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常用藥物主要有以下及幾種:
(一)5%碳酸氫鈉滴耳液,也稱耵聹水或蘇打水。
1、藥理作用:軟化耵聹、痂皮。
2、用途:用於外耳道耵聹栓塞。
3、使用方法:滴入外耳道,每日5〜6次,每次滴數滴,2~3天后行外耳道沖洗。
(二)3%過氧化氫溶液滴耳液
1、藥理作用:過氧化氫溶液的初生態氧與膿液等有機物結成泡沫,具有消毒、清潔、除臭作用。
2、用途:用於外耳道炎或鼓膜穿孔後鼓室膿液較多的病人。
3、使用方法滴入耳內數滴,然後用耳用棉籤將泡沫擦淨,再滴入消炎耳藥。
(三)2%酚甘油滴耳液
1、藥理作用使菌體蛋白質變性,殺菌、止痛、消腫。
2、用途用於外耳道炎、外耳道癤腫、急性鼓膜炎、急性中耳炎鼓膜未穿孔病人。
3、使用方法滴入耳內2〜3滴,每日3次。
4、注意事項:鼓膜穿孔且流膿病人禁用,因酚甘油遇膿液則釋出石炭酸,會腐蝕鼓膜及中耳黏膜。
(四)0.25%氯黴素滴耳液
1、藥理作用:廣譜抗生素。
2、用途: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3、使用方法:滴耳每次2〜3滴,每日3次。
4、注意事項:給鼓膜穿孔的幼兒滴藥時不應過量,因其可通過咽鼓管流入咽部嚥下,可能影響造血功能。
(五)0.3%氧氟沙星滴耳液
1、藥理作用:喹諾酮類廣譜抗菌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流感桿菌、卡他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有殺滅作用。
2、用途:用於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乳突手術後感染、外耳道炎、癤腫、鼓膜炎。對兒童中耳炎效果更佳。
3、使用方法:滴耳,每次5~10滴,每日2~3次。
4、注意事項:鼓膜穿孔的小兒應慎用或減少用量,預防喹諾酮類藥物產生可能的關節部位副作用。
(六)4%硼酸甘油
1、藥理作用:抑菌、消毒、收斂、止癢、軟化耵聹。
2、用途:用於外耳道膽脂瘤、耳道面板感染等。
3、使用方法:滴耳,每日3次。
4、注意事項:3天后複診。
(七)2%麝香草酚酒精滴耳液
1、藥理作用:抗真菌藥,消炎、止癢。
2、用途:用於外耳道真菌病。
3、使用方法:滴耳,每日3次。
4、注意事項:鼓膜穿孔者禁用。
(八)2%水楊酸乙醇
1、藥理作用:抑制細菌和真菌,止癢。
2、用途:用於外耳道真菌病。
3、使用方法:滴耳或塗擦,每日3次。
4、注意事項:鼓膜穿孔者禁用。
(九)1%~2%丁卡因
1、藥理作用:區域性麻醉劑,對黏膜有良好的穿透作用,作用迅速,可持續60~90分鐘。
2、用途:用於鼓膜穿刺。
3、使用方法:滴耳,每次2~3滴,每2~3分鐘1次,1~3次。
4、注意事項:
(1)用量不可過大,防止引起急性中毒。
(2)少數病人可能過敏,使用前要詢問病人過敏史,使用後注意觀察和詢問病人有無不適。
(十)10%〜50%硝酸銀溶液
1、藥理作用:低濃度的硝酸銀有收斂作用,10%以上的硝酸銀有燒灼作用。
2、用途:外耳道癤成熟後燒灼膿頭,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外耳道肉芽等。
3、用法:塗於患處,直接燒灼。
4、注意事項
(1)塗抹時藥液不要碰到鼓膜,以免蝕穿鼓膜。
(2)因硝酸銀見光會分解,故需避光儲存。
(十一)10%魚石脂甘油
1、藥理作用:抑菌、消炎、抑制分泌、消腫和止痛作用。
2、用途:外耳道癤未成熟時、耳廓化膿性中耳炎。
3、用法:塗於患處或外敷,每日1~2次,或製成紗條填塞外耳道。
用藥原則
1、區域性用藥前,應先清潔外耳道,取出耵聹,擦淨外耳道分泌物。
2、有腐蝕作用的藥物不可隨意使用。
3、滴耳藥前應適當加溫,避免因藥液過涼滴入耳內誘發迷路刺激症狀。
4、鼓膜穿孔者禁用對中耳黏膜有損傷的製劑。
5、—般情況下,不宜使用粉劑。因溶解性差的藥粉滴入耳內後,不僅消炎作用差,而且會與耳內分泌物膠合成團,妨礙引流和繼續治療,嚴重者可引起顱內外併發症。
6、容易引起內耳損傷的耳毒性藥物如鏈黴素、慶大黴素等應慎重使用,選擇好適應證,且不宜長期使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