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一個好的中醫來調理身體是很多患病之人非常迫切的願望,然而近年來中醫界層出不窮的“大師”“神醫”事件,幾乎讓很多朋友對中醫界的醫德醫風產生了質疑。其實,以中國之大,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中醫師並不缺少,只不過需要我們擦亮雙眼,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用自己的智慧來去偽存真,而不受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影響,這樣才能發現真正的“蒼生大醫”。
好中醫參考一:醫德高尚,淡泊名利。
無論中醫西醫,醫德高尚,都是從業者必不可少的一個基本要求,講求醫德,淡泊名利也是成為一個好中醫必不可少的素質。很多患者在選擇中醫時,往往喜歡檢視中醫師的職稱、行政級別等,總覺得只有所謂的“教授”“主任”“專家”才能治好病,筆者以在醫療界近十年的經驗敬告各位,中國目前的醫療行政級別和職稱高低,往往並不能反映從醫之人的真實水平,往往只有善於編造學術論文,迎合上級意願,或者後臺很硬的醫生才能獲得升遷,因此,一箇中醫師,行政級別愈高,職務愈多,往往臨床醫術也就越低,試想一下,一個整天被一大堆無聊的會議、科研課題佔據了大多數時間的醫生,怎麼還會有精力去研究中醫經典呢?
中醫是一門實踐醫學,並非同西醫一樣是在實驗室裡面研究出來的,而是在臨床實踐中不斷的總結出來的。因此,熱衷於搞“科研”來編造論文、獲取名利的中醫師,是不可能理解中醫的精髓,從而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師的。幾千年來,中醫的發展,都是靠在臨床上悉心摸索,以病人的主觀感覺來驗證療效的。這一規律,至今未變,所以往往一些職稱並不高,行政職務比較少的中醫師,才更有時間去研讀古醫書,感悟天人之道,從而提高臨床療效。那些頭銜一大堆,身兼數職的專家們,往往才是真正江湖騙子,甚至一些沒有醫師證,無法合法行醫的民間中醫,臨床療效也要優於目前的那些專家教授。
好中醫參考二:細心診治,慢速看病。
有人說,中醫師“慢郎中”,這個“慢”並非指的是中醫起效慢,而是指的中醫在診治疾病的時候,細心察驗,認真組方,往往看好一個病人需要近十分鐘左右才能完成。老病人可能時間會稍短一點,但也絕對不會兩三分鐘便了事。中醫界的鼻祖,漢代的張仲景就曾經批評當時的一些醫生“握手不及足,按脈不及尺”“相對斯須,便處湯藥”。
然而,現在一些所謂的“名醫”的看病速度真的令人咂舌,一天之內竟然能看一兩百人,他們看脈,驗舌,往往都只是一種形式,腦子裡在看見這個病人第一眼的時候便已經開始在思索要用哪個方子,而不是先考慮病人的辨證,這些病人的處方,也大都是在倉促之間完成,未經仔細辨證的處方,其療效可想而知。這一點,古人要比今人做的好。明代一代名醫張景嶽成名之後,一日診治五十餘人,便已覺頭昏腦漲,不肯再多看一個病人,這既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更是對病人負責。所以,在選擇好中醫時,不妨到門診觀察一下,看看這個醫生看病是否經過了思索,看一個病人需要多少時間。
好中醫參考三:藥簡而精,價格便宜。
一些病人因為病急而希望速愈,因此央求醫生多開貴藥好藥,在潛意識裡覺得貴藥就等同於是好藥,遇到開方便宜的醫生,甚至覺得醫生故意刁難自己,不捨得給自己用好藥,由此甚至產生醫患衝突。這種想法是十分可笑的。因為藥價的貴賤與療效並無直接關係,療效的好壞,主要取決於中醫生的辨證是否精當,用藥是否準確。並不是藥材越貴,療效就越好,藥價是由市場調節的,比如冬蟲夏草,本來是一位普通的補益肺腎的中藥材,十幾年前價格也沒有如今這樣貴,然而這些年來,由於媒體和市場的炒作,使得其價格迅速升溫,並且由一種補益肺腎的中藥材變成了無病不治的“神藥”。普通百姓難得一嘗,名門權貴趨之若鶩,一些重利的中醫師煽風點火,為了經濟效益,不管病人是否適合服用,也大量給病人開冬蟲夏草這味藥,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
