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之父喬布斯和諾貝爾得獎者斯坦曼,都死於不同型別的胰腺癌;(準確來說喬布斯所換的是胰腺神經內分泌瘤),《人鬼情未了》中的男明星帕特里克,著名男高音帕瓦羅蒂,原國務院副總理、政治局常委黃菊,香港胖姐沈殿霞...均死於胰腺癌。
胰腺癌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惡性腫瘤?
初識胰腺癌
總的來說,胰腺癌由於早期無特殊症狀,通常到晚期才有表現,早期診斷存在很大困難,由於手術切除率低,術後複發率高,化療效果不佳等特點,被稱為“癌中之王”。其實胰腺癌也不少“偏愛”名人,而是相比於其他腫瘤,胰腺癌目前治療效果一般,這些名人不幸患了胰腺癌也沒有例外。
其實發生在胰腺的腫瘤有兩種,最常見的是起源於胰腺導管的胰腺腺癌,即通常所說的“胰腺癌”。另一種是起源於胰腺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細胞,即胰腺內分泌腫瘤(喬布斯所得的胰腺癌型別)。
胰腺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1、腹痛
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狀,不管癌位於胰腺頭部或體尾部均有疼痛。除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疼痛外,少數病例主訴為左右下腹、臍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睪丸痛,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當癌累及內臟包膜、腹膜或腹膜後組織時,在相應部位可有壓痛。
2、黃疸
黃疸是胰腺癌,特別是胰頭癌的重要症狀。黃疸屬於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黃及陶土樣大便,是由於膽總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壓所致。黃疸為進行性,雖可以有輕微波動,但不可能完全消退。黃疸的暫時減輕,在早期與壺腹周圍的炎症消退有關,晚期則由於侵入膽總管下端的腫瘤潰爛腐脫,壺腹腫瘤所產生的黃疸比較容易出現波動。胰體尾癌在波及胰頭時才出現黃疸。有些胰腺癌病人晚期出現黃疸是由於肝轉移所致。約1/4的病人合併頑固性的面板瘙癢,往往為進行性。
3、消化道症狀
最多見的為食慾不振,其次有噁心、嘔吐,可有腹瀉或便祕甚至黑便,腹瀉常常為脂肪瀉。食慾不振和膽總管下端及胰腺導管被腫瘤阻塞,膽汁和胰液不能進入十二指腸有關。
胰腺的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導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也必然會影響食慾。少數病人出現梗阻性嘔吐。約10%病人有嚴重便祕。由於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而致腹瀉:脂肪瀉為晚期的表現,但較罕見。胰腺癌也可發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現為嘔血、黑便。脾靜脈或門靜脈因腫瘤侵犯而栓塞,繼發門靜脈高壓症,也偶見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
4、消瘦、乏力
胰腺癌和其他癌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
5、腹部包塊
胰腺深在,於後腹部難摸到,腹部包塊系癌腫本身發展的結果,位於病變所在處,如已摸到腫塊,多屬進行期或晚期。慢性胰腺炎也可摸到包塊,與胰腺癌不易鑑別。
6、症狀性糖尿病
少數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現為糖尿病的症狀,即在胰腺癌的主要症狀如腹痛、黃疸等出現以前,先患糖尿病,以至伴隨的消瘦和體重下降被誤為是糖尿病的表現,而不去考慮胰腺癌:也可表現為長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來病情加重,或原來長期能控制病情的治療措施變為無效,說明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礎上又發生了胰腺癌。
7、血栓性靜脈炎
晚期胰腺癌患者出現遊走性血栓性靜脈炎或動脈血栓形成。
8、精神症狀
部分胰腺癌患者可表現焦慮、急躁、抑鬱、個性改變等精神症狀。
9、腹水
一般出現在胰腺癌的晚期,多為癌的腹膜浸潤、擴散所致。腹水可能為血性或漿液性,晚期惡病質的低蛋白血癥也可引起腹水。
10、其他
此外,患者常訴發熱、明顯乏力。可有高熱甚至有寒戰等類似膽管炎的症狀,故易與膽石症、膽管炎相混淆。當然有膽道梗阻合併感染時,亦可有寒戰、高熱。部分患者尚可有小關節紅、腫、痛、熱、關節周圍皮下脂肪壞死及原因不明的睪丸痛等。鎖骨上、腋下或腹股溝淋巴結也可因胰腺癌轉移而腫大發硬。
胰腺癌為什麼難發現
1、胰腺位置深在,不像食管、胃腸道那樣可以通過胃腸鏡直觀地發現最早期的癌灶以及癌前病變,而且早期一般都沒有什麼症狀,因此難以發現。
2、胰腺癌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與體徵,出現症狀時又與普通的消化道疾病相似容易被忽略,一般做CT、彩超等檢查才發現。
3、胰腺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多種因素相關:遺傳、吸菸、酗酒、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
需要提醒大家的小貼士
1、蛛絲馬跡別輕易忽視
雖然胰腺癌早期沒有什麼特異性的症狀,但細心分析還是能發現一些蛛絲馬跡。例如在胰腺癌的初期,患者常會出現不明原因的進行性阻塞性黃疸、無法解釋的厭食及消瘦,體重下降超過10%,不能解釋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
還有不能解釋的消化不良而鋇餐檢查消化道正常,近期突發糖尿病而又沒有使之發病的因素,突發無法解釋的脂肪瀉,自發性的胰腺炎的發作(如果病人是嗜煙者應加倍注意)和不明原因的下肢血栓性靜脈炎等症狀。
2、定期體檢
40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腹部彩超、腫瘤標誌物等檢查。臨床上還沒有針對胰腺癌的特異性的預防措施,只能針對可能的病因和危險因素進行預防,同時注意提高機體健康素質。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減少胰腺癌發生的機率。戒酒、戒菸,提倡低脂肪、低蛋白質、高纖維素和高維生素飲食,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同時,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