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胸外科 主治醫師 肖博文

  一、心臟術後病人出院注意事項

  病人出院後只是外科治療的結束,並不意味機體完全康復,因此,出院後應注意以下問題:

  (1)生活要有規律:先心病病人出院後身體比較虛弱,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多看電視、玩耍和工作,要保證足夠的睡眠,要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溼度,家人和外人不要在病人的臥室吸菸,為保持空氣新鮮,每天上午可開窗通風半小時,開窗時要注意保暖,時間不宜過長。若無條件洗澡,可用溫水擦洗,保持面板清潔。出院3個月內,不宜到公共場所活動,防止感染疾病。對於較重患者,家庭最好能備氧氣袋、瓶,必要時使用。

  (2)注意飲食衛生:病人出院後要注意補充營養,一般沒有什麼特殊禁忌,但應食用有營養、易消化的食品,如瘦肉、魚、雞蛋、水果和時令蔬菜等。一般病人不必限制鹽量,複雜畸形,心功能低下,術後持續有充血心力衰竭者要嚴格控制鹽的攝入,成人每天控制在4~8克,小兒2~4克,並給予易消化的軟食,如混沌、麵條、稀飯等。

  病人宜少食多餐,食量不可過飽,更不能暴食,以免加重心臟負擔。飲食要新鮮、衛生,以防腹瀉加重病情。小兒要控制零食、飲料,不要食用不清潔、過期或含色素及新增劑較多的零食。

  (3)注意適當的活動:對於手術順利,畸形矯正滿意,術後恢復較快的病人,出院後一般不限制活動,心功能在I、II級者,可根據情況適當做些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活動量以不引起疲勞為度,開始以散步等溫和運動為主。活動範圍應先室內後室外。

  大多數病人出院後如無病情變化,3個月後就可上學或上班,由輕工作逐漸過渡正常工作。如感到勞累或心慌氣短應停止工作,繼續休息。術前病人心功能在III級以上,心臟重度擴大,重症肺高壓病人,心臟恢復正常或基本正常較長時間,出院後不要急於活動,要注意休息,保持體力,隨病情適當活動量,但不要感到疲勞,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4)出院後用藥:簡單的先天性心臟病人,術後恢復較好,心功能正常,一般不需要使用強心、利尿劑,複雜畸形及重度肺高壓或心功能較差的病人要根據畸形矯正情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強心(地高辛)、利尿藥或血管擴張藥用3~6個月,病人應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不可隨意亂服,以免發生危險。

  (5)保持樂觀情緒。定期到醫院檢查,起初每月複診,後每3個月複診直至每年複診。如有胸悶、下肢浮腫加重,需隨時來院複診。避免感冒咳嗽,以免加重心臟負擔。風溼病心臟病人,做二尖瓣分離術後要防止咽部或扁桃體發炎,以免風溼病重新活動,降低手術效果。

  (6)某些常見問題:切口多在術後7~8天癒合,術後10天即可洗淋浴,避免受涼、搓擦傷口,浴後用消毒水清潔傷口;若發現切口滲液、紅腫需至醫院就診。而胸骨癒合需3個月左右,要注意正確體姿,避免“雞胸”發生。胸骨固定鋼絲可不取出,但不能進行核磁檢查,若有不適或心理因素,可於術後一年,在局麻下取出固定鋼絲。具體情況請遵醫囑。

  二、心臟手術病人出院後複查

  心臟手術病人出院時應保管好出院小結,在複查時應帶出院小結和其他醫院所做的各項檢查結果,如X光胸片、心電圖、化驗檢查等為參考。也可利用信函方式與醫院聯絡。通訊內容為:目前的活動量如何(如能上幾層樓,能行走幾里路等);能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和體力活動;平時有什麼症狀或不舒服;飲食情況如何;每日尿量多少;最近是否去醫院檢查過,如有請將檢查結果隨信告知;目前還在吃什麼藥,用量和服用方法如何;還有什麼其他特殊不適需要醫院解答和協助。

  心臟手術後病人遇有下述情況應就醫複查:

  (1)身體任何部位的感染時。

  (2)不明原因的發熱時。

  (3)有明顯心慌氣短,並出現浮腫時。

  (4)咯泡沫血痰時。

  (5)有皮下出血,血尿等出血傾向時。

  (6)鞏膜及周身面板出現黃染時。

  (7)發生新的心律不齊時。

  (8)突然暈厥、偏癱或下肢疼痛、發紺、蒼白現象發生時。

  三、換瓣術後早期的自我保健

  術後3個月內算作“術後早期”,這是恢復手術創傷,穩定各系統和器官平衡的重要階段。術後3個月內,病人應充分休息,有規律的安排作息時間,不宜過勞,過渡興奮和參加社會活動;防止感冒,如感冒應立即用藥治療;適當且逐步增加活動,並做到量力而行,感覺心慌氣短時立即休息,並減少活動量;在飲食上應注意增加營養,多吃些水果、補品、切忌暴飲暴食和酗酒,控制過鹹食品,注意飲食衛生;根據出院時醫囑按時服用一些必要的藥品,如抗凝劑、強心利尿藥及鉀鹽等。服藥期間要留意自己的尿量變化,有無浮腫和四肢沉重感。定期檢查凝血酶原時間。

