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切除增厚的頸動脈內膜粥樣硬化斑塊,預防由於斑塊脫落引起腦卒中的一種方法,已被證明是防治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在國外已開展50年的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一種將關注腦血管病的重點前移,預防腦梗塞的疏通式手術。
腦血管疾病是導致人類死亡的重要原因,每年有超過200萬人死於中風。無論世界不同地區或不同種族,腦血管意外都是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我國每年新發完全性腦中風患者120萬-150萬人,死亡80萬-100萬人,存活者中約75%致殘,5年內複發率高達41%。美國每年有50萬人發病,其中15萬人死亡,存活者中需要醫療照顧的200餘萬人。腦血管疾病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中風後出現的偏癱等後遺症,不僅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的痛苦,而且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精神和經濟負擔。據介紹,腦血管疾病一般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所以被稱為老年病。但近年來,50歲以下的青壯年腦血管病患者有增多的趨勢,甚至在30多歲的年輕人中,尤其是城市年輕的白領職員中也時有發現。這可能與生活方式西化,坐多動少,過多攝入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以及工作壓力大,過度緊張有關。
資料顯示,在腦血管意外中,缺血性腦中風佔75%-90%。而導致缺血性腦中風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頸動脈狹窄、閉塞致使腦組織缺血乃至壞死。由於人腦代謝十分旺盛,因此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據測定,占人體重量2%的人腦,所需血液佔到全身供血量的15%-20%。腦血液供應的主渠道是頸動脈系統和椎動脈系統,其中兩側頸動脈為腦組織供血,占人腦所需血液的80%以上。這些動脈在顱內又分成眾多分支穿入腦內,供應腦組織的各個重要結構。一旦這些血管本身狹窄、閉塞或由於來自其他血管的栓子脫落而堵塞,同時又沒有足夠的側支迴圈血管代償供血,就會引起相關腦組織缺血乃至壞死,造成嚴重的神經功能障礙,如昏迷、肢體癱瘓、語言障礙、感覺障礙、偏盲、智慧障礙等等,某些部位如腦幹的梗塞甚至可以造成病人死亡。缺血性腦卒中一般分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腦梗塞。短暫性腦缺血是指發作性神經功能障礙,如一過性麻木、無力、黑朦等,可在24小時內恢復。反覆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的病人,最終會發展成為不可逆性腦梗塞。
據統計,首次發生短暫性腦缺血的病人,如不給予積極的治療,將有約1/3會在5年內發生腦梗塞。缺血性神經功能障礙病人發生不可逆性腦梗塞的危險性遠遠大於短暫性腦缺血病人;腦梗塞則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是腦組織由於缺血而發生壞死,導致不可逆的永久性神經功能障礙,如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等。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可使腦組織再生的方法,一旦發生腦梗塞,壞死的腦組織就很難得到恢復。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治療頸內動脈狹窄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或緩解由於頸內動脈狹窄而導致的腦梗死、偏癱等嚴重併發症。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