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脂肪移植填充的成功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自體脂肪的獲取、供區的選擇、顆粒脂肪的純化、移植方法、受區的條件以及手術後的管理。有醫生將脂肪移植填充比喻為在一塊田地上播撒種子,要想實現最好的收穫,就需要優化以上各個元素,並使其保持均衡的一致性,而其中的種子——顆粒脂肪組織的獲取,就是第一步需要解決的問題。
脂肪抽吸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真空負壓機、超聲吸脂機、電子吸脂機、共振吸脂機以及水動力輔助脂肪抽吸術等,但除最後一種外,其他方法所獲得的脂肪組織並不適用於移植。
注射器脂肪抽吸術始於1974年,因其裝置簡單、話費小、安全性高,仍是目前臨床最常用的方法。注射器抽吸脂肪後區域性無死腔,且有液體緩衝,抽吸脂肪機械摩擦小,無脂肪氣化,對抽吸的脂肪損傷較小,使抽吸出的脂肪保持較好活力,有利於進行脂肪顆粒的自體遊離移植;且採用注射器抽吸脂肪是在封閉的無菌系統內完成,較採用其他脂肪抽吸法的脂肪收集系統(一般的脂肪收集系統路徑長、結構較複雜),脂肪汙染機會減少,因此通過注射器吸脂法獲取移植所需的顆粒脂肪組織是最常用的方法。
一、腫脹麻醉
注射器吸脂法時多采用腫脹麻醉,該方法特點:超量灌注後組織間壓力較大,血管受壓,區域性灌流減少;大量鹽水溶液的浸潤,使脂肪組織機械性擴張,擴大了組織間隙;利多卡因是醯胺類局麻藥,具有親脂性,脂肪組織能阻止其擴散吸收;腫脹的壓力使溶液中的腎上腺素易進入細胞,從而使血管能進一步收縮;此外,相當一部分腫脹液隨著抽吸而排出。上述原因,使得利多卡因吸收緩慢,血漿中不易達到中毒濃度,同時也使得抽吸時吸管更易通過,血管損傷小,出血少,脂肪能較易徹底吸出,增加了安全度。
二、供區選擇
常用的脂肪供區有上下腹、髂腰、大腿、臀部、上臂等部位,目前尚未明確脂肪不同部位來源對移植術後脂肪組織成活率是否有影響。
有學者發現,臀部和大腿外側的脂肪細胞是最大的,這些部位的脂肪組織蛋白酶活性高,從而認為具有最強的生成脂肪的能力。也有學者認為臀部和大腿外側的脂肪組織能較好地作為脂肪移植的供區,此處的脂肪相對比較穩定,不易隨體重或者節食減肥而變化,脂肪細胞體積小、緻密,完整的脂肪細胞數目明顯多於腹部,注射移植效果優於腹部脂肪。
同時亦有實驗研究證明:脂肪來源幹細胞大部分聚集在血管周圍,而人類腹部和大腿的皮下脂肪中,脂肪幹細胞最多。因此,最常用的供區還是大腿和下腹部。
當然也有學者對此持不同態度,外國學者等對照分析了採用脂肪抽吸術採集獲得的來源於腹部、側腹部、大腿、膝關節內側脂肪,採用體外比色法檢測細胞增生的數量來分析細胞活力,分析結果認為4個供區所提取脂肪在脂肪成活率方面無統計學意義。vonHeimburg等對比了採用脂肪抽吸術和直接切碎法獲取的來源於腹部、胸部、臀部的前體脂肪細胞,發現所有部位均有94%以上的前體細胞成活,提示不同部位獲得的成活細胞數相似。Ullmann等將從人的腹部、乳房和大腿獲取的顆粒脂肪,注射到裸鼠體內的3個不同部位,16周後觀察發現移植後脂肪的質量、體積、組織學特點都沒有顯著的差別。
身體不同部位的脂肪細胞不盡相同,不同部位的脂肪細胞代謝不同,血供也不同,因此最佳的供區選擇尚未明確。很多人選擇大腿外側作為理想的脂肪來源,是因為此處的脂肪內纖維少並且屬於相對的無血管區;另外該處脂肪細胞緻密,所能獲取的完整脂肪細胞數目多。
三、抽吸針與注射器的選擇
注射器吸脂法獲取顆粒脂肪組織過程中選擇鈍銳、粗細、吸孔大小適宜及負壓適宜的脂肪抽吸針非常重要,適宜的抽吸針能使抽吸量最大、組織損傷最輕、執行阻力最小並獲得大小及活力滿意的顆粒脂肪。
綜合眾多文獻來看,目前較為統一的觀點認為:吸脂針應選擇鈍性或子彈頭形,應帶有主吸孔和側孔,直徑宜在2~4mm之間,這樣可以增加與脂肪組織接觸面積,執行阻力較小,使勞動強度降低並減少供區損傷。儘管大直徑的吸脂針獲取的脂肪顆粒可能具有更高的活性,但由於顆粒較大,不宜於用於精細部位的脂肪移植,而直徑2mm的吸脂針可獲得微小脂肪顆粒或超微脂肪顆粒。注射器則多采用10mL與20mL兩種規格。
四、脂肪獲取的具體方法
(1)術前準備:常規測定出、凝血時間,女性處於非月經期,排除其他手術禁忌證者。
(2)常規消毒鋪單,畫出吸脂範圍,切口線長3~5mm,儘量選擇隱蔽部位。腹部切口選擇在兩側髂骨旁或臍周;後腰部選擇在兩側腰臀交界處;臀部、大腿選擇在臀股部與腹股溝褶皺外1/3處。
(3)採用腫脹麻醉法,注入供脂區至面板稍發白、發硬為止。
(4)用注射器連線適宜直徑的吸脂針經切口插入皮下脂肪組織內,用力拉開吸脂注射器針芯,然後固定以輻射狀扇形進行抽吸,當注射器內抽出物較多,負壓不足時及時將注射器清空,再次進行抽吸。
(5)抽吸時,一手握住注射器,一手提起吸脂區或平放於面板表面,以感知和掌握抽吸的方向及層次,有鮮紅色血液吸出時注意更換針頭方向與部位。抽吸至淺層脂肪時,以不損傷真皮下血管網為度,一般至少保留1~1.5cm皮下脂肪。應避免抽吸層次不均,引起高低不平。
小貼士:
脂肪抽吸方法的選擇,會影響到脂肪顆粒的活性,同時也會影響到ADSCs的產量。注射器獲取脂肪顆粒的方法,儘管在供區選擇,吸脂針直徑大小,吸脂負壓等方面存在爭議,但該方法負壓小,吸脂針直徑細,對脂肪細胞損傷小,有利於脂肪細胞的存活和分化,同時具有供受區均無明顯瘢痕遺留,操作簡便,可重複性強等優點,是目前公認的獲取脂肪顆粒的手段之一。同時我們也認識到,該法費時費力,抽到一個部位脂肪需要多次往復抽動,反覆穿刺抽吸對血管神經存在一定損傷,對針孔切口處亦損傷較大,有時會出現切口延遲癒合。對於中、小量脂肪移植,常規負壓抽吸法是首選,對於大量脂肪移植亦可應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