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科收治一位吞食棗核的患兒,就診時排便困難,肛門流血,煩躁哭鬧。追問病史,患兒2天前曾吃過冬棗,未有腹部不適。排便時突然出現哭鬧,肛門流血。肛門探查發現於肛管內有一枚棗核橫跨在直腸壁上,棗核的兩端細而尖,刺入腸壁內,由於排便用力,直腸壁已經部分撕裂。最終雖說,取出了異物,但腸壁受損。結合此患兒,再次提醒廣大的家長,一定要警惕寶寶吞食異物,避免出現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傷。
誤吞異物多見於1-5歲幼兒,偶見大齡兒童,其原因主要是小兒常將異物含入口內玩耍,此時一旦受到驚嚇或哭鬧,不慎而誤位元速率吞;也有時把混在食物中的異物(如骨片、魚刺等)嚥下。臨床多見的異物為水果核、鈕釦、硬幣、證章、別針、釘子、筆帽及各種小玩具(塑料或金屬的)等,現把食管異物和胃腸異物引起的危害和處理原則分述如下:
一、食管內異物:
較大而粗硬,尖銳的異物多嵌頓於食管的狹窄處,以食管入口下方第一狹窄處最多見(另外兩個狹窄處分別在食管中部和食管穿過橫隔處)。異物卡在食管內,較大異物不僅壓迫氣管堵塞食管引起嗆咳、吞嚥困難,甚至可造成窒息死亡。尖銳的異物還可能刺破食管導致局部發炎化膿、出血、氣胸、縱隔膿腫及食管氣管瘻等症。直接威脅孩子的生命安全。
處理原則:應立即作X線檢查,確定異物位置,絕大多數異物用食管鏡即可取出。若異物已嵌頓在食管壁內難以取出或已穿破食管,則應行手術取出。
在此要強調的是,當孩子食管裡卡了東西時,有的家長總想讓孩子再吃上幾口飯,企圖把異物嚥下去。但不知道強行下嚥,極易將尖銳的異物擠壓出食管外,造成食管穿孔,引起更大的傷害和併發症。
二、胃腸道異物:
1、絕大多數患兒誤吞的異物,只要通過了食管狹窄段進入胃腸,基本都可以隨糞便排出體外。異物通過胃腸道有3個主管重要的關口,即賁門處(食管與胃交界處),幽門(胃與十二指腸交界處),迴盲瓣(迴腸與結腸交界處)。如異物大,不能通過這三個關口,異物就會滯留,必要時需要藉助輔助方式取出,如胃鏡,結腸鏡,手術等。
2、異物滯留在胃腸的某處,一般的原則是隻要沒症狀(疼痛、腸穿孔、腹膜炎等),可嚴密觀察3-5日,實在自行排出困難者才採取手術取出。應注意的是異物入胃後,不要給瀉藥,不要隨意改變飲食,以免增加腸蠕動而加重異物的嵌頓和腸道損傷。尤其對銳利異物更不可擠壓腹部。異物包裹在糞便裡慢慢下行過程中,切不要盲目手術探查取異物,否則探查提拉胃腸異物一旦移動,不僅難以找到,還會造成對患兒不必要的損傷。
3、特殊情況下,一旦誤吞大的異物(多為銳利的金屬異物),當即引起小兒呼吸極度困難,食管或胃腸有明顯梗阻症狀。甚至已造成胃或腸道破損及繼發感染,很快就威脅生命安全時,應立即手術取出,這主要是由醫生根據臨床病情危重情況,參照異物所在部位、異物大小及銳利與否、為挽救患兒生命所採取的急救措施。
三、患兒家長首先是要注意看護好寶寶,儘量不要讓孩子接觸零碎的東西。
吃水果,果凍,堅果等類的食物是,一定注意避免囫圇吞嚥,同時避免邊吃邊玩耍,嬉笑。一旦吞食異物,及時就診。其次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對患兒採取任何治療方法,均應徵得孩子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因為所有操作都有一定的風險,觀察階段存在著潛在的風險,手術本身亦然。關鍵是怎樣處理風險小些,如何做對孩子更有利,需由醫生和家長共同協作,把握好保守治療與手術的指徵。患兒家長必須充分理解和重視醫生的臨床經驗和判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