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喉科 副主任醫師 陶波

  “冬病夏治”是中醫防治疾病的特色療法,它是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通過適當地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藥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祛除。冬季以治標為主,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病因,而夏季自然界陽氣旺盛,人體陽氣浮越,此時對陽虛者用助陽藥,可更好的發揮扶陽祛寒、扶助正氣、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並可為秋冬儲存陽氣,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冬病夏治”療法,體現了中醫學中人與自然相協調的整體觀和對疾病重視預防為主的理念,屬於中醫“緩則治其本”的治病原則。

  “三伏貼”又名天灸,源自於清朝,清?張璐《張氏醫通?諸氣門下?喘》曰:“冷哮……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方用白芥子淨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十日後塗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三伏貼療法結合鍼灸、經絡與中藥學理論,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陽氣最旺盛,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觀念,人體的陽氣、經絡氣血流注均最旺盛,此時採用一些生薑、白芥子等辛溫的藥物,貼在疾病相應的穴位上,兩陽相合,可達到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寬胸降氣,健脾和胃,鼓舞陽氣,增強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經中醫辯證屬虛寒證的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病,慢性咳嗽,反覆感冒;風溼與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腸炎,慢性胃炎,胃痛,潰瘍病,慢性腹洩;小兒遺尿、厭食;頸肩腰腿痛、虛寒頭痛、痛經、胸腹痛疾病均可貼敷。若連續貼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夠明顯減輕症狀,減少發病率,並以純天然、無副作用而深受人們歡迎。

  傳統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節氣中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和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遵照古籍,這是一年之中最炙熱的三天,亦即所謂的初伏、中伏、末伏,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2014年頭伏:7月18日-7月27日;中伏:7月28日-8月06日;末伏:8月07日-8月16日。

  注意事項:

  1、貼敷物件為6個月以上兒童及成人。

  2、穴位敷貼成人每次貼8-10小時,兒童一般貼2-4小時,區域性有癢、熱、微痛感覺,甚至少數病人區域性可出現水泡均為正常反應。若敷貼區域性面板瘙癢、灼熱難忍應及時取下敷貼。

  3、貼敷後區域性面板微紅或有色素沉著、輕度搔癢均為正常反應,不影響療效。

  4、貼敷之後可能在面板上留下中藥的沉著,用溼毛巾擦拭即可。

  5、患有嚴重溼疹、接觸性皮炎等面板疾患;或面板有破損;或對貼敷藥物過敏者,不宜貼敷。

  6、妊娠期婦女;糖尿病患者;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腫瘤患者;結核病患者等不宜貼敷。

  7、貼敷期間忌食辛辣油膩、冷飲,囑多飲水;貼敷當日不宜游泳;注意面板清潔。若出現水泡,待水泡消退後再洗澡。

  8、若面板出現紅腫、水泡等嚴重反應,需及時到面板科就醫。

  9、敷貼期間,忌菸、酒、生冷、油膩、辛辣之品.阿

  10、有發熱,流涕、咳嗽等症狀的患兒不宜貼敷。

  11、其他謹遵醫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