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骨傷科 主任醫師 曾朝輝

  脂肪栓塞綜合症是骨科大手術及嚴重骨折創傷後的常見併發症之一,其發病急驟,早期症狀體症不典型且缺乏客觀指標,易被臨床醫生忽視,病死率較高,早期發現確立診斷加上早期治療至關重要,我院從1994~2008年共發生21例,現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男13例,女8例,年齡16~75歲,平均45.2歲。其中創傷16例,全髖關節置換3例,脊柱手術術2例,多發性骨折9例,骨盆骨折2例,股骨幹骨折3例,脛腓骨骨折2例,其中開放性損傷7例,閉合性損傷9例。10例發生在傷後,7例發生在術後,1例發生在術中髓內針固定時,病人出現症狀時間在受傷或術後8h~7d,平均43h。

  1.2早期臨床表現

  本組1例發生在術中,其餘20例為創傷或手術後突發呼吸急促、煩躁,呼吸頻率達36~54次/min,伴有頭痛,煩躁不安,易怒,妄語,嗜睡等中樞神經症狀,有5例約0.5~1h後轉入昏迷,持續PaO2下降,心率>120次/min,體溫>38.5℃。其中血小板、血紅蛋白進行性下降5例,腋窩、前胸、瞼結膜出現典型出血點3例,2例在鞏膜可見脂肪栓,尿脂肪滴陽性2例,4例肺部X線片顯示“暴風雪”樣改變,頭顱CT、MR均未發現明確病灶,11例早期血氣分析表現為低氧血癥,9例血沉明顯上升。

  1.3早期確立診斷

參考Gurd早期診斷指標[1],即包括3項主要標準(點狀出血、呼吸系症狀、無顱腦損傷的腦症狀),2項次要標準(血氧分壓<60mmHg,血紅蛋白<10g/dl),7項參考標準(脈搏>120/min、體溫>38℃、血沉>70mm/h、血小板下降、尿脂肪滴陽性、血清脂肪酶增加、血FFA增加)。

有主要標準2項,或主要標準1項,次要標準和參考標準4項可診斷為FES。但根據此標準確診後再給予治療,往往病情已非常嚴重或對預後不利,要做到早期診斷主要依靠嚴密的臨床觀察,其次是輔助檢查,包括動脈氧分壓測定、胸部X線片、凝結血中脂肪滴的低溫檢查、血清酯酶試驗、尿與痰中脂滴檢查,對於疑似病例,應高度重視,及早預防性的應用甲強龍。

  1.4及時治療

  臨床確立FES診斷後,對於創傷肢體應及時做暫時的石膏或夾板外固定,應用大劑量MP衝擊和擴充血容量治療,依據治療經驗和藥物說明,MP的用法為:500mg/次,2次/d,持續4d,劑量減半,再持續3d。同時配合高壓氧治療,其他治療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暢、吸氧,必要時予面罩吸氧或氣管切開人工輔助機械通氣,甘露醇及低分子右旋醣酐等治療,根據病情酌情予利尿劑,及時補液,輸血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抗感染及支援療法,對開放性損傷及血管損傷者在抗休克的同時行手術處理。

  2、結果

  本組3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其餘18例得到及時救治,未遺留任何神經系統後遺症,10例患者在病情恢復後1個月內行骨科手術。

  3、討論

3.1脂肪栓塞綜合症

一旦發生,病情緊急,能夠做到早期診斷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通過本組資料的救治經驗及相關文獻報道,我們主要根據以下幾個方面來確立早期診斷:首先根據病史即原發病如股骨、脛骨或骨盆骨折,尤其是由於高能量損傷引起,同時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多發性骨折患者即處於高危狀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