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胃癌、食管癌及結腸癌約佔我國全部惡性腫瘤的1/3。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戎龍副教授提示您,適時進行胃腸鏡檢查,可以降低約1/3此類惡性腫瘤的致死風險。
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就業、工作壓力加大,給胃腸道帶來諸多不良影響,很多人都有胃痛、胃脹、反酸、燒心、腹痛、腹脹、腹瀉甚至便祕、大便帶血等症狀。引起這些症狀最常見的原因有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癌、食道癌以及結腸炎、結腸息肉、結腸癌等,其中炎症或息肉等都是良性病變,治療的效果很好,而胃癌、食管癌及結腸癌則是惡性腫瘤,只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效果才好。
早期發現這些疾病最準確、最直觀的方法就是胃鏡和結腸鏡。但是,很多人都不願意主動做胃鏡或腸鏡檢查,一是嫌麻煩,二是覺得檢查的時候很不舒服。我們在門診發現很多胃腸不適的病人因為怕做胃腸鏡而拖到很晚才來檢查,導致病情發展到癌症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哪些人應該做胃鏡
我國胃癌發病率居消化道惡性腫瘤第一位,死亡率佔全身惡性腫瘤的第三位。“不良嗜好+工作壓力+遺傳因素”,已明確列入胃癌高危險誘因,包括感染過幽門螺桿菌、吸菸喝酒、喜好鹽醃煙燻食物、有家族胃癌史、惡性貧血等,一些慢性良性胃部疾病,如胃息肉、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等也可能演變成胃癌。研究發現,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飲食無規律等使年輕胃癌患者增加。
什麼情況下要做胃鏡檢查?凡有上消化道症狀,疑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病變,臨床需要確診者;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X線鋇餐檢查不能確定病變性質者;已確診的上消化道病變如潰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變等,需胃鏡隨訪複查者;懷疑上消化道異物患者;有胃癌家族史,需要進行胃鏡檢查者;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要明確胃黏膜病變者,或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培養以指導治療者。
由於胃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對於40~50歲以上人群,有胃癌高危因素者,如家族史,幽門螺桿菌陽性,既往有胃潰瘍、萎縮性胃炎者,建議每1~3年做一次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是早期胃癌最好的篩選方法,而且隨著內鏡技術的進步,可以應用超聲胃鏡判斷病變的深度,對侷限於黏膜層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變,可以同時在胃鏡下進行內鏡黏膜切除術(EMR)或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微創治療,可以幫病人保住他們的胃,保證生活質量,治療效果與傳統手術相同。
50歲以上至少做一次腸鏡
對於結腸癌,目前認為很多是由結腸息肉惡變所致。因此只要通過結腸鏡檢查早期發現結腸息肉,判斷結腸息肉的性質,有無早期癌變,並及時進行腸鏡下切除,就可以達到早期治療的效果,無需開腹手術。
美國目前建議50歲以上人群常規體檢時要做結腸鏡檢查,發現早期癌及癌前病變,如結腸息肉等可經結腸鏡進行微創治療,能大大降低大腸癌發病率,提高患者存活率及生活質量。
需要特別提示的是,年齡在30歲以上,有便血、大便不規律等下消化道症狀者,有大腸癌家族史者,曾患過結腸癌、息肉或有血吸蟲病、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的患者應定期進行結腸鏡檢查。40歲以上的人,不論男女,不論身體有沒有症狀或疾病,每年都應該定期體檢,進行便潛血檢測。50歲以上未查過結腸鏡或40歲以上有結腸腫瘤家族史者,建議進行結腸鏡檢查。
有人對做腸鏡有顧慮,覺得沒必要每年複查,這樣一是麻煩,二是不舒服。其實,胃鏡與結腸鏡不需要每年都做,胃鏡檢查後無明顯異常者可以過3年左右再複查;結腸鏡檢查無明顯異常者可以5年後再複查。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