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或慢性甲溝炎較為常見。甲溝炎通常發生於甲板和鄰近面板褶皺破損後,常見病原菌為細菌或真菌。但是,非感染因素,如化學刺激,溼度過度,系統性疾病,藥物等均可能導致甲溝炎發生。急性感染造成的膿腫可自行緩解,嚴重者需要行區域性切開減壓,並引流加用抗生素治療。
急性甲周炎的病因和危險因素
大部分急性甲溝炎的發生均源於甲床部分的微小創傷,如肉刺,修剪指甲,吸吮手指,洗碗,針刺傷殘留或不殘留異物。
這些微小的創傷可以使甲周正常的面板屏障破壞,導致細菌定植在甲周皮中。在一項對 61 例甲周炎的患者進行的研究中發現,約 25%
的甲周炎是由厭氧菌引起,25% 甲周炎病原菌為需氧菌,其餘 50% 患者為混合菌。急性甲周炎最常見的需氧菌是葡萄球菌,γ溶血性鏈球菌,侵蝕艾肯菌,克雷伯桿菌,A
組β溶血性鏈球菌;最為常見的厭氧菌包括類桿菌屬,革蘭式陽性的厭氧球菌,梭菌屬;其他細菌,如腸球菌,變形菌屬,綠膿假單胞菌屬等也可引起甲溝炎。
此外,非細菌性病原體,如酵母菌,病毒等條件致病菌也可引起甲溝炎發作。急性甲溝炎發作時,並非所有患者均有顯著的外傷病史。
急性甲溝炎主要表現為區域性疼痛,皮膚髮紅,炎症反應,甲周面板腫脹,通常侷限於單一節段。症狀出現的時間不一,通常在創傷後 2-5
天內發生。在症狀發作早期可能並不能觀察到甲周面板的膿腫波動。症狀晚期,甲周面板膿腫波動可能擴散至甲下,累及對側甲上皮和甲周皮。在甲板下可見膿腫形成,將甲板從甲床基質中推離分開;此時可以稱之為甲周感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