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症是甲亢最嚴重的併發症,病死率高達60%~80%。老年人尤其危險。在甲亢未得到控制情況下,受到應激刺激,如嚴重感染、外傷、手術等是最常見的誘發因素,在甲亢未完全控制時進行手術或重症甲亢病人進行131碘放射治療時未採取必要措施,也可導致甲亢危象發生。
1、發病機制:
甲亢危象的發生可能有多方面因素引起:
1)大量甲狀腺素釋放入血迴圈中;
2)血中游離甲狀腺素增加;
3)機體對甲狀腺激素反應異常;
4)腎上腺素能的活力增加;
5)甲狀腺激素在肝中清除降低。
2、臨床特點:
瀰漫性和結節性甲狀腺腫引起的甲亢均可發生危象。典型臨床表現為高熱、大汗淋漓、心動過速,頻繁嘔吐及腹瀉,譫妄,甚至昏迷、休克。電解質失衡,最終呼吸迴圈衰竭而死亡。多數患者甲狀腺腫大明顯。老年患者可僅有心臟異常,尤以心律失常或胃腸道症狀為突出表現。多可找出明顯的發病誘因。
3、治療原則:
1)保護機體臟器,防止功能衰竭:發熱輕者,用退熱劑。應避免用大量阿司匹林,因其可使患者代謝率進一步增高,還能與甲狀腺激素競爭甲狀腺結合蛋白使遊離激素增多。高熱時,積極物理降溫,必要時人工冬眠。由於代謝明顯增高,應給氧。因高熱、嘔吐及大量出汗,需補充水,糾正電解質紊亂,補充糖和維生素。應用皮質激素治療。
2)降低迴圈中甲狀腺激素水平:口服或胃管鼻飼大劑量硫脲類抗甲狀腺藥(丙基硫脲嘧啶600~1000mg/d或甲巰咪唑60~100mg/d)後,可迅速(1h內)阻止甲狀腺內碘化物有機結合。以後再給維持量。於用硫脲類藥後1h,再開始給碘劑(複方碘溶液30滴,或靜點複方碘溶液3~4ml/d),可較完全地抑制由所用碘產生的額外的甲狀腺激素的產生。
3)降低周圍組織對甲狀腺激素的反應:抗交感神經藥物可減輕周圍組織對兒茶酚胺的作用。常用有普萘洛爾(每6h口服,每天40~80mg;或靜注1~5mg)、利血平和呱乙啶等。
4)控制誘因:
積極處理引發危象的各種疾病誘因,包括應用抗生素治療感染。
4、預後:
開始治療後的最初3天是搶救的關鍵時刻。治療成功者,病人多在治療後的1~2天內好轉,1周內恢復。危象恢復後,碘劑和皮質激素可逐漸減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