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第一招:戴口罩!口罩怎麼選?怎麼戴?怎麼扔?

口罩型號怎麼選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平臺

1、醫用防護口罩(N95/KN95):
符合中國GB 19083-2010 標準,過濾效率≥95%(非油性顆粒物測試)。要求通過合成血液穿透測試(防止體液噴濺),符合微生物指標。 N95口罩為美國NIOSH認證,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95%。KN95口罩為符合中國GB 2626強制性標準,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95%。

2、醫用外科口罩:一般由非織造布材料製造而成,包括過濾層、口罩帶以及鼻夾。標準的醫用外科口罩分3層,外層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飛沫進入口罩裡面;中層有過濾作用,可阻隔>90% 的5μm 顆粒;近口鼻的內層用以吸溼。在日常生活中,可用於預防流感、呼吸系統等傳染疾病的傳播。

3、KN90口罩:對於0.075μm以上的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大於90%。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建議使用醫用防護口罩(N95/KN95)或醫用外科口罩。需注意的是,N95口罩防護嚴密,但是長時間佩戴後會有明顯的悶氣感。

所以佩戴N95口罩時,一次時間不能超過4個小時,如果長時間持續使用N95口罩,可能造成肺部損傷。同時,建議不要給7歲以下的兒童戴N95口罩,哪怕是做了特殊空氣閥設計的N95口罩,因為呼吸阻力會太大,小朋友有窒息風險。


正確戴口罩 防護第一步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平臺

戴口罩時,應將折面完全展開,將鼻、嘴、下頜完全包住,然後壓緊鼻夾,使口罩與面部完全貼合。戴口罩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1、戴口罩前應洗手,注意洗手後將手擦乾,不可將口罩沾溼。

2、戴口罩過程中避免手接觸到口罩內面,降低口罩被汙染的可能。

3、分清口罩的內外、上下,一般淺色面為內面,內面應貼著口鼻,深色面向外;有金屬條(鼻夾)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4、口罩應定期更換,不可內外面戴反,更不能兩面輪流戴。

用過的口罩怎麼脫才不會汙染自己的手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平臺

一次性醫用口罩建議4小時更換一次;N95醫用防護口罩建議使用時限為6-8個小時。更換時手部不可接觸口罩外側,直接將口罩從耳部卸除即可。注意不要接觸口罩前面,用手捏住繫帶投入垃圾袋中。取下口罩後,應立即洗手,注意手部衛生。

使用後的口罩要正確丟棄

1、對於普通民眾,因風險較低,使用過的口罩可以直接丟入垃圾桶。

2、對於存在發熱、咳嗽、咳痰、打噴嚏等症狀的民眾,或接觸過此類人群的民眾,推薦將口罩先丟至垃圾桶,再使用5%的84消毒液按照1:99配比後,撒至口罩上進行處理。如無消毒液,也可使用密封袋/保鮮袋,將口罩密封后丟入垃圾桶。


第二招:避免到人多場所!如外出這些事情要知道!

必須出門時 我們應該怎麼防護?

1、應確保自己身體是健康的,如近期有發熱、咳嗽等身體不適症狀,應暫緩出行,前往醫院就診。

2、出行應當儘量避開疫情高發區以及人流密集地區,注意做好自我防護措施,如正確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打噴嚏和咳嗽時注意用紙巾或肘部遮掩口鼻等。

去農貿市場買菜 應如何防護?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平臺

1、民眾前往有野生動物銷售的農貿市場購物時,要佩戴口罩,避免接觸野生動物,不屠宰或食用病、死禽畜或野生動物。

2、在回到家中應及時用流動水洗手,必要時可用75%的酒精擦拭衣物表面。

參加朋友聚餐 預防如何作?

1、如果有發熱、咳嗽、咽痛等不適症狀,不應參加聚餐。在疾病流行季節,要減少聚餐的頻次,降低患病風險。

2、如果一定要參加建議佩戴口罩,以減少病毒傳播。聚餐時,儘量使用公筷並選擇通風良好的場所。

前往人群聚集場所 我們應注意什麼?

1、應儘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以減少與患病人群接觸的機會。

2、如必須前往公共場所,應選擇正確的口罩並正確佩戴,降低接觸病原體的風險,同時應儘量避免去疾病流行地區以降低感染風險。

去醫院就醫 怎麼保護自己?

1、去醫院看病時,尤其是去醫院的發熱門診或呼吸科就診時應該戴上口罩。

2、儘可能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熱、咳嗽或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

3、到家後或就診後應用肥皂和流動的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雙手,不用髒手觸控眼睛、鼻或口。

4、密切關注發熱、咳嗽等症狀,出現此類症狀一定要及時就近就醫。

人與人的安全距離到底是多遠

冠狀病毒目前認為主要以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為主,氣溶膠傳播(空氣中細菌、病毒等生物氣溶膠粒子廣泛地存在於大氣的底層,並能在大氣中擴散和傳播)是否會存在,還需通過進一步調查和研究去確定。飛沫傳播距離不會很長,通常來說不會超過2米。大於5微米的飛沫會很快沉降,如果距離太近,飛沫會通過咳嗽、說話等行為掉落在對方的黏膜上,會產生感染,所以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很有必要。

建議出行或較多人聚集時,一定要戴好口罩,通常情況下可選擇一次性外科口罩、N95口罩等。

第三招:注重手衛生!正確洗手方法!正確洗手時間點!

