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是一組最常見且起因較複雜的臨床症候群,俗稱“羊癇瘋”、“羊羔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癲癇的患病率為4‰-9‰,由世界衛生組織在我國組織的大規模的調查報告為8‰,我國現有癲癇病人1000多萬人,同時,我國的新發病率為25/10萬/年,年新增發病人數為35萬人。其中70%-80%的病人在醫師指導下經正規服用抗癲癇藥治療後可從事正常工作、學習或生活,但也有20%-30%的病人因長期服藥無效或泛用、亂用各式各樣抗癲癇藥而導致成藥物難治性癲癇,也有的發展為癲癇性精神病,這些病人極大的損害了病人的心身健康並造成社會的不安定,給家庭造成極大痛苦。由於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絕大部分時間病人生活在家庭之中,所以治療與恢復過程中家庭成員的護理非常重要。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癲癇患者的家庭護理顯得尤為重要。簡單地講癲癇的護理分為平時護理與發作時護理,平時的護理又可以分為治療護理、心理護理、生活護理三部分。
一、治療護理:
1、病情的觀察
由於癲癇發作時大部分病人出現意識不清,不能正確講述癲癇的發作情況,主要是家屬的觀察,特別是兒童病人。但由於病人一旦出現癲癇發作時家屬往往十分緊張,忘記對病情的觀察,所以80%的家屬在到醫院看病裡並不能講述病人的詳細發作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癲癇病情的判定與治療。主要的觀察要點是1)病人發作有無規律性,如是夜間多發還是晨起多發,女性病人與月經有沒有關係,什麼情況下容易多發,如休息不好、食用辛辣食物、情緒、感冒等;2)發作的情況:一般持續多長時間,發作前有無胃部不適、幻視、手腳發麻等感覺,發作時先開始抽搐的部位,頭眼有無向一側偏斜,小便失禁、摔倒等情況;3)發作後病人昏睡時間,有無頭痛等。
2、服藥觀察
1)督促病人按時、按量服藥,減少漏服、少服,增加病人對醫囑的依從性,癲癇病人由於長期服藥,容易對服藥產生厭煩心理,經常會漏服藥物,特別是青少年,容易將藥物扔掉,而病情一旦得到一定時間的控制後病人是最容易認為癲癇已經治好,忽視醫生的勸告,放棄服藥,往往使治療功虧一簣。
2)在換藥、減藥過程中注意緩慢減藥,切忌突然停藥,新換藥物一般需要5個半衰期後才能發揮良好的抗癇作用,而原藥物在一個半衰落期後就很少有治療癲癇的作用,所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會出現有效藥物的中斷,所以在換藥中突然停藥往往容易發生癲癇持續狀態,嚴重時有生命危險,而減藥中速度過快可以引起癲癇復發,長期的治療前功盡棄,同時也要注意防止病人在加藥或換藥中加量過快,如妥泰片等藥物加量過快可以引起嚴重的副作用。
3、藥物副作用的觀察
對於一些藥物常見的早期副作用家屬與病人都要熟悉,早期進行觀察與治療。各藥的主要副作用詳見下表:
4、療效觀察與就診建議
一般出現3次癲癇樣發作後才能診斷癲癇,癲癇一旦診斷往往需要進行藥物治療,當前我國的癲癇治療較為混亂,特別是一些單位在中藥中新增大量多種便宜的西藥或一些有害金屬粉劑進行治療,往往效果不佳或是有明顯效果但容易引起藥物中毒或其它毒性反應,所以家屬要引導病人到有癲癇專科的大型醫院進行服藥治療。服藥中家屬要如實、詳盡地記錄服藥情況(包括加、減、調整藥物情況)、藥物的副作用和治療效果,給醫生提供第一手的資料,利於醫生選擇藥物,病人可在1-2家大型的癲癇專科中心進行長期的隨訪治療,同時家屬要為病人保管好所有的化驗檢查資料,以便於進行前後對比,醫生對病人服用藥物劑量及種類也便於掌握,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避免反覆調整藥物。對於3年以上的發作頻繁或發作隨時危及自身或家屬生命的病人要勸期到外科癲癇中心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其中約70%的病人可以得到根治或良好的效果。
二、心理護理:
癲癇患者往往對其頻繁發作產生恐懼、焦慮和緊張的心理,另外由於患者往往很難治癒,同時受到社會或周圍人員的歧視而產生自卑心理與自閉現象,另外部分癲癇病人可以表現為精神異常性的發作或伴有各種精神障礙,所以家屬要注意觀察癲癇患者的異常精神表現與行為變化。
三、生活護理:
生活護理是基本的內容,主要是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睡眠不足、高熱等情況,避免刺激性食物,儘可能避開危險場所和危險品,不要單獨上山或下水,兒童不要進行強刺激性遊戲,成人避免開車、騎自行車等高度緊張的事情。
四、發作時護理:
1、家屬要保持冷靜,及時觀察記錄病人發作情況,同時不能強行搬動或按壓病人,防止發生骨折。
2、儘可能將病人放在一個平坦、鬆軟的位置,避免摔傷。
3、將病人腰帶、領帶、紅領巾等鬆開,頭偏一側,將口內流出、吐出食物等及時擦靜,防止吸入,同時不要進行灌水清洗口腔。
4、對於部分表現為精神運動性發作的病人要保護好病人,防止到處走動,避免傷及自身或他人;
5、抽搐停止後要儘可能讓病人休息;
6、如果病人出現出現誤吸、連續抽搐達到30分鐘以上或者兩次抽搐間病人未恢復清醒時,要及時向醫療單位報告,尋求幫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