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如水樣為特徵的一種小兒常見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夏、秋兩季發病為多。發病年齡以嬰幼兒為主,其中6個月~2歲的小兒發病最高。
中醫推拿治療小兒腹瀉有非常獨到之處,是通過一定特殊的手法跟小兒的穴位、經絡、內臟的關係,通過調整氣血,讓小兒胃腸的氣血更加充盈,從而達到治療腹瀉的目的。小兒腹瀉的推拿手法,根據不同的症狀採用不同的推拿手法。
1、寒溼瀉:瀉下清稀,甚至如水樣,色淡不臭,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或兼有惡寒發熱,鼻塞頭痛,小便清長,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浮緊,指紋色紅。
推拿手法:
(1)胸腹部操作:摩腹、揉臍各100次。
(2)上肢部操作:推三關、揉外勞宮各300次,補脾經、補大腸各200次。
(3)下肢部操作:按揉足三裡200次。(4)腰背部操作:推上七節骨、揉龜尾各100次。
2、溼熱瀉:大便水樣,或如蛋花湯樣,氣味穢臭,或見少許黏液,伴有腹痛、食慾不振,或伴有噁心、嘔吐,疲乏無力、煩躁不安、口渴、小便發黃,舌苔紅、黃膩,脈滑數,指紋紫。
推拿手法:
(1)胸腹部操作:揉天樞200次;
(2)上肢部操作:清大腸、退六腑各300次,清補脾經、清胃經各200次。
(3)背腰部操作:
推下七節骨、揉龜尾各100次。
3、傷食瀉:大便稀溏夾有奶瓣或未消化的食物殘渣,腹痛腸鳴,瀉前哭鬧,瀉後痛減,大便氣味酸臭。或有嘔吐,食慾減退,睡不安穩,舌苔厚膩,或微黃,指紋紫。
推拿手法:
(1)胸腹部操作:揉中脘、摩腹、揉天樞各100次。
(2)上肢部操作:補脾經、運內八卦、揉板門各300次,清胃、清大腸,退六腑各200次。
(3)腰背部操作:揉龜尾100次。
4、脾虛瀉:大便顏色淡而不臭,多於進食後出現腹瀉,反覆發作,時輕時重,稍有飲食不慎,大便次數就會增多,伴有食慾不振,面色發黃,疲倦乏力,體型偏瘦,舌苔淡白,脈緩弱,指紋淡。
推拿手法:
(1)胸腹部操作:摩腹、揉臍各100次。
(2)上肢部操作:推三關、補脾經、補大腸各300次,揉外勞宮200次。
(3)腰背部操作:推上七節骨,揉龜尾100次,捏脊6次。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