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人體氣、血升發的季節,萬物復甦,猶如種子發芽。也是精神疾病復發的高發期,據統計,每年3-5月份精神疾病複發率佔全年的70%以上。
春季冷暖空氣交替活動頻繁,時暖時寒,氣溫、氣壓、氣流和溫度變化很大,這種多變的氣候,容易誘發精神疾病的發生。
醫療氣象學研究認為,這是由於精神病患者對氣溫、氣壓、氣溼、氣流等氣象要素的變化高度敏感所致。一年四季之中,春季氣候變化無常;正如民諺所云“春天猴子面,一日變三變”。或風和日麗,春光明媚;或陰雨連綿,寒氣襲人。故民間素有“春冷透骨寒”和“春寒凍死牛”的說法。研究表明,當氣溫高至26至30℃,空氣溼度大於70%時,人的精神容易疲備,思維遲鈍,煩躁不安,極易激怒;當氣溫下降至5℃以下,天氣陰沉時,人的精神常陷入不知所措、沮喪或抑鬱狀態,表現為神情恍惚、坐臥不安等。春天氣壓較低,人感覺比較壓抑,周圍物體在春季會發出一種次聲波影響人的內分泌系統,導致內分泌紊亂,同時人體內神經細胞在春天相對比較活躍,大腦對外界刺激比較敏感,容易出現情緒波動,從而導致人的認知、情感、行為和意志發生異常。而精神病患者對這些氣象要素,變化的反應更為敏感,易使舊病復發,病情加重或惡化。
早期臨床症狀主要有:
一、睡眠和記憶障礙。精神病人出現無明顯原因的失眠,無痛苦體驗,不主動就醫。有的即使是徹夜不眠,次日仍毫無倦意。有的病人感到精力過人。但仔細觀察可發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思維內容散漫,言語雜亂,動作增多等。
二、性格改變。原來是熱情、樂觀、合群、善於交往的外向型性格的人,突然變得沉默寡言、孤獨,對以往合得來的人亦不理或疏遠。
三、情緒反常。精神病人的情緒改變亦往往是毫無原因的,即使小“刺激”,也會引起大“反應”。如狂躁症病人常表現為終日喜氣洋洋,過分熱情。抑鬱症病人則表現為情緒低落,抑鬱寡歡。還有一些病人聽到不幸的訊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興的事卻唉聲嘆氣。或者對自邊發生的事情漠不關心,沒有情緒反應。
四、過分多疑。這類人對周圍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別敏感。如聽到有人講話,就懷疑在議論自己;甚至有人咳嗽也疑為針對自己的。這種多疑和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雖經事實證實而否定,但患者仍堅信不移,無法說服。
五、動作和行為異常。如具有被害妄想的病人往往對妄想物件突然發生攻擊行為。情緒高漲的躁狂症病人可有過分裝飾,或“慷慨相助”或管閒事等表現。而情緒低落的抑鬱症病人則常呆坐呆立或默不作聲。具有幻聽的病人常側耳傾聽,或作出相應的行為反應,如對空叫罵等。
預防春季精神疾病復發的方法:
一、如出現煩躁、焦慮等情緒時,要意識到這是人體季節性情緒波動,並非因為工作難度增加或工作量加大,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二、注意合理作息,把握好工作的時間和進度,適當減少工作量,多休息。
三、多出去走走,多親近大自然。可以約朋友出去放放風箏;也可以走步上班或上學;或休息日約朋友騎自行車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或挖野菜;或在室內、辦公桌上養一些綠色植物,每天精心澆灌;進行一定的體育鍛煉。
四、監督精神病人嚴格遵守醫囑,堅持服藥,切不可擅自停藥。對在家的精神病人要有專人看管、照顧,嚴防發生意外。
如果上述症狀持續加重甚至出現自殺、攻擊行為,應及時到精神病專科醫院進一步檢查,尋求精神科心理醫生的幫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