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功能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王學廉

  特發性震顫又稱家族性或良性特發性震顫,約60%有家族史,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是唯一症狀,可緩慢進展或長期不進展。嚴重身體震顫也同樣影響患者的生活,導致生活質量下降,且由於人們對特發性震顫瞭解較少,沒有引起重視,沒有采取措施,導致一部分患者進展加重,那麼特發性震顫是什麼病?
  1、特發性震顫惟一的症狀就是震顫,偶有報道伴有語調和輕微步態異常。患者通常先由上肢開始,主要影響上肢,雙側上肢對稱起病,也可單側上肢起病。進而向上發展至頭、面、舌、下頜部。累及軀幹和雙側下肢者少見,僅在病程的晚期出現,震顫可波及全身。
  2、特發性震顫的震顫多為姿位性震顫,可同時含有運動性、意向性或靜止性震顫成分。震顫可能在指向目的的運動中加重。震顫的頻率為4~8Hz.起病時頻率為8~12Hz,隨著病程和年齡的增加,頻率逐漸降低,幅度逐漸增加。
  3、特發性震顫患者的雙手節律性外展,呈內收樣震顫和屈伸樣震顫,旋前旋後樣震顫(類似於帕金森病)十分少見。書寫的字可能變形,但不會表現為寫字過小。另一個常影響的部位是顱頸肌肉群。頭部、舌或發聲肌均可累及,頭部震顫表現為垂直的"點頭"運動或水平的"搖頭"運動。軟顎、舌的震顫會導致發聲困難。

  4、特發性震顫在兒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發現。對起病的高峰年齡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起病年齡的分佈為雙峰特徵,即在20~30歲和50~60歲這兩個年齡段;另一種觀點認為特發性震顫很少在少年發病,隨著年齡增長髮病人數增加,平均起病年齡37~47歲。
  5、特發性震顫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緊張、疲勞、飢餓時加重,多數病例在飲酒後暫時消失,次日加重,這也是特發性震顫的臨床特徵
  以上內容就是特發性震顫的特徵性表現,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全面的瞭解特發性震顫,及時治療,無論是藥物還是手術,都可有效控制震顫,提高生活質量,延緩病情進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