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即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臟損害為主的全身性傳染病。所以說,乙肝是可以傳染的,但是其傳染需要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傳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攜帶者。急性患者在潛伏期末及急性期有傳染性,慢性患者和病毒攜帶者作為傳染源的意義更大。
傳播途徑:
(1)母嬰傳播:主要包括宮內感染、圍生期傳播、分娩後傳播。宮內感染主要經胎盤獲得,可能與妊娠期胎盤輕微剝離有關。圍生期傳播或分娩過程是母嬰傳播的主要方式,嬰兒因破損的面板或黏膜接觸母血、羊水或陰道分泌物而傳染。分娩後傳播主要由於母嬰間密切接觸。
(2)血液、體液傳播:血液中HBV含量很高,微量的汙染血進入人體即可造成汙染,如輸血及血製品、注射、針刺、共用剃刀和牙刷、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均可傳播。
(3)性傳播:與乙型肝炎病毒陽性者發生無防護的性接觸,特別是有多個性伴侶者,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危險性增高。
易感人群:抗-HBs陰性者均為易感人群。嬰幼兒是獲得HBV感染的最危險時期。高危人群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母親的新生兒、HBsAg陽性者的家屬、反覆輸血及血製品者(如血友病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多個性伴侶者、靜脈藥癮者、接觸血液的醫務工作者。
所以,乙肝是能傳染的,但是隻要切斷其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是可以預防感染的。因此,為預防感染提倡採取主動或被動免疫,加強血液管理,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潔身自好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