  術後三個月到醫院複查,若恢復順利,身體能夠勝任輕工作,循序漸進地增加工作量,以無心慌氣短為度,再過2~3個月。就可恢復全日輕工作,然後逐步地試探著向正常工作過渡,切不可一時高興,猛然突增工作負荷量,造成心功能損害。

  四、抗凝治療的規律

  心臟內安裝了機械瓣以後,必須終生抗凝,否則會因瓣膜及其附近發生血液凝固,即影響瓣膜的啟閉功能,又可引起身體重要臟器的栓塞。所以,瓣膜替換手術後需要服用某種抗凝藥,降低血液凝固性,不致發生栓塞。然而如抗凝藥使用不當或過量,容易引起出血傾向,有一定危險。因此術後服用抗凝藥是一個長期而又細緻的任務。

  (1)抗凝治療常規:機械瓣替換術後第二天開始應用抗凝藥。病人只需要遵照醫囑密切配合就可以了。目前常用的口服抗凝藥為《華法令》。通常華法令為2~6毫克,每日服用1次,安排固定時間(下午)服用,形成習慣就不會遺忘。

  (2)用藥量的臨測與調整:出院之初應當1~2周進行一次血凝檢查,連續1個月凝血酶原時間或活動穩定在滿意範圍內,可延長複查凝血酶原時間,3~4周1次,此後不能少於1個月檢查1次。《每次調整藥物可增減維持量的1/4,5~7天后複查,酌情調整劑量。若有出血傾向應減1/2或暫停1天,再服半量3~5天覆查。

  (3)影響抗凝效果的因素:

  藥物---有些藥物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凝血與抗凝作用,(如阿司匹林、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保泰鬆、廣譜抗生素及長效磺胺、水揚酸鈉等都有增加抗凝的作用。維生素K、苯巴比妥善、眠爾通、避孕藥及激素類藥物可以降低抗凝(促進凝血)作用,應儘量改用替代藥物,如必須使用,就要勤查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動度來酌情調整抗凝藥量。

  食物---一些食物中含有維生素K、如菠菜、白菜、菜花、豌豆以及豬肝等,食量過大就會降低抗凝藥物的作用。食用後,應及時檢查凝血酶原時間,活動度,以調整抗凝藥的劑量。

  疾病---肝膽疾患和心力衰竭會使體內維生素K的製造與分泌減少,從而使抗凝藥的作用增強,易致出血傾向,應根據凝血酶原時間及活動度酌情減少抗凝藥量。

  (4)抗凝不當的表現及處理:

  抗凝不足:長時間抗凝不足,容易在人工瓣膜及其附近產生血液凝集,形成血栓。當人工瓣膜啟閉受到影響時,首先會出現心功能不全表現,心慌氣短,乏力,活動受限等。此時人工瓣膜的開閉聲音不如以往清脆,感覺低鈍,甚至不易聽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檢查。

  抗凝過量:由於病人的恐懼心理,多數人服藥過量,造成出血傾向。常見的有牙齦出血、皮下出血、結膜下出血、血尿、月經增多切時間延長、咯血、嘔血及便血,有的表現為下肢疼痛或麻痺、萎縮,此為肌間出血徵候,嚴重時還會發生顱內出血,引起昏迷,後果嚴重。遇有上述情況,可先停服抗凝藥,對鼻腔、牙齦出血可直接堵塞壓迫,同時速到醫院處理,檢查凝血酶原時間和活動度,以便調整抗凝藥用量。

  (5)替換生物瓣或人工瓣環的抗凝:生物瓣或人工瓣環替換後早期(3---6個月內)應進行抗凝治療,凝血酶原時間延長1.5倍(18---20秒)即可。有時使用阿斯匹林、潘生丁替代抗凝藥。

  五、換瓣病人術後長期注意事項:

  (1)嚴格控制感染:因為細菌一旦進入血液就容易引起心內膜炎,影響人工瓣膜的活動,或因栓子脫落造成栓塞。全身無論那部分發生炎症如癤腫、牙齦炎、感冒、外傷感染、肺炎、腎炎等,都要及時就醫,立刻使用抗菌素,及早控制。

  (2)注意心衰和心律失常的出現:當病人活動比往日受限,容易出現心慌氣短,疲勞無力,甚至不能平臥時,說明心功能減退,如見到尿量減少,下肢浮腫,雖然服用強心利尿藥仍然不湊效,應立即到醫院診治。

  六、關於風溼性心臟病:

  簡稱風心病,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病,是風溼病變侵犯心臟的後果,表現為瓣膜口狹窄或關閉不全,患者中女多於男。受損的瓣膜以二尖瓣最為常見,也可以幾個瓣膜同時受累,稱為聯合瓣膜病變。由於瓣膜炎症反覆發作,瓣膜增厚並縮短、粘連和纖維化造成瓣膜關閉不全和狹窄。早期可無症狀,隨時間的推移產生心臟增大、心律失常,一般經過10~~15年逐步出現心力衰竭。因此對患風心病者應注意休息和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