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寶寶出現不明原因的哭鬧、食慾不佳等情況,專家表示,“那就要懷疑是否為脹氣了”。脹氣在嬰幼兒時期是相當常見的腸胃症狀,其原因分別為生理構造、進食習慣、病理因素等。
生理構造
新生兒的胃腸道發育尚未完成,消化功能有限,且腸道中也還沒有足夠的有益菌來幫助食物分解,這些生理構造因素都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消化不完全就容易產生脹氣。喝母乳的寶寶約1個月大後腸道中就可長出足夠數目的有益菌,喝配方奶的寶寶則可能需2~6個月的時間。因此,喝配方奶的寶寶也較容易出現脹氣的情況。
哭鬧
寶寶大聲哭鬧時,也會因為換氣而吸進大量的氣體到體內,造成脹氣。
進食方式
進食方式包含了寶寶“攝入體內的食物”以及“攝取的過程”。配方奶通常含有乳糖配方,會給寶寶的腸道帶來負擔。若腸胃無法完全分解消化乳糖,便容易造成脹氣;此外,有些食物在分解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氣體,像澱粉類的地瓜、馬鈴薯等。使用奶瓶喝配方奶的寶寶,也可能因為吸口的大小而無法吸入剛好的量,反而吸多餘的氣體進入體內。
病理性原因
病理性的原因大多為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會影響腸胃功能,腸胃無法徹底執行消化功能時,便會造成脹氣。且會有其他病毒本身帶來的症狀,像合併血便,則可能是感染了沙門氏菌;若脹氣時,一按壓寶寶的肚子寶寶就會大哭,就可能是較嚴重的情況,須更加小心。
脹氣的症狀
通常脹氣時,最明顯的症狀便是敲寶寶的肚子時會出現“咚咚咚”的空氣聲。脹氣又可分為腸脹氣和胃脹氣。“胃脹氣”主要是氣體在胃內產生,通常為進食時攝入過多的氣體所造成,而“腸脹氣”則是因為消化分解時出現的氣體所造成。
胃脹氣時,輕壓寶寶的胃部,可能會出現打嗝的情況;若是腸脹氣,輕壓寶寶腹部,過一陣子就可能排氣。除了這些症外,若是寶寶出現食慾不佳、便祕的情況,還有不明原因的哭鬧,都可能是脹氣了。媽媽不妨用上述方法檢視,確認寶寶是否脹氣,並且協助寶寶將肚子裡多餘的巧體排出。當肚子裡面充滿多餘的氣體,自然會影響寶寶的食慾,進食量一旦下降,寶寶的成長髮育會受到直接的影響,媽媽們一定要留意。
脹氣和個人體質有關
寶寶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常出現脹氣的問題,一般多在新增輔食階段後就有明顯改善,但有些人卻會持續到3~4歲,這屬於個人體質因素,先天胃腸道環境不佳或過敏體質是主因,建議多補充益生菌等有益的食品,促進腸胃蠕動以改善脹氣的情況。
消脹氣方法
通常脹氣能通過筒單的居家照顧獲得緩解,但若寶寶脹氣的情況持續多曰,則必須帶寶寶就診,査明脹氣的原因,以免延誤病情。
1、按摩腹部
寶寶脹氣時,媽媽可用手掌繞著寶寶的肚臍做順時針按摩,大約按摩5分鐘。可配合抹上薄荷油,刺激腸胃蠕動。按摩後也可再包上溫毛巾,溫敷5~10分鐘。若只是單純按摩也可使用嬰兒油。
2、改變進食方式
喝配方奶的寶寶必須找到適合寶寶的奶瓶,每個寶寶吸吮的力度不同,若是寶寶吸吮力量大,應給他吸孔較小的奶瓶;若是寶寶吸吮力量小,就應給他吸孔較大的奶瓶,讓寶寶能順利地喝奶,又不會吸進多餘的氣體。而喝母乳的寶寶,媽媽也必須和寶寶調整出最適合的晡喂姿勢,雖然母乳有不會導致脹氣的優勢,但若是哺餵姿勢不佳,寶寶仍可能在吸吮乳頭時吸進多餘的氣體而造成脹氣。
3、飯後拍嗝
每次喝完奶後,為寶寶進行拍嗝的動作也可避免脹氣。剛喝完奶後進行,先將寶寶抱坐於膝上,面微朝下,讓寶寶身體和地面大約呈30度角,然後輕拍寶寶的背部。不是每個寶寶在拍嗝後都會有氣體排出的。因此若持續拍了5分鐘後,仍沒有打嗝或排氣,媽媽也不用一直拍到寶寶打嗝為止,有時過分的拍嗝反而會讓寶寶吐奶。拍嗝時也要特別注意支撐寶寶的頸部,特別是4個月前的寶寶,頸部肌肉尚未發育完全,必須給予良好的支撐。而後可抱著寶寶,讓寶寶靠在肩上,在喝奶後的15〜30分鐘之內避免讓寶寶平躺,以免影響消化。
4、選擇食物
寶寶的主食是牛奶,尚未進入輔食階段的寶寶,無法攝取纖維素食物幫助腸胃蠕動。若寶寶有嚴重的脹氣情況,不妨餵食少量的葡萄糖水,葡萄糖水可刺激腸胃蠕動,但濃度不能太高,以免破壞寶寶的味覺,影響吃的習慣。進入輔食階段的寶寶,則可將蔬菜打成泥或計,讓寶寶攝取蔬菜中的纖維素,但要記得給予寶寶足夠的水分,因腸胃消化纖維素食物時需要大量的水分,若是人體水分攝取不足,便會吸光腸道內的水,容易造成便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