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心血管醫生,可能不止一次的被患者問及:“醫生,我經過一段他汀治療後,膽固醇已經明顯下降,是不是還要繼續吃藥?能停藥了麼?”遇到這種情況,醫生應如何回答呢?
一、不能停
首先,醫生應告訴患者,不能停藥。對於絕大多數患者,他汀應長期堅持服用,只要沒有不良反應,就不應停藥。去年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公佈的他汀一級預防指南最終版已經提示,40~75歲無心血管病史但存在一個或多個心血管病風險因素(血脂異常、糖尿病、高血壓或吸菸)且10年心血管病事件(心肌梗死或卒中)風險≥10%的人群應用低至中劑量他汀(B級推薦)。
今年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也發表了一項共識,指出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開始治療的時間越早,LDL-C降幅越大,堅持治療時間越久,帶來的心血管獲益就越大,患者預後越好。因此醫生應告訴患者,降膽固醇治療並非是短時間內的治療流程,而是需長期堅持。
二、太低不可怕
之前在4月時我們已經報道過,美國心臟病學會(ACC)最新公佈的SPIRE2和FOURIER試驗結果顯示,降低膽固醇是硬道理,並且極低水平的LDL-C是安全有效,甚至降至1 mmol/L,仍是安全的。儘管目前LDL-C的目標值是否會進一步下調仍需專家論證和相關指南的修正,但在臨床上遇到LDL-C已經降至很低的患者也無需擔心,不必減量甚至停用他汀。
三、不必刻意強化他汀不良反應
他汀的不良反應目前主要集中在肌肉症狀,但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這種症狀因人而異,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甚至有報道稱這種不良反應中的一部分是“反安慰劑”效應,是患者心理作用。他汀仍是目前證據最充分的降膽固醇藥物,因此醫生應當充分了解潛在的反安慰劑效應,瞭解患者既往對他汀治療的認識或看法,甚至可以告訴患者“他汀肌痛”可能只是心理作用。
醫生在處方時,應適當提醒患者可能的他汀相關副作用,但不要過分強調,以免引起患者對不良反應的過高預期而嚴重影響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導致不耐受和停藥,剝奪患者長期他汀治療帶來的心血管獲益。
四、血脂水平要綜合評估
還需要補充的是,患者膽固醇水平高不高需要由專業醫生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確定,不能僅憑化驗單上的正常值判斷。有些人的血脂化驗單中並沒有向上的箭頭,各項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但仍然需要接受他汀治療,以便把LDL-C降到更低的水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