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副主任醫師 張恆

  1、什麼是癲癇?

  癲癇是一種慢性的腦部疾病,會造成患者反覆發作短暫的行為異常(醫學術語稱“癇性發作”)。大腦運轉的基礎是腦細胞之間的生物電活動,我們稱之為腦電。某些腦部疾病可能干擾腦細胞的電活動,由此產生的異常腦細胞放電,是誘發癲癇的罪魁禍首。癲癇是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受其影響的人群可以高達人口總數的1%。

  癲癇的症狀表現是千差萬別的。醫學界因此總結了上百種不同的癇性發作表現,數十種癲癇綜合徵。如果追究可能誘發癲癇的腦部病因,還會發現大量型別不同的病因,其中,一些病因僅需藥物治療,而另一些病因則需要通過手術才能去除。

  2、有哪些腦部疾病可能誘發癲癇?

  在現有的醫學條件下,大約有65%新診斷的癲癇患者仍然無法查出明確的病因。對另外35%的患者來說,常見的病因包括:腦卒中、先天腦發育異常、腦腫瘤、腦外傷、和感染等。弄清楚癲癇背後潛伏的病因,對醫生選擇恰當的治療方式非常關鍵。

  3、癲癇怎樣診斷?

  對初診病人來說,醫生首先需要判斷患者的發作究竟是不是癲癇發作,(也有可能是心源性或精神性發作),以免誤診。第二步,醫生還需要判斷患者的癲癇發作型別。第三,對一名癲癇專科醫生來說,還需要盡最大可能弄清楚患者癲癇背後潛伏的病因是什麼。醫生在診斷癲癇的時候會採取以下方法:

  (1)當面詢問患者病情。醫生在診斷室可能會提出以下的問題:

  你第一次出現“發作”是在幾歲?

  第一次發作的當時,你正在做什麼?

  你覺得你的發作有什麼可能的誘因嗎?

  你在發作前的數秒有什麼異常的身體、心理感覺嗎?

  你在發作時意識清楚嗎?有什麼感覺?發作後的數分鐘內有什麼異常的感覺嗎?

  發作持續了多長時間?

  你以前接受過什麼治療?

  曾經服用過什麼藥物?使用多大的劑量?

  服藥後癲癇發作減輕了嗎?

  (2)如果有患者的親人、朋友目擊了發作的經過,醫生需要他們描述發作的具體表現。

  (3)神經系統的體格檢查。

  (4)醫生會給病人開具門診檢查單,其專案包括:

  長程視訊腦電圖(EEG);

  腦部核磁共振檢查(MRI);

  如果懷疑係統疾病,可能需要血液檢查;

  如果懷疑某些特定的病因,可能需要PET,SPECT,MRS,或電子視野檢查。

  上述檢查中,腦電圖是最重要的一環。因為腦電圖是目前唯一能獲得的大腦電活動的客觀方法。做腦電圖的時候,需要將一些微型金屬碟片貼上在患者頭皮表面,另一頭用細導線連線至監測器。同時,還會進行連續的視訊錄影,患者發作時的所有行為都會被記錄下來,用於腦電的同步分析。為了獲得真實有價值的資料,醫生可能要求患者進行1~7天的持續監測,因此這個檢查需要住院才能完成。腦電監測的結果,用於醫生判斷患者是否能診斷為癲癇,並且究竟是哪一型別的癲癇。

  4、癲癇怎樣治療?

  大部分癲癇都可以通過口服抗癲癇藥物獲得良好的控制。醫生在為病人選擇藥物的時候會依據一些因素,比如說是部分性發作還是全面性發作,發作的頻率如何,發作的嚴重程度如何,病人的年齡,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以及過去的用藥情況。

  抗癲癇藥物各自有一些不同的副作用,因此醫生可能根據病人的服藥後反應調整藥物的用法和劑量。調整藥物的過程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最終患者會長期固定服用1~2種最適合自己的(副作用最不顯著)的藥物。在這個階段中,與醫生保持固定的聯絡非常重要。總體來看,約60%~70%的患者可以在口服抗癲癇藥物的條件下獲得很好的病情控制。

  對另外30~40%的患者來說,儘管服用了2~3種以上的抗癲癇藥物,仍然不能很好的控制發作,這時候,就應該求助於癲癇專科醫生的幫助,討論手術的可能性。

  5、什麼是抗癲癇藥物的副作用?

