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
肛門術後的疼痛分兩種,反射性痛和炎症性痛。因為人體肛門區域神經豐富,屬嵴神經支配,痛覺非常敏感,所以手術創傷和炎症刺激都可導致疼痛。疼痛有以下原因:
1、患者因恐懼,對疼痛極度敏感,肛門括約肌處於緊張狀態,稍有刺激便可引起疼痛。這種疼痛主要出現在手術時和術後換藥。
2、術後感染,創口水腫,便祕、異物刺激亦可引起疼痛。
3、肛門狹小,大便時用力撕裂肛管面板引起疼痛。
4、創傷面較大,癒合後瘢痕過重,瘢痕攣縮壓迫神經末梢而引起疼痛。
處理:對輕度的疼痛不需處理,疼痛劇烈者根據情況分別處理,如口服或注射止痛藥。排便困難者可使用開塞露輔助排便。炎症性痛可行抗炎治療。
水腫
肛緣水腫也是肛腸手術後常見反應,水腫後會加劇肛門疼痛,水腫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手術時肛緣組織過多被切除或結紮、切口過多及切口選擇不合理等,致區域性血液和淋巴迴流障礙,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在組織間隙中瀦留。
2、肛緣靜脈團剝離不充分。
3、術後敷料填入不均及大小便困難,下蹲過久。
處理:輕度的水腫都可以慢慢自行吸收,不必反覆去修剪。可以口服邁之靈,區域性換藥時用40%高滲鹽水溼敷。水腫甚者,可手術作減壓切口。
腹脹
肛腸術後出現腹脹的原因主要有:
1、麻醉,尤以腰麻和骶麻明顯,出現在術後當天。
2、包紮創口的敷料過多過緊,使肛門無法排氣。
3、術後臥床,腸蠕動差。
4、過食奶、糖等食品。
處理:先用腹部熱敷,在徵求醫生同意後適當鬆弛包紮創口的繃帶,也可請求醫生給予肛管排氣,必要時口服理氣助消化藥。
發熱
1、術中失血、出汗失液,身體抵抗力下降,導致感冒發燒。
2、術中使用的藥物反應。
3、輸液反應。
處理:先查明是否區域性感染,通過血常規檢查和肛門區域性檢查一般可以確診。若確為區域性感染,應及時予以感染部位手術切開,全身抗感染。若不是區域性感染,再考慮其他原因,給予對症處理。
若沒有其它症狀和體徵,體溫不超過38°C者,應考慮為藥物吸收熱,無需特殊處理,一般5~7天可自行緩解。
便血
肛腸手術多是開放傷口,主要採用區域性壓迫止血,術後幾天時間每次排便時少量出血,便後自止,屬正常情況。若出血不止,應立即找醫生處理。肛腸術後便血有以下原因:
1、術後結紮線脫落。
2、創口包紮時未壓緊。
3、術後當日即排便。
4、患者合併有出血傾向的內科疾病,如白血病、凝血因子缺乏、肝硬化、高血壓等。
處理:先查明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區域性通過加壓包紮或結紮出血點,全身使用止血藥,並適量使用抗生素。失血較多者還應補液、輸血、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囑患者控制大便,儘量臥床休息。
大便困難
1、患者對排便時引起的肛門疼痛產生恐懼,有意延長排便時間,使糞便中水分被過度吸收而乾結,導致排出困難。
2、術中過度緊張,交感神經興奮,抑制腸蠕動。
3、術後臥床、活動減少使腸蠕動緩慢。
4、飲食中纖維素少。
處理:肛腸術後首次排便可用開塞露協助排便,以後可服用一些潤腸藥或軟化大便的藥物預防。
小便困難
1、麻醉因素:麻醉使膀胱膨脹感覺遲鈍或消失,膀胱過度膨脹失去張力。
2、尿道括約肌痙攣:術後肛門疼痛,使肛門括約肌痙攣,由於肛門括約肌和尿道括約肌屬同一神經支配,結果尿道括約肌也痙攣。
3、臥床後改變排尿習慣
4、肛門區域性或腸腔敷料填塞過多,壓迫尿道。
處理:
1、熱水袋敷小腹和肛門會陰。
2、人造水滴聲刺激,造成條件反射,增強排尿感。
3、徵求醫生同意後鬆解包紮繃帶。
4、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1mg。
5、在臍下四橫指腹部正中線,用指尖垂直向下按壓片刻,當產生尿意感時即去排尿。
6、膀胱過度充盈,採用導尿。
肛門瘙癢
1、創口癒合過程中的正常反應,一般在癒合後期,傷口爬皮,創緣可瘙癢,不用治療可慢慢消失。
2、一種是對術後外用藥膏或洗藥過敏,可出現肛周面板潮紅,起丘疹等。
3、手術破壞肛門腺體,肛腺液流出刺激肛周面板,或手術損傷肛門括約肌,使肛門閉合不嚴,腸液漏出刺激肛周面板。
處理:
1、保持區域性乾燥。忌酒、辣椒和海鮮。
2、花椒鹽水坐浴。
3、外塗派瑞鬆(不超過5天)、太寧膏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