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美容整形科 主任醫師 王少華

  瘢痕疙瘩臨床多見,由於大多僅累及面板,瘢痕本身又不危及生命,故未引起絕大多數其他專業醫生的重視。由於部分瘢痕疙瘩對外觀的破壞性影響及其固有的難以根治性,給許多患者帶來的痛苦是難以想象的。

  瘢痕疙瘩到底是個什麼病?

        說的直白一點,瘢痕疙瘩就是瘢痕的一種特殊型別,而瘢痕是組織創傷癒合的必然結果,只是癒合過程中的某些環節失去正常的約束控制,造成纖維組織過分增生,也就形成了瘢痕疙瘩。由於外觀上(部分患者)、蟹足狀,故又稱蟹足腫由於其具有侵及正常面板的生長特性,外觀似瘤狀,故有人又稱其瘢痕瘤。

  儘管經過國內外許多學者的不斷研究,發現了諸多與瘢痕疙瘩形成有關的相關因素,但其確切的發病原因尚未查明。目前,大部分學者認為發病與全身或區域性因素有關,內在因素起主導作用。相關因素如:種族、膚色、遺傳、個體差異、發病部位、區域性張力、異物刺激、感染、各種創傷等等。

  臨床發現,有色人種,尤其是黑人發生率明顯高;有資料顯示,深膚色較淺膚色人種的瘢痕疙瘩發生率高6-9倍。部分患者可能有家族遺傳瘢痕素質或瘢痕易發傾向,任何手術、燒燙傷、蟲咬、區域性微創傷、癤腫、注射卡介苗或發生毛囊炎、扎耳孔、痤瘡後皆可誘發瘢痕疙瘩形成,甚至可在正常面板上生長。各年齡段皆可見發病,但常見於青壯年,耄耋老人也有患病者。該病可生長於全身的大多數部位,但以胸前、肩部周圍、耳垂、下頜、會陰、背部等部位多見。

  瘢痕疙瘩的臨床表現差異比較大,一般表現為高出周圍正常面板的、超出原損傷部位的持續性生長的腫塊,質硬如軟骨樣,彈性差,區域性癢或痛,早期表面呈暗紅色或紫紅色,晚期多呈紅白色,與周圍正常面板有較明顯的界限。病變範圍大小不一,從丘疹樣到大片狀。

  其形態呈多樣性,可以是較為平坦的、有規則邊緣的對稱性突起,也可以是不平坦的、具有不規則突起的高低不平的團塊,有時像蟹足樣向周圍組織浸潤生長,有時像蝴蝶狀、啞鈴狀、蘑菇狀、不規則狀等等。它可以持續性連續生長,也可以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處於穩定狀態。瘢痕疙瘩一般不能自行退化,臨床偶爾可見有自行退化萎縮者,其退化與病程、部位、病因或症狀無關,原因不明。瘢痕疙瘩的惡變曾有報道,但發生率很低。

  按分類來說,瘢痕疙瘩大體可分為原發型和繼髮型兩大類。原發型瘢痕疙瘩無明顯外傷及手術史,初起小紅點伴癢,逐漸由小到大,由軟變硬,色紅或暗紅,有索條狀、蝴蝶狀、圓形、不規則形等。

  繼髮型瘢痕疙瘩也叫增生型疤痕疙瘩,多因燒燙傷、創傷、痤瘡、感染化膿或因採用手術、鐳射、冷凍、植皮、激素藥物封閉後都會引起受損組織過度增生和皮下組織破壞變性,凸出面板,色紅或暗紅伴癢或刺痛,部分有明顯向外延伸的毛細血管。

  繼發性者形態不定,常因攣縮而產生功能障礙或影響外觀。部分患者飲酒或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後症狀有加重傾向。

  至於瘢痕疙瘩患者就是瘢痕體質這個問題意見不一。臨床發現,絕大多數瘢痕疙瘩患者是單發或兩個以下,他(她)們在其他部位手術或外傷並沒有疙瘩發生,甚至連瘢痕增生都沒有,只有少數患者其他部位也易發瘢痕,所以說,這類患者多數不是瘢痕體質,這就像臨床上某患者對一種藥物過敏,我們不能稱其為過敏體質一樣。這也是瘢痕疙瘩發生原因之謎所在。

