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於炎冰

  面肌痙攣以中老年人多見,表現為一側面部不自主抽搐,為神經外科常見疾病。目前顱內血管壓迫面神經被認為是面肌痙攣的發病原因。

  面肌痙攣診斷症狀:

  1、抽搐的部位:病程初期多為一側眼瞼,逐漸緩慢擴充套件至一側面部,出現面部和口角肌肉的抽搐,嚴重者可牽涉到頸部肌肉。隨著病程延長可逐步導致同側眼睛不能睜開,口角向同側歪斜。雙側面肌痙攣者較為少見,多為一側起病,逐漸發展到兩側。

  2、抽搐的特點:抽搐的程度輕重不等,為陣發性、不規律的抽搐。初期抽搐較輕,持續僅幾秒,以後逐漸加重,可達數分鐘或更長;入眠後多數抽搐停止。常因疲倦、精神緊張、自主運動而加劇,但不能控制其發作。病人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工作或學習,甚至無法睜眼,不能行走,嚴重影響著病人的身心健康。

  3、伴隨症狀:個別病例可伴有同側頭暈、耳鳴、流淚。

  4、面肌痙攣檢查手段:磁共振檢查:通過影像學檢查(MRTA)明確是否存在血管壓迫面神經,同時明確顱內是否存在病變。電生理監測:面肌痙攣患者存在異常肌電位波形(AMR),其為面肌痙攣的特異性波形。而正常人群不能監測到AMR波形。

  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藥物,可選用卡馬西平、奧卡西平等藥物;藥物治療效果較差,且隨著病程的延長,副作用也會逐漸出現。藥物治療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藥物的副作用,卡馬西平可能引起皮疹、嗜睡、反應遲鈍、行走不穩等症狀。一旦出現副作用必須立即停藥。

  2、肉毒素治療:肉毒素注射可降低面神經電訊號傳導,前一次可控制症狀3-6 個月,第二次注射亦可有效,多次復發甚至可以多次注射治療;但後期效果越來越差,反覆注射可導致永續性面癱。

  目前鍼灸、按摩等中醫治療手段被認為可能無效!

  顯微血管減壓術:顯微血管減壓術在顯微鏡下或內鏡下通過微創的方式將壓迫面神經的血管移位,從病因上治療面肌痙攣。

  同時術中通過電生理監測手段來指導手段,提高治痊率,降低手術風險。治療效果好,複發率低。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