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引,是我國傳統醫學中典型的養生保健方式。早在漢代,華佗就建立了“五禽戲”。《三國志》記載,“是以古之先者為導引之事,熊經鴟顧,引挽腰體,動諸關節,以求難老。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現代中醫骨傷學者在古代中醫學思想的基礎上,對導引在改善頸、肩、腰、膝退變性疾病方面進行了繼承和發展。
腳後跟、小腿、臀部、腰背部、頭部貼緊牆壁,雙腳自然分開與肩同寬,雙手疊放於下腹部,左手在上,全身儘量放鬆,腹式呼吸6次。
背牆式
以下功法需背靠牆練習。
1、頸部。“米”字鬆頸功:雙手託腰,拇指在前,活動頸部:低頭—還原—抬頭—還原;左—還原—右—還原;左前下—還原—右後上—還原;右前下—還原—左後上—還原。重複3遍。抬頭、右後上、左後上時要頂住牆壁3秒,同時注意配合呼吸:轉頸時吸氣,還原時呼氣。
2、肩部。古鶴聳肩功:兩手叉腰,拇指在前,全身放鬆,兩肩盡力向上聳起,到肩部靠近耳部,再緩緩放下,反覆12次。配合聳肩時吸氣,垂臂時呼氣。
3、腰部。攀足固腎功:鬆靜站立,兩膝挺伸,兩足相併,兩手手心自然貼於腰後名門,虎口朝下。以腰為軸,身體前俯,同時兩手沿雙腿後側下行攀握兩足跟或至本人所能達到的極限,抓握住保持片刻,再起身直立垂臂。要求動作緩慢柔和,配合上身前俯時呼氣,直立時吸氣。
攀足固腎功
4、腰部。託天健腰功:踮腳,腳後跟、腿、臀、腰背、頭部貼緊牆壁,掌心朝前,兩臂緩緩從體側舉止頭頂上方,儘量貼牆,雙手合十交叉,反掌朝上撐起,仰頭,眼看手背,保持10秒,下肢不動,以腰為中心向一側緩慢側彎至最大程度,保持提拉10秒,緩慢恢復直立位,保持提拉10秒,再緩慢朝另一側彎,保持提拉10秒,再次恢復直立位為一次,重複6次,同時配合均勻腹式呼吸。
託天健腰功
5、膝關節。背牆蹲膝功:腳後跟、腿、臀、腰背、頭部貼緊牆壁,雙腿併攏,緩慢下蹲,至腳跟微微抬起時緩慢直立,重複12次。配合下蹲時吸氣,直立時呼氣。
背牆蹲膝功
6、膝關節。倚牆蹬膝功:重心移至左腳,右腿上抬,儘量屈髖屈膝,踝部背伸,迅速前蹬,重複12次,換另一側。配合屈髖屈膝時吸氣,蹬腿時呼氣。
倚牆蹬膝功
面牆式
以下功法需面向牆練習。
1、肩部。太極雲手功:面牆而立,離牆約30釐米,雙腿分開與肩同寬,微曲,伸直一側手臂,對牆做畫圓圈的動作,6圈後換另一側手臂,如此重複6遍,同時配合均勻腹式呼吸。
太極雲手功
2、肩部。面壁撫牆功:對牆站立,離牆約20釐米,雙腳併攏,雙手從兩側舉至頭頂,掌心朝前,與肩同寬放在牆面上,上身向牆壁慢慢靠攏,儘量貼近牆面,在達到最大程度時維持30秒,雙手撐起至直立位,再次向牆壁靠攏,如此重複6遍。同時配合均勻腹式呼吸。
面壁撫牆功
3、肩部。蠍子爬牆功:側身立於牆邊,離牆約30釐米,近牆一側肘關節微屈,五指分開扶在牆上,手指緩慢地順著牆壁向上爬行,使上肢儘量抬舉或外展,身體貼近牆面,在達到最大程度時維持30秒,用手撐起至直立位,然後再緩緩爬回原處。如此重複6遍。同時配合均勻腹式呼吸。
蠍子爬牆功
4、腰部。
轉腰推碑功:面牆站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雙臂向前伸直,雙掌立於牆面,兩腿不動,向左緩慢轉體,右手向正前推牆,左手握拳抽至腰間,目視左後方,然後緩慢恢復直立推牆位;向右緩慢轉體,左手變立掌向正前推牆,右掌變拳抽至腰間,目視右後方,重複12次,同時配合向後轉體時吸氣,恢復時呼氣。
轉腰推碑功
5、腰部。面壁蹲牆功:面牆站立,腳尖、膝、肩、下巴觸牆,兩臂外展舉成一字形,手不觸牆,虎口朝下,慢慢下蹲至最大程度,保持七點貼牆,身體緩慢起立,直到完全直立,如此重複12遍,配合下蹲時呼氣,直立時吸氣。
面壁蹲牆功
收式
恢復背靠牆位。
虎背靠山功:兩腳並行與肩同寬,腳跟離牆10至15釐米,全身放鬆,雙手要自然下垂,用整個背部向後撞擊牆壁,待身體彈回後,再撞擊,約一秒鐘撞一下,配合撞牆時呼氣,離牆時吸氣。重複60次。
背後七顛功:兩手交疊置於背後,左手在下,手心向後,雙足併攏著地,足跟儘量上提,頭上頂,然後放鬆,足跟落下而不著地,重複30次。同時配合均勻腹式呼吸。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