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生最近因為鼻塞、呼吸不暢非常痛苦,因為怕麻煩就沒有去醫院,決定自行到藥店買藥。店員推薦了一種據說很神奇的鼻炎藥物,用上以後立馬鼻塞消失了,劉先生用了一下,果然不錯,鼻子馬上通氣了,這可把劉先生高興壞了。從此劉先生就開始用上了這種藥物,開始還挺管用,後來似乎藥物也沒那麼有效了,藥效維持的時間越來越短,使用藥物的次數就越來越多,從每天用兩、三次到每天用到十幾次,甚至半夜也要起床噴幾次藥鼻塞才能緩解,否則也無法入睡。劉先生後來聽家人建議到醫院就診,醫生告知他得了藥物性鼻炎,是由於劉先生自己擅自使用減充血及導致的,那什麼是藥物性鼻炎?治鼻炎的藥物還會導致鼻炎嗎?
鼻炎是一種常見病,患者表現為以鼻塞為主的鼻黏膜的炎症性疾病,鼻炎分很多種,而因全身或區域性使用藥物引起鼻塞症狀的這類鼻炎,稱為藥物性鼻炎(rhinitis medicamentosa,drug induced rhinitis)。尤以區域性不合理使用滴鼻劑最為常見,亦稱為“中毒性鼻炎”(toxic rhinitis)。經常是患者不經專科醫生檢查診治,自行購藥治療,以致濫用滴鼻藥造成藥物性鼻炎。
病因
全身用藥引起鼻塞的藥物主要有:
1、抗高血壓藥物:如α腎上腺素阻滯劑(利血平、甲基多巴胺等);
2、抗交感神經藥物;
3、抗乙醯膽鹼酯酶藥物:如新斯的明、硫酸甲基噻嗪、羥苯乙胺等可引起鼻黏膜乾燥;
4、避孕藥物或使用雌激素替代療法可引起鼻塞。
區域性用藥主要是長期使用減充血劑。減充血劑可分為兩類:交感胺類(如:麻黃素、偽麻黃鹼、去氧腎上腺素等)和咪唑啉類(如:萘甲唑林類即滴鼻淨、羥甲唑啉、賽洛唑啉等)。交感胺類刺激α和β腎上腺素受體,刺激α受體引起血管收縮作用強,而刺激β受體引起血管舒張作用弱,但藥物對β受體的刺激時間比對α受體刺激時間長,故血管收縮作用停止後血管舒張作用仍起效一段時間,患者出現“反跳性鼻堵”(rebound
congestion)。長期使用咪唑啉類藥物則由於負反饋機制導致突觸前合成內源性去甲腎上腺素減少,停藥後出現反跳性鼻堵,有朋友從網上海淘的日本鼻炎神藥就包含著此類成分。長期使用減充血劑還可導致α受體快速耐受,需要加大劑量才可達到同樣減充血效果。
病理
使用血管收縮劑後鼻黏膜小動脈立即收縮,如長期使用,血管長期收縮可導致缺氧,引起反應性血管擴張,腺體分泌增加,鼻黏膜上皮纖毛功能障礙,甚至脫落。黏膜下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滲出水腫,日久可有淋巴細胞浸潤。上述病理改變可於停藥後逐漸恢復。鏡下可見鼻腔黏膜纖毛脫落,排列紊亂。上皮下層毛細血管增生,血管擴張,有大量炎性細胞浸潤。
臨床表現
長期使用減充血劑,藥物療效越來越差,鼻腔通暢時間越來越短,鼻堵症狀越來越重。患者常自行增加滴藥次數,從而發生惡性迴圈,稱之為多用減效現象。一般認為連續用藥超過一週症狀就會明顯出現。表現為雙側持續性鼻塞,嗅覺減退,鼻腔分泌物增加,並由清涕轉為膿涕。常伴有頭痛、頭暈等症狀。檢查可見鼻黏膜充血腫脹肥厚,桑椹樣變。觸之有實質感。對麻黃鹼的收縮反應性明顯降低。鼻道狹窄,有大量分泌物。嬰幼兒使用萘甲唑林(滴鼻淨)可引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心動過緩、昏迷不醒甚至呼吸困難等中毒現象。
診斷及鑑別診斷
臨床表現與肥厚性鼻炎相似。要仔細詢問全身及區域性用藥史及使用時間。
1、治療
⑴確診後逐漸停用血管收縮劑,可使用深海海水洗鼻液、生理鹽水等洗鼻治療;
⑵區域性用皮質類固醇鼻噴劑:如布地奈德等;
⑶其它治療包括口服激素、抗組胺藥和肥大細胞穩定劑等;
⑷手術不作為首選,但如果經過上述藥物治療無效,或者伴有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的患者,可考慮術治療,手術包括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或者下鼻甲黏膜下區域性射頻消融手術,手術是在黏膜下操作,能較好的保護鼻腔黏膜功能,對鼻甲功能影響不大。
2、預防
⑴出現鼻塞等鼻部症狀應該到正規醫院就診,避免將鼻竇炎、鼻息肉、甚至鼻腔、鼻竇腫瘤誤認為是鼻炎而進行不合理的治療,造成病情延誤悔之晚矣;
⑵儘量少用或不用鼻腔血管收縮劑。如必須使用,使用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週;
⑶有些滴鼻的中成藥也含有此類減充血劑的成分,使用時一定藥慎重;
⑷海淘滴鼻藥一定要慎重,其實國外的很多藥物在國內都能購買到,不要迷信國外的藥物。而且有些海淘的藥物甚至沒有英文說明,也不知道藥物的成分,購買時沒有醫生指導用藥,很多情況這些滴鼻藥裡都含有減充血劑,是不能長期使用的;
⑸幼兒、新生兒應慎用減充血劑類藥物。用藥期內大量服用維生素C。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