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是寶寶常見的一個症狀,分為器質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見的症狀包括上腹疼痛或不適(包括上腹飽脹、早飽、燒灼感、噯氣、噁心嘔吐以及難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適感等),大便形狀改變,稀煳樣,不成型,或者大便次數增多,見不消化樣食物顆粒。消化不良會引起寶寶營養不良,媽媽們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消化不良原因大起底
1、飲食會引起寶寶消化不良
餵養不當。因餵養不當導致消化不良的寶寶多為人工餵養兒。餵養不定時不定量,突然改變食物品種,或過早餵養澱粉或脂肪類食物、高糖果汁、腸道刺激性食物等。
過敏性腹瀉。如對大豆、牛奶過敏。
原發性或繼發性雙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主要是乳糖酶,腸道對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瀉。
2、氣候也會導致寶寶腹瀉
氣候突然變化,腹部受涼使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或因口渴飲奶、飲水過多,或過食冰冷食物都可能誘發消化功能紊亂。
3、腸道外感染寶寶也會腹瀉
大家都知道腸道內的病毒、細菌、寄生蟲感染會引起腹瀉,腸道外的感染臨床也會出現腹瀉症狀,如中耳炎、上唿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面板感染、闌尾膿腫或者急性傳染病,由於發熱、感染源釋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療、直腸區域性的刺激等作用而發生腹瀉。
出現什麼情況要帶孩子去醫院
功能性消化不良給患兒帶來的危害集中表現在上消化道症狀引發的不適,以及可能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部分患兒因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狀致進食減少、消化吸收效率降低,導致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同時家長焦慮,心理負擔重。臨床工作中經常碰到反覆腹痛,陣發性發作,影響進食,家長著急,而孩子到了醫院就不疼了,活蹦亂跳,檢查又發現不了器質性疾病,有時也會解釋不清,溝通不夠,而出現糾紛。
孩子總喊腹部不適,影響吃飯,消瘦,營養不良,影響正常活動時,要去醫院看醫生。
7招治療和改善消化不良
幼兒長期消化不良,會造成營養素攝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影響生長髮育。特別是3歲以內的小兒,這一階段正是大腦發育最旺盛的時期,是決定智商高低的關鍵時期,若消化功能未能及時得到改善,影響營養素的吸收,勢必影響大腦發育而遺憾終身。
1、培養良好生活習慣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減輕精神壓力,適當體育鍛煉,合理飲食結構,不偏食挑食。
2、藥物輔助治療
主要是對症處理,抑制胃酸分泌藥,一般用於以上腹痛為主要症狀的患兒;促胃腸動力藥,一般適用於上腹脹、早飽、噯氣為主要症狀的患兒;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一般明確診斷後三聯治療;也可用黏膜保護劑。
3、定時定量,少吃零食
如果給孩子太多的零食,一會兒吃糖,一會兒吃餅乾,胃裡沒有排空,到正常吃飯的時間,孩子就會沒有飢餓的感覺。家長可以通過固定時間、固定地點、特定餐具和話語來讓孩子意識到要吃飯了。
4、專心吃飯,培養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許多孩子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或者邊玩玩具,其實這對孩子的飲食是不利的。吃飯需要專心,父母必須讓孩子養成專心吃飯的習慣。如果孩子不喜歡吃飯,父母就要培養孩子吃飯的興趣。在吃飯時可讓幼兒自己參與,捧飯碗、拿小勺,挑選自己愛吃的食物,這樣孩子既學會了吃飯,又培養了對吃飯的興趣。
5、營造愉快吃飯氛圍
建議父母一方面要營造愉快的吃飯氛圍,讓孩子開開心心地吃飯,儘量不要在飯桌上斥責孩子,影響孩子就餐的情緒。
6、不強迫吃飯
如果孩子不願意吃或不想吃,不要勉強他。就讓他餓一餓,這並不是什麼壞事。
7、正確引導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要改善消化不良,糾正飲食行為是根本。吃飯是一種飲食行為,家長需要在孩子飲食的過程中進行正確的示範和引導,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行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