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十二正經比作江河之水,那麼奇經八脈猶如湖泊水庫,它一方面可以蓄積十二正經的氣血精華,另一方面又可以灌溉它們,起到了統攝、調節氣血的重要作用。十二正經上有8個穴位,可以與奇經八脈的脈氣相通,從而起到加強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連線的作用。這八個穴位就叫做八脈交會穴。
內關穴公孫穴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反酸、燒心、脾胃不和或是暈車、暈船、噁心嘔吐等問題,中醫認為這些症狀屬於胃的問題。古代中醫將食道、脾胃統稱為胃,並用橫膈將胃分為膈上和膈下兩部分。八脈交會穴中的內關穴和公孫穴,分別針對膈上和膈下的問題。
1、膈上——內關穴
八脈交會穴中,針對膈上問題的內關穴是手厥陰心包經上的穴位,手厥陰心包經與陰維脈相通,交匯在胸隔以上,對於調控胸部自主神經系統有很好幫助。特別是暈車暈船、噁心、嘔吐或是出現反酸、燒心等症狀,我們就可以通過按摩內關穴來緩解症狀,解決問題。
內關穴的位置:手腕握緊,腕橫紋中間往下三指寬的肌腱凹陷處。
按揉方法:採用點揉法,手指點按內關穴,有酸脹感覺時原地慢慢揉內關穴,至症狀緩解。
提醒:在急性情況下如突然頭暈時需要強刺激內關穴;若在日常想要預防如會暈車的人想預防暈車可在坐車之前半小時,輕輕點揉內關穴。
小竅門:取五分錢硬幣大小、厚度的圓形薑片,用牙籤戳幾個眼,敷在內關穴上,在覆蓋一層紗布或者保鮮膜進行按揉,在坐車坐船之前半小時做能夠有效的緩解暈車暈船症狀。
2、膈下——公孫穴
八脈交會穴中,針對膈下問題的公孫穴是足太陰脾經上的穴位,足太陰脾經與衝脈並行於下腹部,對於助消化和化生氣血有幫助。當出現胃脹、胃痛等脾胃不和的問題,我們就可以通過按揉公孫穴來調節。
公孫穴的位置:足大趾內側骨頭頂部,沿骨頭內側向上推,推到感覺被擋住的位置就是公孫穴。
按揉方法:拇指立起,向骨頭內側掐按,有酸脹的感覺後按住揉至症狀緩解;如果有穴位貼,貼在公孫穴上4到8個小時,期間再結合按揉,能增強功效。
內關穴和公孫穴是治療胃的不同部位的問題,有些人難以區分自己的症狀是膈上的還是膈下的,所以專家建議上下兩個穴位搭配使用,作用疊加。
後溪穴申脈穴
我們常會出現頸肩腰背的疼痛,這些疼痛跟我們的肌肉關係密切。程教授告訴我們,肌肉分為斜向肌肉和縱向肌肉兩大類,斜向肌肉通常是淺層肌肉,而縱向肌肉則為深層肌肉。八脈交會穴中的後溪穴和申脈穴,分別針對淺層肌肉與深層肌肉。
1、淺層肌肉——後溪穴
如果人不能很輕鬆的左右搖晃、轉動頭部,說明淺層肌肉出現了損傷。此時應該選擇按揉位於手太陽小腸經上,脈氣與督脈相通的後溪穴。
後溪穴的位置:手握拳,小拇指根部有一個非常深的褶皺,褶皺的末端就是後溪穴。
按揉方法:
①哪邊疼痛不適就按揉哪邊手上的後溪穴,如頭部不能向右轉動,就按揉右手上的後溪穴。
②按揉時,拇指立起,用力掐按後溪穴,掐到第五掌骨的肌底部並向骨頭方向揉捏,有竄通的感覺後繼續按揉並慢慢活動肩背部,從而緩解淺層肌肉疼痛。
③如果有旁人在你按揉後溪穴的同時幫助你按摩肩頸部或者熱敷,使肌肉放鬆,效果會更好。
作用:能夠幫助治療頭項強痛、腰背疼痛、手指攣痛、肘臂攣痛的問題。
2、深層肌肉——申脈穴
如果人頭部不能前後俯仰,說明深層肌肉出現了損傷,應選擇足太陽膀胱經上,脈氣與陽蹺脈相通的申脈穴。
專家提醒,低頭走路玩手機是現在隨處可見的情況,如果你長期低頭,肌肉會受到損傷,腰病發作的程度會越來越高。
申脈穴的位置:足外踝下緣向下約0.5寸凹陷處就是申脈穴。
按揉方法:拇指指尖立起,點揉申脈穴,有酸脹感覺後邊點揉穴位邊慢慢活動或擦熱原來疼痛部位直至症狀緩解;如果有穴位貼的話貼在申脈穴上刺激穴位同時進行點揉,增強功效。
提示:急性起病期間,點揉三到五分鐘症狀就會有所緩解。
當我們一個部位出現疼痛的時候,我們可能很難分辨是淺層肌肉還是深層肌肉出了問題,所以專家建議我們可以同時按揉後溪穴和申脈穴,裡外搭配來緩解疼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