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王雲彥

  去年,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介入治療小組完成了我科首例左側頸內動脈閉塞再通手術。
  患者,男,60歲,因“右側肢體麻木伴失語20天,右側肢活動不靈半月”來我院就診,顱腦MRI+MRA示左側頸內動脈閉塞,多發腦梗塞;王雲彥教授帶領介入小組為病人進行了細緻的腦血管造影,最終確診為左側頸內動脈起始部閉塞(重度狹窄99%以上),左側椎動脈開口重度狹窄(90%);鑑於近日有大面積腦梗塞,為降低再通後病變血管“微孔”致腦出血風險,建議患者暫時保守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行介入治療。
  2月後,患者二次入院,雖然左側頸內動脈幾近閉塞,若血管再通,術中可能斑塊脫落堵塞腦血管,術後可能因腦過度灌注致腦出血等風險。科室專家共同討論制定了詳細的血管內介入支架植入治療方案。
  經過精心的準備,王雲彥教授帶領介入治療小組為病人進行了左側頸內動脈起始部及左側椎動脈開口血管狹窄支架成形術:通過右側股動脈鞘將Moma保護傘置入頸外動脈,近端位於頸總動脈,首先將微導絲小心通過幾乎閉塞的左側頸內動脈,充盈頸外動脈和頸總動脈的保護囊,用球囊擴張狹窄處後,置入支架,造影示狹窄處成形良好;然後更換ENVOY導引導管放入左側鎖骨下動脈,將支架置入椎動脈開口狹窄處,再用球囊擴張支架,見左側椎動脈開口成形良好。患者術後在我科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後,經過一週的術後康復,患者順利出院。

  腦血管性慢閉塞病變是傳統意義上典型的穩定病變,在側枝代償不充分的病人中,可以出現相應的缺血癥狀,而且此類病人再發卒中的嚴重程度和範圍也因腦血管病變的存在而加重,因此開通病變對於改善病人腦供血及預防腦卒中有益。然而腦血管閉塞的再通治療存在風險,如術中腦栓塞、血管夾層甚至血管破裂、術後高灌注綜合症等。因此,腦血管閉塞再通需要完善的術前評估,嚴格手術指證,同時採取與狹窄病變相同的技術方法來安全地進行腦血管閉塞的再通治療。文獻報道,在腦血管慢性閉塞病變中,“微孔”的存在,較直且短的閉塞段,較短的閉塞時間是開通的有利條件,而近期沒有大面積的腦梗死是手術安全性的重要保證,腦保護裝置可增加手術的安全性。
  附圖:
  A、C:術前造影顯示:左側頸內動脈閉塞,右側椎動脈開口段重度狹窄
  B:腦血管閉塞再通術後造影
  D:左側椎動脈支架植入術後造影
  E:左側頸內動脈支架植入術後B超檢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