  我們必須認識到任何藥物除了治療效果以外,都可能伴隨副作用。服用抗癲癇藥物後是否出現副作用,取決於個人的敏感程度、藥物種類、劑量和服藥多長時間。一般來說,使用小劑量時副作用較小,而大劑量時副作用較大。服藥的初期,副作用可能稍明顯些;而隨著用藥時間的延長,副作用可能逐漸被身體所耐受。為了儘可能降低患者的不適,醫生通常會從小劑量開始使用抗癲癇藥物,隨著患者耐受度的增加,再逐漸增加藥物的直至有效劑量。

  常見的藥物副作用包括:視物模糊、視物重影、易疲勞、嗜睡、煩躁、胃部不適、皮疹、血細胞降低、肝功損害、牙齦腫脹、脫髮、體重增加和震顫。

  6、孕婦應該注意些什麼?

  即使是癲癇患者,也完全有可能孕育並分娩一個健康的寶寶,(前提是在正確的孕期指導條件下)。在計劃懷孕之前,就應該與癲癇專科醫生進行諮詢。孕期應該服用複合維生素和葉酸。因為一些抗癲癇藥物會使體內的重要維生素降低。

  有一些抗癲癇藥物會影響避孕藥的作用,導致避孕失敗(意外懷孕)。如果發生意外懷孕,孕婦首先應該向自己的醫生諮詢,切忌自行停藥(指抗癲癇藥物)。因為,突然停藥可能導致嚴重的癲癇發作,這種發作可能威脅到胎兒的安全。

  在懷孕期間癲癇的發作頻率一般不會明顯改變。懷孕期間應該監測抗癲癇藥物的血藥濃度。因為在懷孕期間抗癲癇藥物的血藥濃度會逐漸下降,在分娩前後降至最低,這也是癲癇發作的一大誘因。再次提醒懷孕的癲癇患者,切勿在沒有醫生指導下自行停藥。

  大部分癲癇患者仍然能夠經陰道分娩(俗稱“順產”),少數特殊的病例需要通過剖宮產分娩。服用抗癲癇藥物的母親也可以母乳餵養嬰兒。有時候,乳汁內的少量藥物可能讓嬰兒有些嗜睡或煩躁。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請暫停母乳餵養並向你的醫生諮詢。

  7、癲癇可以通過手術治療嗎?

  對某些特定病因的癲癇患者(例如腫瘤、海馬硬化),或某些定位確切的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應當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手術的基本原理是:切除一部分病變的腦組織,這部分腦組織是大腦異常放電的起源,醫學術語稱之為“癲癇起源區”。為了在手術前精確的判定“癲癇起源區”,癲癇外科醫生需要仔細檢查患者的發作症狀、核磁共振影像、和腦電圖表現。對一部分患者來說,外科手術有機會“治癒”癲癇。

  8、哪些癲癇患者適合外科手術?

  從原理上來說,那些局灶性癲癇發作,同時藥物治療效果又欠佳的病例,是癲癇外科手術的治療物件。手術可能切除一個僅有數毫米的小病變,也可能切除涉及2-3個腦葉的大病變。癲癇專科醫生在初步判斷適合手術的病例後,會將患者推薦到(“神經外科”下細分的)癲癇外科專科進行手術治療。

  9、癲癇外科都有哪些手術型別?

  癲癇外科手術主要著眼於切除那些導致癲癇發作的腦內病變,包括:海馬硬化、腦腫瘤、腦血管畸形(血管瘤)、陳舊性腦卒中病灶、腦發育畸形等。

  最常應用的手術型別是顳葉切除術,這種手術需要切除一部分異常的顳葉腦組織,用於治療“顳葉內側型癲癇綜合徵”的患者。除了顳葉癲癇的手術,其次就是額、頂、枕葉的外科手術。對於這些部位的癲癇手術,有可能會使用到顱內植入有創腦電圖的技術,用於癲癇起源區的精確定位。在獲得滿意的顱內腦電圖資料後,再根據監測結果進行精確癇灶切除。

  除了上述的“切除性”手術,當病情非常嚴重且整個大腦半球都被累及時,還可能採用離斷雙側大腦半球間聯絡纖維的手術方式,或者迷走神經電刺激的方式來緩解病情。

  10、迷走神經電刺激(VNS)是什麼?

  VNS是一種新型癲癇外科治療方式。它通過在體內植入一個電刺激發生器的方式,持續的對頸部迷走神經進行微量電刺激。由於迷走神經與大腦的許多部位都有聯絡,所以電刺激頸部的迷走神經,可以對大腦皮層癲癇樣放電產生抑制作用。這種療法對藥物治療無效,又無法進行切除的癲癇患者,可提供額外40~60%的緩解機率。

  以上,僅僅通過有限的篇幅介紹了癲癇治療中的一些基本原則。在遇到具體病例的時候,您需要向癲癇專科醫師諮詢以獲得最適合您的方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