  瘢痕疙瘩雖然多見,但在治療方面仍然是整形外科的難題之一。儘管廣告撩人眼,“根治承諾”誘人,但由於難以徹底控制其復發,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還沒有一種非常滿意的根治方法。由於瘢痕疙瘩是人類所特有的,目前尚不能製作滿意的動物模型,研究工作也進展緩慢。

  綜合國內外治療方法主要有:

       手術切除、瘢痕內藥物注射、放射治療、鐳射、矽凝膠、加壓及冷凍等多種治療措施。目前較統一的主張是多種方法聯合應用,只有進行綜合治療才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手術治療:

        包括手術切除縫合、手術切除後植皮或皮瓣轉移、面板軟組織擴張器的應用等。不管手術方法如何,單純手術,不進行術後其他治療是萬萬不可以的,因為幾乎100%復發。但手術後再進行射線治療或區域性藥物注射是公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除非發生惡變等,手術的目的也不應該是將瘢痕完全切除,而是將切口控制在瘢痕內,使瘢痕變薄、變小,為後期治療創造良好基礎,這樣既可避免由於完全切除瘢痕帶來的切口延長,導致病灶擴大的可能,又可提高後期治療的效果,可謂事半功倍。

  區域性瘢痕內藥物注射:

  常用的是以曲安奈德、複方倍他米鬆等為主要成分的一類藥物,這是國內外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它可以使瘢痕變平、變軟、止癢止痛;當然,它也可引起區域性組織凹陷或色素減退、月經紊亂等,但這些併發症一般是可逆的,停藥後症狀會逐漸減輕或消退。另外,還有用5-Fu、平陽黴素、苯海拉明、重組干擾素(rIFN-r)等藥物的,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但臨床應用不廣範。

  放射療法:

  常用的32P、90Sr敷貼、電子線等,效果不錯。目前放療一般是和手術聯合治療,多主張切除後早期放療,放療越早,複發率越低。

  放射治療對瘢痕疙瘩雖然取得了明確效果,但與其他方法相比是否有優越性,還沒有詳細的論斷。而且放射治療可發生的放射性損害,如面板紅斑、誘發癌變、骨髓抑制、放射性潰瘍等,令人們對放射治療瘢痕疙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有爭議。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放射治療機器及技術的不斷改進與完善,效果必將越來越好。

  矽凝膠、鐳射、冷凍等治療瘢痕疙瘩的方法也見諸報道,,療效尚不能最後肯定。口服藥物或注射藥物的全身療法一般適合於多發且嚴重的部分患者。細胞因子及基因治療目前還處在研究階段,但前景廣闊。

  總之,現在治療瘢痕疙瘩主要是綜合療法。將手術、放療、藥物注射、冷凍、鐳射、矽凝膠等療法採用二聯或三聯、甚至四聯治療瘢痕疙瘩以提高其療效,是目前國內外治療瘢痕疙瘩效果最好的方法。尤其以手術+藥物注射或+電子線或+90S等綜合治療為代表的綜合療法取得了非常好的臨床效果。

  對略高出面板的瘢痕疙瘩可單純用藥物注射的方法或單純淺層X線治照射或用32P、90Sr敷貼。對瘢痕高出面板2mm以上者,宜先予手術變薄,術後再行藥物注射或放射治療。對攣縮明顯者要在儘量保留部分瘢痕組織的同時進行鬆解,術後再行藥物注射或放射治療。對反覆發生潰瘍或惡變者應手術完整切除,術後再放射治療或藥物注射。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臨床上還有一種瘢痕叫肥厚性瘢痕,也稱為增生性瘢痕,外觀與瘢痕疙瘩很相似,既便是許多從醫人員有時也分辨不清,這種瘢痕外觀與瘢痕疙瘩類似,高出面板,暗紅色,質地韌或硬,但這種瘢痕一般多有明顯的外傷史,瘢痕多在受傷範圍內生長,不侵及正常面板,經過數月生長後多可停止生長,經過數年部分患者可自然消退,不消退者也多不再生長,治療方法同瘢痕疙瘩,但治療效果較好,複發率明顯較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