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叫大腸癌?
大腸癌是指大腸(結腸、直腸及肛門)粘膜上皮在環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生的惡性腫瘤,隨著現代工業化程度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發病率逐年上升,俗稱為“福貴病”。
二、為什麼多數大腸癌患者就診時已是中、晚期?治療結果有什麼不同?
因為早期大腸癌常無症狀,出現症狀時一些患者(甚至醫生)誤以為是痔瘡、痢疾等良性病。一旦久治不愈,疑及癌症時,疾病已到中、晚期。早期大腸癌手術(甚至可以在腸鏡下手術)後五年存活率可達90-95%,而晚期癌僅10%。
三、大腸癌有哪些徵象?
1、便血
表現為便中帶血,多為暗紅色,偶為“鮮紅色”,常誤認為痔瘡出血。所以特別提醒廣大朋友:千萬不能認為大便帶血就是“痔瘡”。
2、便祕、便頻
不明原因的排便習慣改變、大便次數增多(但每次大便量少!),有時腹瀉和便祕交替發生。
3、便細
大便變細,有時大便乾結呈“羊糞狀”,有時大便變細可呈“扁形”或“凹形”。
4、腹痛
多為隱痛,按炎症治療效果往往不佳,有時可於腫瘤部位捫及包塊。
5、貧血
50-60%的右半結腸癌常表現為貧血(血紅蛋白低於100g/L)。
6、梗阻
由於腫瘤阻塞腸腔,部分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腸梗阻、排便困難、便祕等。
7、肛門痛
部分低位直腸癌患者表現為排便時肛門部疼痛,也常誤認為“痔瘡”。
8、高危人群
長期高脂肪、高蛋白飲食者;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潰瘍性結腸炎、遺傳性疾病Gnrdner氏綜合症者;家族中有人曾患胃腸腫瘤者;曾患大腸癌或殘存的結腸有腺瘤性息肉存在者;曾有血吸蟲病病史者。
四、如何才能獲得早期診斷?
早期診斷的主要途徑:
1、健康體檢。即健康人定期進行普查;
2、積極治療癌前疾病。如發現大腸腺瘤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等應進行積極治療;
3、對大腸癌患者的直系親屬進行遺傳學監測。
特別是當出現上述腸癌的徵象時應立即到肛腸外科或腫瘤外科就診,行大便隱血試驗檢查,最好行腸鏡檢查,這是目前早期診斷大腸癌的有效手段。
必須強調的是:許多早期大腸癌並沒有症狀,千萬不能認為,沒症狀就是沒有病。
五、怎樣進行大腸癌普查?
“普查”即定期的專病健康檢查(大便隱血試驗和腸鏡檢查)。不同的物件有不同的檢查要求:
1、對50歲以上中老年無症狀者,應行每年一次大便隱血試驗檢查,一旦大便隱血試驗陽性,應立即行腸鏡檢查;
2、對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從40歲開始按上述方法普查;
3、直系親屬中有惡性腫瘤患者,應進行相關基因檢測和必要的腸鏡檢查;
4、現在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貴州省腫瘤醫院肛腸胃腸外科收治的最年輕的大腸癌患者年僅17歲),因此對有腸癌家族史者從20-25歲開始就應進行上述檢查。
六、患了大腸癌怎麼治療?
大腸癌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鑑於人體大腸解剖結構特點,只要積極配合治療,相對於身體某些其它部位的惡性腫瘤,大腸癌治療效果算是比較好的。早期大腸癌患者積極治療後5年生存率可達90-95%以上。因此,“大腸癌並非不治之症”。目前,“多學科綜合治療+規範化個體化治療”是大腸癌診治的最新理念。因此,即使確診患有大腸癌,只要心態擺正、積極面對,採取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規範化治療、個體化治療,可獲最佳治療效果!當然,手術後是否要進行放化療,要看癌的浸潤深度、有無轉移和病人的綜合情況等。目前,大腸癌治療的最新模式:臨床診斷---新輔助放化療---手術---輔助放化療---定期複查隨訪!
七、大腸癌能不能預防?怎樣預防?
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
1、病因學預防:
①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好的飲食習慣是大腸癌的發病原因。
②積極治療容易癌變的疾病。如發現大腸息肉(特別是腺瘤性息肉)及時切除;如發現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應及時治療。
③遺傳性大腸癌的基因預測。對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接受基因檢測。
2、大腸癌的早期發現
積極參加定期普查。即定期的健康體檢,是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最有效方法。
八、什麼樣的食譜才是“健康食譜”暱?
從預防大腸癌的角度,歐洲癌症預防組織和國際營養學聯盟提出瞭如下飲食建議:
1、減少高脂肪、高蛋白類食物的攝入,增加綠色葉類和根類蔬菜、水果的攝入;
2、多吃澱粉和纖維多的食物(如粗糧、蔬菜和水果等);
3、多吃新鮮食物,少吃醃、薰食物,不吃發黴食品,少飲含酒精飲料;
4、保持適當的體重;
5、每天的食鹽攝入低於5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