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臨床心理科 副主任醫師 顧亞亮

  奧數,英語,鋼琴,繪畫,如今無論是生活在大城市還是小縣城,無論孩子抑或家長,談起課外興趣班來都是如數家珍,少則一兩個,多則五六個,孩子們像陀螺一般終日告訴輾轉於各個教育機構之間,放學對於學生們而言早已不是“解放號”,更像是下一班急匆匆趕來的地鐵發出的陣陣促鳴。

  你問孩子,他們早已麻木,少有幾個“叛逆”有少年強烈抗拒,多數學生對這樣高強度、高密度的學習已經沒什麼看法了,他們去補習班,就好像上學一樣稀鬆平常。你在問家長,他們委屈卻又理直氣壯:“不讓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句口號像魔咒,又像興奮劑。家長們將培養孩子的全部希望寄託於開外興趣班,自家孩子比別人少學一科、晚學幾月,就好像孩子吃了大虧,立馬就不如別人了一樣。然而就是因為家長們的普遍的這種心理,對興趣班、課外學習補習班的熱衷,反而造成了一種奇怪的現象:當大家都把興趣班當成應試捷徑的一個結果是,行情水漲船高,為了加分或者應試而學的孩子並沒有得到這方面的回報。

  據瞭解,杭州一所小學,班主任曾讓孩子們填興趣特長,一個班50個孩子,35個孩子在學鋼琴。老師不得不宣佈說,彈鋼琴不算特長,因為“會的人太多了”。據瞭解,某中學2017招生,以特長生名義報名的學生就有三四百名,其中鋼琴十級的學生就有60多個,而按照學校的招生計劃,鋼琴特長生只招收一兩個。問題是,經過如此慘烈廝殺進入民辦中學的藝術特長生,很多人會在初中嚴峻的課業壓力下,放棄藝術特長。家長們好像患了一種病,集體焦慮。

  這種病是我們整個社會焦慮的折射,家長焦慮房子、車子、孩子,單位焦慮效益,省市焦慮GDP,而反過來,家長們將把孩子培養成成功人士作為消解這種焦慮的一大途徑,他們認為一旦孩子是學習好的、特長多的,便可以在這個社會中生活得更好,家長有錯嗎?家長對孩子不好嗎?沒有,他們只是在複雜而又焦慮的情緒中,像在迷霧裡行走的人一般,努力抓住那僅僅的光亮,只能說這是他們唯一能做的。

  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家長焦慮不能完全避免,但當焦慮成為一種社會群體性的疾病,並且非理性地互相傳導蔓延,那麼在這個群體中最脆弱的那些人,一定會出現不理智的行為。而這些行為的承受者是他們自己的孩子。

  我們今天要說的,不是不讓孩子們“跑”了,更不是攛掇直接“放棄比賽”,只講究所謂的快樂教育,我想很少有家長會放任自己的孩子於此。

  那麼家長要做什麼?

  不要讓孩子跑錯方向

  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但是違背規律的學習,最後帶來的不僅僅競爭中快和慢的問題,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問題。

  孩子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比如3歲是直覺思維期,5歲才有形象思維,大班的孩子才開始出現邏輯思維的萌芽,8-12歲是記憶力最好的時期。讓充滿想象力,充滿創造力的孩子去記憶漢字,背出一百以內的加法,他雖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呢,想象力的空間被固化的知識填滿了。

  一項研究表明,在學前班認識較多漢字的孩子,一年級的語文會領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級,水平就與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畫畫為例,8歲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視角觀察臨摹,在這之前孩子畫畫只是直覺思維的自我表達。讓太小的孩子學習繪畫技巧,告訴孩子太陽應該是圓的,雲朵應該是白的,且不論對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種浪費時間。

  “美術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會上的這些考前教育。8筆畫蘋果,幾筆調色彩,目的是為了應試,”直接的後果是學生臨募能力強,表達能力弱,當然產生不了大師。

  現在很多孩子三歲開始學輪滑,其實孩子的骨骼並沒有發育好,輪滑會傷害到身體。太早學芭蕾也是一樣,對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戰。“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精明的商家發明出來的一句廣告語,”魯林嶽說,“家長被高考綁架還可以原諒,但是如果被廣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興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進名校。孩子們多才多藝,但卻並不享受自己的愛好。“很多鋼琴十級的孩子發誓再也不碰鋼琴,他們不覺得音樂是終生的伴侶,因為音樂奪走了他們玩樂的時間。”一名專門教授鋼琴的老師無奈地說。

  有時候僅僅是因為太早,太急,家長反而把孩子的興趣扼殺了。“這個孩子來報名的時候,問我,你們學校要不要學奧數的,我說不學。她拍著手說太好了,我聽到奧數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師發現她的數學天分,開始讓她接觸奧數,最後這個孩子對奧數非常著迷,拿到了大獎。”

  同樣學奧數的孩子,浙江一批孩子曾參加國際奧數比賽並獲得一等獎,載譽歸來時,主管基礎教育的教育廳副廳長請孩子們談感言,有一個孩子說,“我這輩子再也不要碰奧數了。”

  教育界已經認識超前教育和強化教育的嚴重後果。最近,教育部發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公開徵求社會各界意見。《指南》很具體地列舉了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目標。例如,5-6歲學齡前兒童,只需“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並沒有標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須認字,只說明“在閱讀圖書和生活情境中對文字元號感興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義”。

  家長轉變思想

  孩子不是家長的寵物,更不是彌補人生缺憾的工具。

  不管是家長、老師還是教育部門,甚至社會上所有一切跟孩子有關的機構,只要考慮過,這個孩子是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不一樣的人,他的行為方式就會截然不同。在這種理念之下的孩子,他走上社會以後,也才能把別人當作人。

  如果能夠基於這一點,孩子是獨立思想,獨立人格,有自己感情的完整的個體,那麼我們老師必須擺正位置,教師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充其量是園丁。園丁的職責是呵護澆灌,助其成長,而不是預設未來,替孩子成長。家長也是一樣。最近幾年,很多家長明確地告訴她,不要把孩子的分數排名告訴我,我不想知道。

  一位知名的教育專家,女兒在最頂尖的公辦小學找不到自信,失去了學習的樂趣,最終她把女兒轉學到了普通學校,“如今她只從事一份非常普通但自己喜歡的職業,但是她孝順父母,性格開朗大方,讓我很自豪。”

  只要承認孩子是人,那麼很多教育中的難題就迎刃而解了。我們可以為孩子做的事情有多很多。比如孩子會犯錯,既然是人,就會犯錯,孩子就是在不斷的犯錯中長大的。孩子犯錯的時候,就是我們教育的機會啊。

  起跑線的說法是對教育異化的結果,其實教育並不需要比出輸贏,教育是培養人,發展人,完善人,這樣一個本質,所以她不存在一個輸贏的問題,不存在一個你好我壞的問題,如果看清了這一點,家長還去搶跑幹什麼呢?對孩子沒有好處啊。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