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吸氧
指出生時胎齡不足37周而且接受過較長時間吸氧治療的早產兒。其出生體重大部分在2500克以下,頭圍在33釐米以下。由於發育未成熟,常需放入暖箱裡吸氧。是發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重要徵兆。
視網膜病變
指早產兒的視網膜由於發育缺陷或者延遲,存在視神經和/或血管部分缺失,出生後吸氧刺激無血管區域,長出結構不正常的新生血管,這些血管破裂繼發眼底出血和機化膜形成,後者牽拉又造成視網膜脫離。晚期嚴重患兒常常不能保留獨立生活所需要的視力,甚至完全失明。該病在早產兒中患病率高達15%-30%,32周以前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的未成熟兒尤其高發。
視網膜未發育成熟是該病的主要原因。及早發現臨界病變並及時治療是挽救患兒視力的關鍵。家長應在妊娠期關注母嬰保健,儘可能避免早產和低體重兒出生,一旦未能避免,要主動帶早產低體重兒到醫院檢查視力發育情況,嚴格掌握吸氧治療的指徵和程式。
醫師點評
“瓜熟蒂落”形容十月懷胎足月順產,提早出生的孩子則較難哺育。懷孕早期胎兒的視網膜尚無血管,靠玻璃體動脈和脈絡膜動脈供血。胎兒長10釐米、妊娠4月,才有動脈穿過視神經乳頭向周邊的視網膜生長。胎齡6-7月,血管迅速生長,妊娠36周血管接近周邊,足月時基本覆蓋整個視網膜。
早產兒的視網膜血管和神經尚未完成發育,出生後還存在無血管區,在長時間吸氧等誘因作用下,無血管區長出結構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引起出血、機化膜形成,牽拉性視網膜脫離,導致早產兒視網膜病變和患兒失明。將早產兒放入暖箱大量吸氧雖然降低了未成熟兒的死亡率,但視網膜病變明顯增加。因此早產兒吸氧療法應該嚴格把握指徵,只有患兒發紺或有生命危險時才適量、短期使用。
中華醫學會頒佈的《早產兒治療用氧和視網膜病變防治指南》,強調氧療時的注意事項包括:
(1)嚴格掌握氧療指徵。
(2)在氧療過程中, 應密切監測。
(3)如患兒對氧濃度需求高, 長時間吸氧仍無改善, 應積極查詢病因, 重新調整治療方案, 給以相應治療。
(4)對早產兒尤其是極低體重兒用氧時, 一定要告知家長早產兒血管不成熟的特點、早產兒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5)凡是經過氧療, 符合眼科篩查標準的早產兒, 應在出生後4~6周或矯正胎齡32~34周時進行眼科ROP篩查, 以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6)進行早產兒氧療必須具備相應的監測條件,如不具備氧療監測條件, 應轉到具備條件的醫院治療。 視網膜病變篩查針對出生體重<1500克 , 胎齡<28周的早產兒,體重<2000克但全身情況不穩定的"">早產兒也應該篩查。不論是否早產,母親只要發現患兒視力不正常,及時送醫尤為關鍵。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