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節奏的加快,長期伏案工作及司機等久坐的群體越來越多。在伏案或久坐後常有人會出現腰部脹痛,更多的人會出現腰臀部疼痛伴一側或雙側放射性腿痛,或伴有腿部或足部麻木甚至肌肉萎縮、行走無力、小腿及足趾皮膚髮涼等不適。這種情況可能是腰部脊椎及椎間盤出了問題,需要行腰椎的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
一、脊柱、椎間盤的解剖及功能
脊柱是位於人體頸胸腰背部的中軸骨骼,是支撐身體的支柱。脊椎骨通過椎間盤、脊椎骨間的韌帶、小關節連線在一起,形成脊柱。脊柱從上到下分為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及尾椎五段共26塊椎骨構成。脊椎內部有一個縱性相連的管道叫椎管,裡面容納脊髓。
椎間盤是位於脊柱兩椎體之間的“彈簧墊”,是由軟骨板、纖維環、髓核組成的一個密封體。椎間盤具有連線椎間盤上下兩椎體;保持脊柱的高度;維持脊柱的生理曲度;保持椎間孔大小,是神經根有足夠的空間通過;彈性結構和髓核“水囊”的作用,起力傳導緩衝作用等功能。正常情況下,椎間盤受體重的壓迫,加上脊柱向各個方向的活動,容易造成擠壓和磨損,椎間盤退變是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不可逆的自然過程。不良姿勢和體位如長期低頭、久坐、久站、彎腰工作;不良臥姿;過度負重;外傷等都會加速椎間盤的退變。
人體共有23個椎間盤。腰部的椎間盤最厚,約為9毫米。人們常說的椎間盤突出實際上指的是腰椎間盤突出。 頸椎、胸椎椎間盤也同樣可以突出,頸、胸椎間盤突出通常表現為頸、肩、臂疼痛;頭昏、頭暈;手指麻木;心慌胸悶等不適,嚴重時會壓迫脊髓引起行走不穩等症狀。
二、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機理及臨床表現
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是因為椎間盤的髓核,在退變基礎上受外傷、勞累、負重等外界因素的作用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處向後外突出,突出的髓核刺激或壓迫神經根、馬尾神經,表現為腰腿脹痛、麻木、下肢無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95%椎間盤突出發生於L4/5和L5/S1 椎間盤,與這兩個部位椎間盤負重較大有關。L4/5和L5/S1椎間盤突出會引起典型的坐骨神經痛,即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至足部的放射痛。活動、彎腰、久坐、久站、咳嗽、噴嚏等腹壓增加時使疼痛加劇,多為單側,也有雙側,急性發作時疼痛難忍,病情較重者可出現感覺遲鈍、麻木、足下垂等症狀。
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治療原則及方法選擇
根據突出的程度不同腰椎間盤突出分為:膨出型、突出型、脫出型。突出的大小、部位、程度不同臨床表現截然不同,治療方法選擇也有不同。一般採取“能簡單、不復雜、能保守不微創、能微創不手術”的治療原則。
輕度疼痛可選擇保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藥物治療、牽引、理療等。年輕、初次發病或病程較短,休息後症狀可自行緩解者可通過保守治療。保守治療效果不好或疼痛明顯不能忍受的可選擇微創介入手術治療。巨大的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伴急性馬尾神經損傷症狀者,或伴有骨性椎管狹窄的可以選擇傳統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包括開窗髓核摘除減壓術、半/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減壓術等。
微創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是在影像引導下,區域性麻醉,將特製的穿刺針準確地置入到病變椎間盤組織內/周圍,對其進行物理、機械或化學的治療方法。包括椎間盤切吸、旋切、等離子、鐳射、臭氧、射頻、膠原酶等盤內減壓技術及椎間孔鏡/後路鏡明視下突出椎間盤摘除術。
椎間孔鏡技術是目前公認的對病人損傷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間盤突出微創治療方法。椎間孔鏡通過椎間孔安全三角區到達突出椎間盤纖維環之外,在內窺鏡直視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經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組織,使用各類抓鉗摘除突出組織、鏡下去除骨質、射頻電極修復破損纖維環。區域性麻醉,影像引導,明視下操作,減壓效果確切。僅6-7mm的孔道可以達到與傳統手術同樣的效果。
四、常見引起腰腿痛疾病的鑑別:
1、腰肌勞損與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什麼關係?
