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袋手術有可能出現:下瞼外翻、出血或血腫、溢淚、下瞼凹陷、切口瘢痕顯露或增生、雙側不對稱、感染、角膜損傷等8種併發症。
1、下瞼外翻:
如果面板、眼輪匝肌等切除量過多或切口感染瘢痕形成,牽拉下瞼,將導致下瞼外翻。老年人眼輪匝肌鬆弛,瞼板彈性減弱,術後也有發生輕度下臉外翻的可能。男性患者,面板緻密,有人眼輪匝肌鬆弛,瞼板彈性減弱,術後也有發生輕度下臉外翻的可能。男性患者,面板緻密,有可能發生暫時性下瞼外翻,約1個月後消失。下瞼外翻的預防措施包括:術中操作精確、精巧,掌握好面板、肌肉切除量,原則是寧少勿多,力求適中。下瞼外翻和瞼球分離是眼袋切除術術後較難處理的併發症。發生下瞼外翻及瞼球分離,不要急於再次手術,輕者可予區域性熱敷、理療、按摩等處理,待腫脹消退,一般多能自行緩解恢復。對於不可逆性下瞼外翻和瞼球分離,待保守治療3~6個月後,再酌情采取適當手術矯正。
2、出血或血腫:
皮下淤血、結膜下出血多因術中注射麻藥過深、刺破了血管、手術操作粗暴或術中止血不徹底等,出血滲入皮下及結膜下引起。眼袋切除術較嚴重的併發症是球后或眶內出血,在處理眶隔脂肪時應特別注意。預防措施包括術前1周暫停抗凝藥物;術中輕柔操作,徹底止血;術後1周內避免劇烈運動。皮下淤血、小血腫和結膜下出血,一般不必特殊處理,術後72小時內可行冰敷,72小時以後若不再出血可以熱敷,促其自然吸收。較大的血腫或繼續出血者應及時開啟切口,清除血腫。球后出血較多可導致失明,所以一旦發生,應及時拆除縫線,開啟眶隔,清除積血,找到出血點結紮止血。
3、溢淚:
術後發生下瞼外翻,瞼球分離,下淚小點失去正常附著,可導致溢淚症狀。面板切口內側過於接近下淚小點,術後區域性瘢痕牽引,淚小點偏離正常附著位置也可導致溢淚。手術誤傷下淚小點或下淚小管也是原因之一。針對發生溢淚的原因,重點應預防相關併發症發生,手術操作嚴謹認真、精確、精細,避免誤傷。一旦發生淚小點移位,偏離正常附著位置,應根據不同原因進行處理,如需手術修復應在術後3~6個月進行。手術誤傷淚小點或淚小管造成溢淚應請眼科醫師協助處理。
4、下瞼凹陷:
主要是由於眶隔脂肪去除過多引起,術後面板、肌肉、眶隔與深部組織粘連也可引起。
預防措施為術中處理眶隔脂肪時要掌握好眶隔脂肪切除量,若發現眼瞼有明顯凹陷,可將切下的脂肪重新植回。特別強調切忌盲目向外牽拉眶隔脂肪或向深處隨意切剪。一旦發生,輕者不必矯治,重者待術後3~6個月後採用遊離脂肪或真皮脂肪移植充填。
5、切口瘢痕顯露或增生:
可能導致術後切口明顯的風險因素包括:瞼緣下切口設計過低或切口超出外眥過長;縫合技術不佳,進針切口兩側對位不齊;進針時切口兩側深淺不均勻;縫線過粗;面板去除量過多,縫合時切口張力大;術後切口感染。預防措施應強調切口設計時位置要適當,以距下瞼最下一排睫毛根部1.0~1.5mm為宜。切口縫合時應進針深淺均勻,表面平整,垂直切口方向無錯位。術中掌握好面板切除量,防止切口張力過大。拆線後切口處可酌情應用防瘢痕增生類藥物。若瘢痕明顯,術後6個月後,下瞼面板鬆弛條件允許情況下可手術修復。
6、雙側不對稱:
術前雙側設計不對稱,術中切除組織量不對稱,術前雙側眼袋面板鬆弛度、眶隔脂肪膨出程度不同等情況都可能導致術後雙側不對稱發生。預防措施為術前認真仔細觀察眼袋情況,術中酌情處理面板、肌肉、眶隔脂肪等組織。切口不對稱,術後切口瘢痕不明顯者,不必處理。若雙側明顯不對稱,待術後3~6個月後進行手術矯正。
7、感染:
風險因素包括不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在眼部存在感染情況下進行手術;不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面板、器械、縫線消毒不嚴;手術操作粗暴、組織創傷及術後血腫,降低了組織的抵抗力;埋線外露,拆線不徹底,線頭感染等。預防措施包括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眼部有感染時不進行手術,手術操作要輕柔,儘量減少組織損傷,防止術後血腫。眼瞼血運豐富,抗感染力強,一般很少發生感染,若發生感染,應及時處理,否則影響術後效果。
8、角膜損傷:
多在經結膜切口入路手術發生,術中操作不慎或角膜保護不善誤傷角膜。術中眼瞼牽開,角膜暴露時間過長,乾燥,也易引起角膜損傷。術中應特別注意保護角膜,防止誤傷角膜或角膜乾燥。術後一旦患者出現畏光、流淚、疼痛等刺激症狀,疑有角膜損傷,應及時請眼科醫師協助診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