改進,本質上還是使囊液能夠得到持續引流,消除囊內積液,為分離的耳廓軟骨重新癒合創造良好條件。

  這類治療方法療效雖然可靠,但也存在著諸多的相對不足:

  1、操作不夠簡練;

  2、治療還需要特殊裝置:微波、鐳射器;

  3、“開窗”後需多次換藥並承擔相應的醫療費用;

  4、增加了繼發感染的風險;

  5、病程難以掌控,“視窗”癒合時間通常較囊液實際引流的時間長,療程長短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視窗”的癒合時間。

  囊腔徹底引流是治療耳廓假性囊腫假性囊腫最有效、最基本要求,循著這個路,我們將一副普通輸液器,稍加改裝,搖身一變成為治療耳廓假性囊腫的醫學小發明,做成區域性穿刺置管持續負壓引流裝置用於治療該病,與經典的手術“開窗”相比,它具有“閉式”引流優勢:

  1、取材簡單,只需一副靜脈輸液器;

  2、操作簡單:只需在囊腫處區域性穿刺即可;

  3、病程縮短且容易掌控,其療程長短完全由囊液引流時間決定,囊液引流完畢和囊腔不再滲出後,囊腫即可癒合,治療結束;

  4、創傷少,只需區域性穿刺一針即可,故感染機會小;

  5、療效更容易觀察,透明輸液管中引流液體不再產生時,即可拔出針頭靜候創腔癒合。該方法能最大限度降低由於耳廓假性囊腫治療不當所帶來風險,並具有駕馭耳廓假性囊腫治療全域性的能力。

  扁桃體周圍膿腫治療“新”觀點

  扁桃體周圍膿腫是扁桃體周圍間隙內的化膿性炎症。早期為蜂窩織炎,稱扁桃體周圍炎,繼之形成膿腫,稱扁桃體周圍膿腫。本病常繼發於急性扁桃體炎或慢性扁桃體炎急性發作。由於扁桃體隱窩,特別是扁桃體上隱窩被堵塞,引流不暢,感染向深層發展,穿透扁桃體被膜,侵入扁桃體周圍間隙而引起。常見致病菌多為溶血性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多見於成年人。

  本病易復發,為防止復發,應行扁桃體切除術,一般傳統觀點認為:宜在扁桃體急性炎症消退後2~3周才可施行手術。

  但我們認為:確診或切開排膿後即可在足量抗生素控制下,施行患側扁桃體一次性手術切除,此時扁桃體被膜與扁桃體窩之間已為膿液所分離,所以手術剝離扁桃體較易,出血少、疼痛輕,扁桃體切除後,其膿腔完全敞開排膿徹底,容易治癒。

  一次性手術既可減少區域性反覆穿刺、切開排膿給病人帶來痛苦及相應的醫療經濟負擔,又能給手術醫生避免再次手術時因瘢痕形成造成剝離扁桃體的困難,臨床資料統計分析認為:使用穿刺抽膿術治療者複發率約為30%,使用切開排膿術治療者複發率為20%,而一期手術徹底切除扁桃體後複發率幾乎為0%。

  對付咽喉魚刺“新”武器

  咽喉部卡魚刺是耳鼻咽喉科常見的急診之一,對位於扁桃體中上部或舌根近舌體側的魚刺,鉗取相對比較容易,而位於扁桃體下極、舌根大部、口嚥下份側壁、喉咽以及喉部等位置比較深的異物,需作間接喉鏡檢查進行檢查、夾取,但部分病人由於咽反射特別敏感。

  在表面麻醉後仍無法配合檢查,或是因為舌繫帶過短、張口受限伸舌困難、舌體肥大、舌背高拱及發“衣”音時會厭不能活動導致會厭谷無法暴露,使得病人在進行間接喉鏡檢查不能發現異物,再加上間接喉鏡本身也存在光亮度較低、視野象限較小等因素,容易造成醫生難以發現及鉗取異物,出現漏診延誤患者病情,甚至誘發嚴重併發症如:咽旁膿腫、食道異物、大出血等。

  隨著內鏡技術廣泛地應用於臨床工作中,在電子喉鏡下行咽喉部異物檢查具有諸多優越性:

  1、進行電子喉鏡檢查時,操作者通常通過顯示器進行觀察,經過顯示器的放大作用(8倍),更容易找到細小的或嵌頓於肥大的舌根扁桃體之間的異物;

  2、進行電子喉鏡檢查可採取鼻腔徑路,減輕咽反射,使患者更利於耐受,也可避免因張口受限而無法進行喉咽部等部位的檢查;

  3、電子喉鏡檢查時,病人可以取仰臥位,有益於緩解緊張情緒,更易於配合檢查;

  4、經電子喉鏡檢查發現異物時,可馬上將細小的咽喉活檢鉗經吸引器口匯入,在電子喉鏡的準確定位下,可準確迅速的夾取異物,對鄰近組織幾乎不造成損傷。因此對於無法配合間接喉鏡檢查或者檢查後未發現異物的患者,應進行電子喉鏡檢查,電子喉鏡下異物取出是傳統咽喉部異物治療方法的有益補充,並且在諸多方面更優於傳統方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