其實,冬蟲夏草的功效,完全可以由金蟬花等便宜藥物來代替,一個醫德高尚,淡泊名利的醫生,在處方用藥上,是絕對不會故意使用貴重藥材的。相反,出於對病人經濟條件的考慮,這樣的醫生會盡力的使用一些價格低廉的藥物,大家如果遇到這種處方“簡便效廉”的中醫師,一定要多加珍惜。
另外,藥少而精,一直以來便是中醫追求療效的一種手段。藥味錯雜,往往導致整張處方藥物作用相互抵消,無法發揮臨床療效。中醫經典書籍《傷寒論》裡的大多數處方,都不會超過十味藥,不少處方甚至只有兩三味藥物,就很能說明這一問題。而目前的一些中醫師,處方用藥動輒二十多味,藥味混雜,不唯無益於病,亦且有害於身。醫生為人間司命,手握生死大權,如此處方以求利,不有愧乎?再此也提醒各位,遇到開貴方,大方的醫生,也還是躲著點好。
好中醫參考四:樸素真誠,不誇海口。
黃帝內經曰:“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樸素真誠,既是中醫經典上所認為的有道德修養的人之外在表現,也是一個好的中醫師所應該奉行和遵守的修身之道。可以想象,一個喜歡豪車、權力、前唿後擁、大講排場的人,不僅外在不符合一箇中醫師應具有的儒雅氣質,內在也難於保持住純正的中醫靈魂。
中醫既是一門醫學,也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修身之道,一個好的中醫,帶給人的氣場,必然是安靜、祥和的。古語有云“巧言令色者鮮矣仁”,一代名醫張仲景,在年輕的時候給相面家何顒看相時,何顒就評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後將為良醫。”說張仲景想問題比較深入,但是人不是很高調,後來張仲景果如所言,成了一代名醫。可見,言辭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的人,動輒便給病人保證,並不符合傳統中醫師的氣質要求。莊子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中醫師所持的是天地之道,天地之大美無需言辭,同樣,醫生醫術的高低也無需多言,一切以病人服藥後所產生的療效為評判標準。氣質安靜、從容的中醫,往往醫術也會相對高一些。
好中醫參考五:不主動推薦西藥與中藥同時治療。
中醫與西醫是兩個不相融合的理論體系,至少在目前,中西醫結合的理論體系還遠遠未能構建起來。醫學博大精深,無論中醫西醫皆如此,因此,同時精通兩種醫學,並能夠融會貫通的醫生,還尚未出世。在這樣的情況下,中醫開中藥,西醫開西藥,大家各司其責,才是正道,不必越俎代庖。很多中醫師限於水平,在臨床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為了追求速效,往往推薦病人中西藥同時治療,這樣即使有了療效,也難於說清到底是中藥起效還是西藥起效,醫生的醫療水平也就無法提高。因此,一個有志於在中醫上有所成就的醫生,在內心上,大都是希望病人在服用自己所開的中藥之時,不要另外採用其他療法,這樣才能見到效果。而且,由於中西醫結合的理論基礎尚未建立,也建議大家,不要病急亂投醫,同時採用中藥西藥兩種療法,這樣對於患者的身體,也是存在風險的。
總得來說,一個好的中醫師,所具有的這些特徵,僅供大家參考,評判一個好中醫的最終標準,還是臨床療效。求醫問道,並非一件容易之事,本文所述,主要是為大家提供一些在看病之前,辨別一個好中醫的竅門,希望大家能夠窺一斑而知全豹,不要為表象所迷惑,最終找到理想的中醫師。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