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關注,遠遠超過了他們的父輩,有的染上“過敏症”:孩子稍稍與眾不同,就擔心孩子的智力有問題,或暗喜自己的孩子智力過人,非要到測查機構討個明白。爸爸媽媽的這種做法,對孩子是好還是不好呢?現在國內為孩子測智商的機構不少,但真正權威的不多,其科學性和嚴肅性也大打折扣。因為測智商,絕不能像查視力、測身高、體重那麼簡單和機械。而且有調查證明,在大量的門診中,智力超常兒童和智力遲滯兒童都只佔很小的比例。
因此,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雖可以理解,但是由於缺乏這方面的知識,一些家長因不能客觀對待智商測試結果而陷入誤區,從而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今天與大家一起來看看目前測試智商存在著的四大誤區吧!
誤區一、智商高就是“天才”、智商低就是“庸才”
有些家長抱著鑑定孩子是“天才”還是“庸才”的目的來做智商測試,這顯然是荒謬的。智商測試只是兒童心理諮詢中一項科研或治療的評定手段,單純的智商指數並不能說明孩子是“天才”還是“庸才”。家長和老師應該明白,除天分外,孩子的發展更多是靠後天教育。不能認為孩子智商指數高,就應著重培養;孩子智商指數低,就讓他“自生自滅”。
誤區二、智商等於智力
目前的智商測試通常由語言、數字和影象3部分內容組成,是國際通行的方法。但實際上,人的智力的全部內涵要遠遠超出這幾項,通常而言,人有音樂、語言、空間、數學、運動、人際關係、心理調節7種智慧,而目前的智商測試是不可能將其全部測出來的。另外,智商指數是對一定人群按統計學方法得出的數字,雖與智力有一定關係,但並不等於智力水平。
誤區三、每個孩子都需要測試智商
有關資料顯示,在我國,智力超常兒童和智力遲滯兒童都只佔人群的極少部分,90%以上的兒童都屬智力正常範圍。因此,專家們普遍認為,測智商只是對那些疑似超常、弱智或心理有問題的兒童才適用,一般孩子不必測智商,動輒讓孩子做智商測試會給其帶來不良影響。
誤區四、一測定終身
在心理學界有一個著名的實驗,一位心理學家以做智商測試的名義,選出若干名學生,事先不透露真實情況,隨意將學生分為兩組,然後任意指出一組是智力好的,另一組是不好的。半年以後發現,被稱為智力好的一組學生的智力果然好起來,而另一組果然成了不好的。這說明,人的智力是變化的,一次智商測試只能說明他此時此刻的智力狀態,而不能作為預測將來智力的指南。這個實驗結果告誡家長,千萬不要對孩子的智力“一錘定音”哦。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