腰椎間盤突出和腰肌勞損在症狀上有一些相似性:比如兩者都會出現腰背部疼痛、酸脹無力等症狀,但是兩者又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腰肌勞損是腰部肌肉及其附著點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損傷性炎症,大多是由於長期不正確的生活及工作姿勢或長期腰部負荷過重造成腰部軟組織的慢性勞損,出現腰背部反覆疼痛,一般沒有下肢的放射痛。
2、椎間盤源性腰痛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關係?
椎間盤源性腰痛是指纖維環退變形成內裂症,但表層沒有破裂,沒有神經根受損體徵,以腰骶部疼痛為主,兩者的區分點在於前者疼痛侷限在腰部及下肢不過膝的放散痛,而後者則表現為腰痛伴下肢按神經皮節分佈的放射痛。
3、腰椎間盤突出症與腰椎管峽窄症的關係?
腰椎間盤突出症與腰椎管狹窄症臨床表現有很多相同之處,並且常常合併存在,二者都是導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見疾病。腰椎間盤突出的結果可以導致腰椎管狹窄,但腰椎管狹窄除了腰椎間盤突出引起,可能還有骨刺、關節囊和黃韌帶的肥厚、關節突增生肥大等因素參與,最終導致容納馬尾神經和神經根的腰椎管容積變小而壓迫神經出現症狀。進行CT、磁共振檢查可以鑑別診斷。
4、沒有腰痛只有腿痛會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嗎?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一般是先有腰痛後有腿痛。但也有部分患者外層纖維環直接破裂,髓核直接突出或脫出壓迫單側神經根,對硬膜囊壓迫不明顯,所以只產生腿痛沒有腰痛。
五、腰椎的日常保健與預防:
1、睡床的選擇:傳統的棕繃等軟床,人躺臥在上面由於體重的作用,身體會呈現中央低、四角高的狀態,腰部肌肉持續處於痙攣狀態,使椎間盤也不能得到充分休息與放鬆,對腰部非常有害。許多人在這種床上睡覺後,次日清晨起床後會感到腰背痠痛無力,長此以往,極易造成腰肌勞損,也可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在硬板床上的平臥休息,頭、肩背和臀部成為主要的壓力載荷承載點,這既有利於維持脊柱的生理性彎曲,又極大的減小了椎間盤的壓力載荷,同時又能使脊柱的韌帶,關節突關節的關節囊和脊柱周圍的骨骼肌得到充分放鬆休息。
2、睡覺時的姿勢:以雙下肢稍屈曲位側臥為好,如果喜歡仰臥位,也可在兩條膝蓋下面墊一個枕頭,保持雙下肢稍微彎曲。這種睡眠可使腰部的肌肉放鬆,有利於維持脊柱的生理性彎曲,椎間盤內的壓力也減低,同時又能使脊柱的韌帶,關節突關節的關節囊得到充分放鬆休息。
3、作生活中固定姿態不超過30分鐘,避免久坐,久站;提重物時應保持挺腰屈膝的正確姿勢。
4、注意腰背肌肉的功能鍛鍊:
“小燕飛”鍛鍊方法:俯臥床上,去枕,雙手背後,用力挺胸抬頭,使頭胸離開床面,同時膝關節伸直,兩大腿用力向後也離開床面,持續3~5秒,然後肌肉放鬆休息3~5秒為一個週期。
“五點支撐”鍛鍊方法:仰臥在床上,去枕屈膝,雙肘部及背部頂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雙肩、雙肘部和雙腳這五點支撐起整個身體的重量,持續3~5秒,然後腰部肌肉放鬆,放下臀部休息3~5秒為一個週期。
腰背肌鍛練方法示意
鍛鍊的方法、次數和強度選擇: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鍛鍊。次數和強度要因人而異,每天可練十餘次,分3~5組完成。應當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鍛鍊量;如鍛鍊後次日感到腰部痠痛、不適、發僵等,應適當地減少鍛鍊的強度和頻度,或停止鍛鍊,以免加重症狀;鍛鍊時不要突然用力過猛;在腰腿痛急性發作時應當及時休息,停止練習,否則,可能使原有症狀加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