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醫學全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英文縮寫AIDS),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稱艾滋病病毒)侵入人體後發生的一種傳染病。
因為HIV感染後大量在人體內複製,選擇性地破壞CD4+T淋巴細胞,使周圍血白細胞數目及淋巴細胞總數下降;其中T輔助淋巴細胞(CD4+)絕對數目下降,細胞毒T淋巴細胞(CD8+)相對數目增加;使CD4+/CD8+比例倒置,造成大約50%~70%的感染者出現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統損傷,因此高危人群在艾滋病潛伏期時會出現淋巴細胞數目的偏低,並出現發熱,乏力、咽痛、全身不適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但是艾滋病早期感染症狀沒有特異性,與其他型別上呼吸道感染極為相似,無法據此判斷是否HIV感染。
HIV感染可以引起淋巴細胞偏低,但是,單純淋巴細胞偏低無法確定是否感染HIV,因為很多其他原因都可以引起類似的淋巴細胞偏低。淋巴細胞數量受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雙重影響,正常參考值是成人(0.8~4)×10*9/L。淋巴細胞低包括絕對降低和相對降低兩種情況。凡是導致中性粒細胞顯著增高的各種原因均可導致淋巴細胞相對減少,此時淋巴細胞比值下降,但絕對數量並未降低,不需要針對淋巴細胞做鑑別診斷。淋巴細胞絕對減少,除艾滋病外,還常見於以下幾種原因:烷化劑(環磷醯胺等)可引起白細胞明顯減少,伴淋巴細胞明顯減少,停止治療後淋巴細胞減少可持續數年;放射治療可破壞淋巴細胞;流行性感冒恢復期淋巴細胞減少;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多發性肌炎等,因抗體產生抗淋巴細胞抗體,導致淋巴細胞破壞而減少,且減少的程度與抗體的滴度相關;結核病,早期淋巴細胞減少CD4+細胞明顯減少,若治療有效,淋巴細胞可恢復正常;先天性免疫缺陷症如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症、共濟失調性毛細血管擴張症、營養不良或鋅缺乏,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淋巴細胞減少。某些藥物也可引起淋巴細胞減少,如尼克酸、可的鬆、類固醇、門冬醯胺酶、腎上腺素、苯丁酸氮芥、鋰等。
所以,HIV感染後的艾滋病潛伏期可以引起淋巴細胞偏低,但是,單純淋巴細胞偏低無法確定是否感染HIV,因為很多其他原因都可以引起類似的淋巴細胞偏低。如果要確診是否感染HIV,仍需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協同判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