勤洗手防冠狀病毒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平臺

在餐前、便後、外出回家、接觸垃圾、撫摸動物後,應洗手。洗手時,應使用流動水和肥皂(洗手液)清洗,揉搓時間不少於40秒。

洗手的7個時間點

過年期間,人來人往病毒很容易會藉機傳播。在沒有洗手之前,千萬不要碰觸臉、眼睛及口鼻,尤其吃東西前、如廁後、擤鼻涕後、戴口罩前,以及就醫後,7個時間點是病毒特別容易入侵的時機,一定要記得有效洗手,以免病毒入侵。

1、吃東西前:吃東西時,難免雙手會接觸食物,容易將病毒吃下去。

2、如廁後:如廁後,雙手可能沾染尿液或糞便,或是碰觸馬桶蓋、開關門、沖水時也可能沾染病菌。

3、擤鼻涕後:擤鼻涕後,雙手可能沾染大量病菌。

4、戴口罩前:雙手可能會接觸病菌,未洗手就帶口罩,病菌容易接觸口鼻。

5、就醫前後:醫院環境容易存在病菌,就醫前後洗手,可避免將細菌帶入醫院,或把病菌帶回家。

6、處理食材前後:準備烹飪的食材之前與之後,應及時洗手。

7、接觸動物之後:避免動物身上的細菌、病毒入侵。

第四招:正確消毒! 家用、快遞物品消毒指南!

收到快遞如何消毒


如果擔心由於外賣帶來的間接接觸,可以讓外賣小哥放在門口,等他走了再拿進屋(雙方都未直接接觸,相對安全),再用酒精擦一擦外包裝,洗手以後再開啟食用,亦會降低風險。

至於快遞,不同的病毒在人體外的存活時間不同,在運送過程中沾染的病毒可能早已死亡。但是近期投遞、配送時沾染的病毒仍可能存活,收到後也可以直接用酒精擦拭外包裝,降低風險。

如何做好家居消毒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平臺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做好居家消毒應採取以下措施:

每天開窗通風一段時間,加強空氣流通,可以有效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搓洗40秒以上,打噴嚏或咳嗽時注意用紙巾或肘部捂住口鼻,不宜直接用雙手捂住口鼻。

桌面等物體表面每天做好清潔,並定期消毒。

有客人來訪後,及時對室內相關物體表面進行消毒,可選擇合法有效的消毒劑或消毒溼巾擦拭消毒。

家裡如何開展預防性消毒

新型冠狀病毒怕熱,在56℃的條件下,30分鐘可殺滅病毒;含氯消毒劑、酒精、碘類消毒劑、過氧化氫消毒劑等多種消毒劑也可殺滅該病毒。

面板消毒可選用75%酒精和碘伏等(黏膜消毒應選用碘伏或其他黏膜消毒劑);

確保空氣流通,每天開窗通風一段時間,加強空氣流通,可以有效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每星期最少徹底清潔家居環境一次。居家環境消毒可選用含氯消毒劑(如84消毒液、漂白粉或其他含氯消毒粉/泡騰片)配製成有效氯濃度為250-500mg/L的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

當物品表面或地面被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洩物汙染時,先應選用吸水力較強的即棄抹布清除可見汙垢,再用適當的消毒劑清潔消毒受汙染處及其附近地方;

耐熱物品可採用煮沸15分鐘的方法進行消毒。

家中出現可疑症狀後,應如何消毒?

當家庭成員出現可疑症狀者後(包括髮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輕度納差、乏力、精神稍差、噁心嘔吐、腹瀉、頭痛、結膜炎、四肢輕度痠痛或腰背部肌肉痠痛等),家庭其他成員應做好隔離防護,並根據病情進展及時送其就醫,就診時應避免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在有症狀的家庭成員就診後,應對其隔離的房間和接觸物品(如居室地面、衛生間、家居檯面、門把手、餐具、水杯、毛巾等)進行消毒。

家中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時,應如何消毒?

病人離開後(如住院、死亡、解除隔離等),應進行終末消毒。病家終末消毒物件包括:居室地面、牆壁、衛生間、門把手、桌椅等家居檯面,以及患者的餐具、水杯、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玩具等。終末消毒一般由專業人員完成,具體可聯絡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其他家庭成員為密切接觸者,應接受14天醫學觀察。

第五招:遵守咳嗽、打噴嚏的“禮儀”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平臺

咳嗽和打噴嚏時,含有病毒的飛沫可散佈到大約2米範圍內的空氣中,周圍的人可因吸入這些飛沫而被感染,因此要注意以下幾點:


1、打噴嚏和咳嗽時應用紙巾或手肘遮掩口鼻,不可用雙手直接遮擋。

2、把打噴嚏和咳嗽時用過的紙巾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

3、打噴嚏和咳嗽若用雙手遮蓋口鼻後,需用肥皂或洗手液徹底清洗雙手。

4、日常有咳嗽或打噴嚏的症狀,建議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不應摘下口罩;咳嗽或打噴嚏後應更換口罩。


內容來源:

廣東科技出版社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
北京市疾控中心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權威釋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