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指冬天易發的疾病在夏天治療,這是中醫擇時施治的方法之一,也是祖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特色。三伏天人體內的血液血管都會膨脹到最高限度,人體陽氣最旺,氣血充盈,經脈之氣流暢,穴位敏感,採用中藥外敷、內服、鍼灸、火罐等特殊的治療方法,可以疏通經絡,扶助陽氣,溫裡祛寒,調節人體臟腑功能,行氣活血,改善體質,祛除風、寒、溼、邪,起到“治病求本”的目的,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一、為何“冬病”要“夏治”?
臨床上許多慢性疾病都易在冬季加重或誘發,其他季節狀如常人或症狀較輕,這些就屬於“冬病”,而提前在夏季治療這些“冬病”往往可以獲得特殊的療效。因為按照中醫的天人相應理論:“人與天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三伏天是陽盛於外,而虛於內,因此春夏之時保養人體陽氣,按“陰陽四時消長”的規律,人體陽氣在夏季多旺盛,冬季多收斂。
慢性病的病人,病久了容易“損傷陽氣”,冬季之時,本來人體陽氣就不旺盛,加上慢性病的損傷後,陽氣就更加不足了!因此“寒上加寒”,許多慢性病就會紛紛在冬季加重或誘發。假如反季節——即在夏季來防治,則人體可慢慢地順應夏季自然界陽氣隆盛的影響與激勵,並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與機體相對陽氣充盛之時順勢而治,這樣就可達到溫陽利氣,驅散體內寒氣,溫補脾腎,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即使遇到冬季陽氣不足的時節也不容易犯病。
二、為何要選在“三伏天”進行?
所謂“三伏天”,既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即中醫所說的“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這時氣候炎熱,人體腠理開洩,選擇此時在穴位上貼藥,藥物容易由面板吸收進入穴位經絡,通過經絡氣血的執行作用,到達有關臟腑,藉以調整機體功能,增強抗病能力,旨在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以防冬季發病。
在“三伏天”之外的時間貼敷並不能說“錯誤”或者說“沒效”,冬病夏治,是綜合利用了藥物、節氣、經絡腧穴三者的作用,如果在非“三伏天”治療的話,藥物和經絡腧穴的作用仍舊存在,只是節氣的優勢就沒了,因此,最大限度地利用“三伏”這個節氣來治療,可獲得比較滿意的療效。
三、哪些人適合“三伏貼”?
【“三伏貼”適應症】
1、呼吸系統疾病(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
2、消化系統疾病(慢性胃腸炎、腹瀉、厭食)
3、骨關節疾病(痺症、風溼、類風溼、頸椎病、肩周炎、慢性腰肌勞損、四肢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
4、婦產科疾病(月經不調、痛經、產後頭痛、坐月傷風等寒症者)
5、小兒疾病(厭食、體虛易感、哮喘、支氣管炎、遺尿、生長髮育遲緩)
6、亞健康調理(各種體虛、四肢寒涼怕冷、免疫力下降者)
【“三伏貼”禁忌症】
急性發作期、發燒、咽喉發炎、一歲以下幼兒、孕婦、肺結核、嚴重心肺功能不足、短時間內敷貼即會大量起水泡患、面板貼外用藥容易過敏者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