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副主任中醫師 張謹宜

  一般發燒時,我們普遍認為全身滾燙,額頭、手心、腳心都是熱的。可有時候,身上很燙,測體溫也確定發燒,但卻手腳冰涼,甚至出現畏寒寒顫。這是啥情況呢?

  那我們先來講講發熱的原理。一般炎症反應可引起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節體溫上升,目的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發熱初期是中心體溫開始升高,大多在幾小時達高峰,這一時期被稱為體溫上升期。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在體溫上升期負責血管收縮舒張的神經容易發生功能紊亂,導致嬰幼兒四肢末端的小血管處於痙攣收縮狀態(一般成人也會有這個情況),故四肢冰涼。不少家長第一反應是“捂”,以為捂一身汗就能退燒。殊不知,寶寶汗腺不發達,散熱困難,捂過了還容易造成“捂熱綜合徵”,嚴重的可造成全身多器官損傷。

  應對小兒發熱,要按不同階段進行相應處理:

  1、體溫上升期

  當手腳冰冷,而腋下、額部、口腔等部位灼熱時,應懷疑是發熱。建議“末梢保暖”,可以喂溫水,給寶寶穿上襪子,或者熱水泡腳,改善末梢迴圈。這一時期不會持續太久,它提示寶寶體溫正在上升,通常1~2小時會發生高熱,家長應注意監測體溫變化。

  2、持續高熱期

  建議“全身散熱”。寶寶感覺很熱,可冰敷頭部,溫水擦浴或洗浴,喝足水。當體溫超過38.5度,可口服兒童退熱藥,如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但美國兒科學會發布的指南稱,發熱可限制病原體生長、繁殖,是一種對抗感染的有益機制,建議臨床醫生和家長不必急於使發熱患兒的體溫恢復正常,而應著眼於怎樣使患兒感到舒適。如果寶寶精神好,即使發熱,也不需馬上使用退熱藥物。

  3、退熱期

  寶寶出汗多,家長應密切觀察患兒是否出現嚴重不適,多飲水,及時補充電解質(如口服補液鹽),避免患兒出現脫水、迴圈障礙或電解質紊亂。有高熱驚厥史的寶寶,家長應嚴密觀察體溫變化,積極退熱,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驚厥藥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