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研究證實,大多數慢性肝病都會伴有肝纖維化,其中一部分患者會進而發展為肝硬化,但是有一些患者對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認識不足,要麼一聽說得了肝纖維化或肝硬化,就談虎色變,憂心忡忡,萬念俱灰;要麼無動於衷,聽之任之。
首先,我們要認識肝纖維化或肝硬化。肝纖維化不是病名,而是各種慢性肝病常常伴有的一種肝臟病理改變。常識告訴我們,皮肉受損後,身體常會採用結疤的方式去修復。慢性肝病時因反覆炎症造成肝臟損傷後,身體也會以同樣方式去修復。疤痕主要由纖維組織構成,結疤的過程就是纖維化的過程。疤痕愈多,纖維化程度愈重,肝臟由軟逐漸變硬。肝臟如被大量纖維組織充斥,出現典型的病理改變,就變成肝硬化。因此肝纖維化是伴隨慢性肝炎而發展,屬於肝硬化前期的一種病變,與肝硬化是量變到質變的關係。因此肝硬化不是突然形成的,它是由肝纖維化逐漸加重而來的。
肝纖維化形成肝硬化會造成兩大危害:
一是由於肝組織結構的破壞,使肝內血管受壓扭曲、閉鎖或動脈與靜脈之間出現“短路”吻合,造成門靜脈高壓,導致脾腫大、腹水生成和食管胃底靜脈
曲張。有上消化道曲張靜脈破裂出血的潛在危險;
二是正常肝細胞之間的血液微迴圈通道因纖維組織成分的沉積等因素而造成狹窄,致微迴圈障礙,影響到肝細胞的血液供應,使因炎症受損的肝細胞不易修復甚至加重損傷,直至功能正常的肝細胞愈來愈少,最後導致肝功能衰竭。兩大危害都是致命的。
肝硬化是大多數慢性肝病的終末期階段,肝臟因大量纖維組織沉積而質地變硬,脾臟腫大。肝硬化早期屬於代償期,這時肝臟還有足夠的能力維持生命的需求,患者可無症狀體徵,轉氨酶活性可升高,膽紅素增加,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可降低,凝血酶原時間可延長,血小板數量可減少。如果肝硬化患者出現腹水,意味著肝硬化進入失代償階段,維持生命已“力不從心”,勉強應付、顧此失彼,可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自發性腹膜炎、脾靜脈栓塞、肝腎綜合症或肝癌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
以前的觀點,認為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屬於不治之症,除了治療併發症,治療肝纖維化和代償期肝硬化的辦法不多。近年來,這種觀點已經改變。肝纖維化可以逆轉,甚至肝硬化也可以逆轉的觀點逐漸得到公認。現今肝纖維化或肝硬化已非絕症,患者不必喪失信心,應當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為了避免或減輕疾病發展的危害,慢性肝病患者宜儘早接受抗肝纖維化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