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高血壓發病率呈逐年增加趨勢,發病後規律服藥以及良好血壓控制率令人擔憂。我國18歲以上成年人高血壓患者人數約為1.6億,其中血壓得到有效控制的僅佔6.1%。雖然很多高血壓患者已經確診並服用了降壓藥物,但由於種種原因血壓往往得不到良好得控制,這其中就包括夜間血壓控制不佳。因此提高人們對高血壓疾病特性的認識,提高血壓達標率,對減少心、腦、腎等疾病發生顯得尤為重要。
人體血壓具有典型的晝夜節律性,多數情況下表現為“夜晚低,白天高”:即夜間血壓水平較低,處於“波谷”,清晨醒來後人體血壓開始逐步增高,於上午10-12時左右達到“波峰”,此後血壓有所降低,但白天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至傍晚血壓開始逐漸下降,凌晨3-5時達到最低點,呈現為“杓型”(見下圖),其變化幅度大於10%。醫學研究顯示年輕人早晨收縮壓可升高約20-25mmHg;而存在動脈硬化的老年人,收縮壓變化更明顯,從清晨睡眠至醒後數小時內血壓變化可達50mmHg以上。
注:一例正常血壓的24小時收縮壓變化,圖中黃色部分為凌晨血壓下降,低於白天的平均血壓水平(紅色虛線),與白天的血壓相比分別呈現為“杓和柄”。
近年來,有學者對高血壓病患者血壓的時間節律特徵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有些高血壓患者在凌晨的血壓下降現象消失,甚至高於白天的血壓,表現為“非杓型”(血壓下降比值)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