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推拿科 副主任醫師 董源慶

  筆者近半年來採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13例,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一般資料

  本組13例中男2例,女11例;右膝3例,雙膝10例;年齡51~74歲,平均61歲。全部病例均表現為下蹲困難、疼痛、腫脹、僵硬感及關節變形。均經x線平片確診。

  治療方法

  中醫療法:以針刺、推拿為主,輔以中藥熱敷。針刺取穴:鶴頂、內膝眼、外膝眼、足三裡、陰陵泉、陽陵泉、阿是穴。用28號1.5~2寸毫針,常規消毒後直刺或斜刺進針,得氣後接電子治療儀,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同時用TDP神燈照射。治療時間為30分鐘,每日1次,治療5天,休息2天。推拿手法操作:以一指禪、彈撥法為主,輔以點、按、揉、拿、擦、搖等手法。

        (1)一指禪推法 用拇指指峰作用於上述穴位,每穴1分鐘。

        (2)彈撥法 主要運用於膝關節內、外側骨縫隙處,以鬆解粘連,約30~50次。

        (3)點、按、揉法運用於上述穴位,操作時以患者舒適為度。

        (4)拿法,即拿髕法 術者以五指均勻捏住髕骨與股骨髁之間的間隙中,先五指向中心用力捏實,然後提起,此時患者有愉悅感,拿30~50次。

        (5)擦法 令患者屈膝,兩手掌根著力於患膝內、外兩側,向上、向下各擦10~20次,以發熱為度。

        (6)搖法 術者一手拿住患肢踝部,另一手掌叩穩髕面,順時針、逆時針搖膝關節各10次,屈伸膝關節各10次。上述手法(5)和(6)順序不限。

  西醫療法:主要採用玻璃酸鈉注射液關節腔內注射。患者取仰臥位,屈膝,嚴格面板消毒,鋪洞巾,先於膝眼處區域性麻醉,用10ml針管於關節腔內探查(注意針尖向內側傾斜,避免傷及關節軟骨,有落空感後回抽),如有關節腔積液,應先將積液抽出;如積液渾濁,可用生理鹽水清洗關節腔,再緩慢注入玻璃酸鈉。注射後術者輕搖及屈伸患膝數次,使藥液在關節腔內尤其軟骨表面均勻分佈。囑患者用彈性護膝。每次注射2ml,7天注射1次,5次為一療程

  治療效果

  評定標準:治癒:膝關節腫脹、疼痛消失,關節活動無障礙。顯效:膝關節腫脹、疼痛明顯減輕,關節活動輕度受限。有效:膝關節腫脹、疼痛減輕,關節活動尚受限。無效:治療前後症狀、體徵無改善,關節活動有障礙。本組病例治療3~5周,平均治療18天。治療結果:治癒6例(46.1%),顯效5例(38.5%),有效2例(15.4%),總有效率100%。

  體會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通常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骨關節炎與年齡有密切關係,多見於50歲以上人群;繼發性骨關節炎則由創傷、畸形、關節疾病造成膝關節過早的發生嚴重退行性改變。其發病是因關節軟骨本身發生病變。玻璃酸鈉為關節滑液的主要成分,是軟骨基質的成分之一。在關節腔內起潤滑作用,減少組織之間的摩擦,同時發揮彈性作用,緩衝應力對關節軟骨的作用,能明顯改善滑液組織的炎症反映,增強關節液的黏稠性和潤滑功能,保護關節軟骨,促進關節軟骨的癒合與再生,緩解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中醫則將本病歸屬“痺證”範疇,為風、寒、溼、瘀、虛、勞損等諸因素而致經絡氣血不暢所引起。針刺陽陵泉可強化筋骨;足三裡為陽明經合穴,是全身強壯要穴,能調節全身諸陽之經氣;鶴頂穴為經外奇穴,能通經活絡,宣散區域性瘀滯氣血。手法治療通過外力作用於體表特定的部位和穴位,可以促進區域性的血液和淋巴迴圈,改善區域性組織代謝,理順筋脈,提高區域性組織的痛閾,使氣血通暢,達到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對關節粘連僵硬者,手法可使緊張的肌肉放鬆,鬆解粘連,滑利關節,增強肌肉的伸展性。通過活動膝關節,使移位、嵌頓的軟骨板回納,可解除關節的交鎖,減輕疼痛。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