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充血,籠統的概念為眼白髮紅。當球結膜和鞏膜組織的血管在某種情況下出現擴張充血、淤血或出血時,即可呈現眼白髮紅。
在正常情況下,球結膜的血管中並沒有血液通過,但當遇到細菌、病毒等入侵時,“沉睡”著的血管會馬上被“驚醒”,繼而擴張。於是紅色的血液從四面八方蜂擁面至,鞏膜也就隨之發紅。發炎的眼睛最醒目的症狀就是眼紅,如患有急、慢性結膜炎、各種角膜炎、眼部化學燒傷等都是引起眼睛充血的原因。
眼睛充血分為淺層和深層兩種。前者呈鮮紅色,稱為“眼睛充血”;後者是暗紅色,稱為“睫狀充血”。二者兼有的,稱為“混合性充血”。這些情況不同的充血,在醫生檢查與診斷時很有意義,也是判斷眼病輕重的重要依據之一,可是一般人很難分得清楚。
一、哪些原因造成眼睛充血
1、非疾病性充血
事實上,眼睛疲勞、充血幾乎是當今白領的職業病,這種病並不是嚴重的眼病。小美提示,如果你需要長時間對著電腦,就要注意合理安排用電腦的時間,比如工作1小時左右讓眼睛休息十來分鐘。
有遠視、散光的人群,儘管平時不需戴眼鏡,最好配一副工作時用的眼鏡,以減輕視疲勞、充血。
2、疾病性充血
由於眼部各部分組織的血供來源不同,其表現的眼睛充血形態也不一樣,而反應的病變部位也不盡相同。因此眼睛充血是許多眼病所共有的常見症狀。
二、急性結膜炎
這是細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的流行性眼病,傳染性強。
症狀:起病急,雙眼同時或先後發病,患眼有刺痛、癢、異物感,重者有畏光及灼熱感,視力一般不受影響。眼瞼紅腫,結膜充血,分泌物多為細菌性、黏液性或膿性。早晨起來眼睛被分泌物封閉。病毒性感染的分泌物多為水樣,且可伴有角膜病變,耳前、頜下淋巴結腫大及壓痛。
應對措施:急性結膜炎有很強的傳染性,應預防隔離,毛巾、手帕不要相互使用,臉盆用後應沖洗乾淨並消毒。保持眼部清潔,分泌物多時可用清水沖洗,區域性滴用抗生素、抗病毒藥物。如有發熱、頭痛等全身症狀,需要結合內科治療。
三、急性虹膜睫狀體炎
虹膜睫狀體的發病原因很複雜,大多病因不明,可能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風溼以及結核、梅毒、病毒感染等有關。
症狀:眼睫狀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後有沉澱物,房水混濁,虹膜腫脹,瞳孔縮小或不規則,對光反射遲鈍,部分虹膜與晶狀體發生後粘連;眼壓一般正常,但有時會增高或降低;視力下降伴有明顯的畏光、流淚、疼痛,疼痛可放射到眉弓、顳部及額部。
應對措施:對於這部分患者而言,在患病期間應該積極尋找病因,然後對病因進行治療。同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眼藥水,一段時間後各種不適的症狀就能得到很好的緩解。
四、角膜炎
大多數角膜炎是由外來感染引起的。輕微的角膜外傷常是感染的誘因,常見的致病原為細菌、真菌、病毒等。另外,角膜免疫功能不全或營養不良均可引起角膜炎。
症狀:患眼疼痛、異物感、眼瞼痙攣、怕光、流淚、視力驟降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角膜炎各有特點,但基本症狀為眼瞼痙攣水腫,結膜充血明顯,球結膜混合充血伴水腫,角膜出現混濁或潰瘍形成,角膜後可見沉澱物,前房內可有積膿等。
應對措施:治療角膜炎首先要去除病因。大多數角膜炎為感染引起,所以選用適當的抗菌藥及抗病毒藥很重要。
醫生會根據各種角膜炎臨床不同的特點、分泌物或潰瘍組織塗片染色及細菌培養、藥物敏感試驗等,明確診斷病因。接著開展針對性的治療措施。
五、急性閉角型青光眼
發病原因較為複雜,女性為男性的2~4倍,多發生於中老年婦女,為雙眼疾病,與遺傳有一定的關係。主要是因眼球的房角關閉,房水排出途徑受阻,眼壓升高所致。
症狀:眼瞼和球結膜水腫,球結膜顯著混合充血,角膜水腫呈雲霧狀,前房極淺,虹膜水腫,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眼壓很高,可大於60mmHg;視力突然下降,眼部劇烈疼痛,同側偏頭痛,可伴有噁心嘔吐(易誤診為胃腸道疾病)。
應對措施: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發病急劇,病情嚴重,可在短時間內失明,應及時搶救,儘可能在24-48小時內控制眼壓。原則上先用藥物控制眼壓,儘早採用手術治療。
六、球結膜下出血
大都因高血壓動脈硬化,凝血功能不良及區域性血管炎症或脆性增加,用力屏氣或外傷所致。
症狀:患者一般無不適,偶有輕度痠痛,往往是無意中或旁人發現後才知道。在球結膜上可見點狀或片狀出血,壓迫不退色,新鮮時為鮮紅色,較陳舊者為暗紅色。
應對措施:新鮮出血時可行冷敷,出血穩定後改行熱敷以加快吸收,一般2~3週會自行消退。有高血壓困擾的美粉兒,記得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
七、溫馨提示
有人認為,眼睛紅得越厲害,病情也就越重。還有些人對眼紅不重就不大在意。其實不然。例如急性結膜炎,發病急,充血重,但是卻算不上什麼大病,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般也不會引起大問題,比較容易治癒。
但是,對慢性虹膜睫狀體炎、青光眼等病,充血癥狀並不太明顯,但是卻是不可忽視的重症眼病。絕大多數內眼病,外表上並沒有充血,但卻可能導致失明。
所以不要單從紅眼的輕重,或有無眼睛充血去判斷眼病的輕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